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想减肥的你,为何总忍不住要吃高热量食物?

2021-07-21 1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撰文/李红梅(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宋焕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运营/王云汐

夏天是“露肉”的季节,因此,伴随夏天而来的是减肥热潮。然而,明明下定决心要减肥,但是在面对高热量炸鸡还是低热量沙拉的抉择时,很多人总是选择了吃炸鸡。如果你也是减肥大军中的一员,常常懊恼于自己又没管住嘴,困惑于怎么控制饮食,那么不妨利用心理学原理,帮助自己健康饮食。

管不住嘴不是你的错——人类天生偏好高热量食物

要不要喝奶茶?要不要吃蛋糕?你是不是经常在几秒钟内就能作出决定?没错,食物选择是一个自动化过程,人们通常不会花费很长时间考虑食物的营养价值、卡路里等。对于人类祖先而言,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填饱肚子,这种自然选择的压力使我们的祖先倾向于选择高热量食物,因为这种选择可帮助人们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当今社会,尽管各种各样的美食随处可见,填报肚子对很多人而言不成问题,但印刻在骨子里的天性常常让我们对高热量食物欲罢不能。

吃高热量食物会让你快乐吗?

在选择食物之前,人们往往会预测进食带给自身的愉悦程度。然而,人们往往会作出错误预测,高估事件带给自身的情绪反应。例如,正在减肥的我们常常会高估炸鸡或蛋糕带给自己的快乐,同时也会高估健身餐带来的负面情绪。这些对进食后情绪体验的错误预测使人们过多地选择高能量食物,毕竟,谁不愿意让自己更开心呢?

关注现在还是未来?

有些人关注当下的体验,而有些人则关注未来。关注当下体验的人,往往倾向于选择高能量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给人带来享乐体验。相反,关注未来的人则更有可能深思熟虑,为了健康而选择低能量食物。

 

心理学助推选择健康食物

心理学家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了三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助推人们选择健康食物。

1. 启动健康目标影响行为

当拥有健康目标时,人们更有可能选择健康食物。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健康目标启动组和控制组。健康目标启动组的参与者观看掷铁饼者的图片,控制组的参与者则观看几何图片。研究者发现,健康目标启动组的参与者更希望拥有健硕的身材,因此,他们更有可能放弃热量较高的牛肉三明治,而选择低热量的蔬菜三明治。

因此,为了促进自己选择健康食物,人们不妨收藏一些好身材的图片,并在吃饭前欣赏这些图片,从而启动自己的健康目标。当然,好身材的图片不是启动健康目标的唯一方式,相应的视频或文字也可起到相同效果。

2. 远观决策问题

是沉浸在当下发生的事件中还是远观事件更有利于作出健康的食物选择?为考察该问题,研究者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沉浸式自言自语组和远距离自言自语组中。两组参与者面前的电脑屏幕上都呈现了一些健康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和不健康食物(如薯条、糖果等)的图片,参与者需要在健康和不健康食物中作出选择。

重要的是,沉浸式自言自语组的参与者需要问自己“我想要什么”,而远距离自言自语组的参与者则需要问自己“××(××指代参与者的姓名),你想要什么?”

研究这发现,使用远距离对话的参与者更倾向于选择健康食物。换言之,远观决策问题有助于人们避免选择高热量食物。

3. 采用高屋建瓴的认知方式

还有研究者指出,采用高屋建瓴的认知方式有助于人们选择低热量食物。研究者招募了一群参与者,并将其随机分入“高屋建瓴组”或“细致入微组”中。“高屋建瓴组”的参与者需要为一系列事件找出原因,即写出“为什么要做这些事”,而“细致入微组”的参与者则需要为一系列事件找出实施方案,即写出“如何做这些事”。之后,研究者测量了两组参与者对高热量食物的态度。结果显示,高屋建瓴的认知方式降低了参与者对高热量食物的积极态度。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高屋建瓴的认知方式促使人们思考高热量美食带来的长远危害。

 

如果你还在为忍不住要吃高热量食物而烦恼,不妨试试以上方法吧,希望你能在这个夏天遇到更健康的自己。

 

参考文献

耿晓伟, 张峰, 王艳净, 范琳琳, 姚艳. (2018). 健康目标启动降低高热量食物消费. 心理学报, 50, 840-847.

钟毅平, 李琎, 王潇. (2017). 时间洞察力特质对食品选择偏好的影响:解释水平对内隐偏好的作用. 心理科学, 5, 1161-1167.

Cohen, D. A., & Babey, S. H. (2012). 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eating behaviours:  heuristic processing and dietary choices. Obesity Reviews, 13, 766-779.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