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州市要闻 | 丽江市华坪县实践模式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典型案例

2021-07-20 17: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生态美

/

产业兴

/

百姓富

华坪县做好“五篇文章”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之路

近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继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又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满山苍翠,一水碧波,万物细语,意蕴宁融。华坪县依托蓝天厚土的润泽,念好“山字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绿色融入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形成了“产业效应、生态效应、民生效应”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效转化的华坪经验。“十三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38.3亿元增加到74.2亿元,年均增长12.4%。

做好“去黑”减法,“黑色能源”变“绿色能源”

华坪县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一煤独大”的“黑色经济”衍生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煤矸石堆积等生态环境问题。面对困境,华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国最美省份和打好“三张牌”战略,构建绿色制度、开发绿色能源、发展绿色食品、建绿色家园、育绿色文化、筑绿色屏障。全县煤矿由2013年的82对减少到2019年的13对,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30万吨,煤炭年产量从740万吨减少到61万吨,下降91.8%;煤炭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74.5%下降到4.6%,以电代煤实现城乡全覆盖;非煤矿山从42家减少到25家,淘汰化工产能24.68万吨、“地条钢”产能3万吨;成功列入全国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全省清洁载能示范园区,清洁载能产业产值实现从0到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4.3%的飞跃,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35%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1%以上。华坪县的发展动能由黑色能源转为绿色能源,实现了县域经济由“黑”到“绿”的华丽转身。

做好“增绿”加法,“黑色产业”变“绿色产业”

7月的华坪,芒果飘香,华坪县石龙坝镇德茂社区的村民孙绍华一家正在芒果林中忙碌。看着满山郁郁葱葱的芒果林,很难想象,几年前作为华坪县煤炭主产区的这里还是一片矿山,废弃的煤矸石堆满了山坡。孙绍华告诉记者,以前他还是一名矿工的时候,家乡的环境较差,空气也不是很好,一下雨,从屋檐上流下来的雨水都是黑漆漆的,而且挖煤也没能让他发家致富。后来,华坪县委、县政府号召大家种植芒果发展绿色产业,他和村子里的其他矿工一起放下了“煤铲子”,在煤矸石上种起了芒果。如今,华坪县德茂社区868户居民种植芒果2.93万亩,产值17800万元,其中在煤矸石上种芒果的果农32户,面积590余亩。仅芒果种植一项收入5万元左右的就有220余户,5万元至10万元的90余户,30万元至40万元的30余户,40万元至50万元的10户,50万元至100万元的4户。

德茂社区只是华坪县发展生态产业的一个缩影,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华坪县闯出了一条“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新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修复、环境质量提升和群众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在“四转”模式的带动下,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9208元增加到2020年的14345元,年均增长9.3%。

目前,华坪县有25家煤炭企业转行,带动新增生态产业种植面积2.1万亩,带动就业3000人。2013年以来,全县从事绿色产业的人口从2.9万人增加到7.3万人(其中4.6万是原煤矿从业人员)。全县生态产业种植面积达124万亩,人均面积7亩以上,其中芒果种植面积40.2万亩,居云南第一、全国第三。煤矿区水源、植被、土地等正在逐步恢复。

做好“护绿”乘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华坪县石龙坝镇是金沙江流经丽江最下游的一个乡镇。时下的金沙江畔,江水如蓝,两畔绿意葱茏的芒果树上挂满了丰收的果实。生活在金沙江畔的临江村村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从曾经的全市18个贫困村之一,到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村寨的改变。临江村7组村民冷兴华说,以前村里到处光秃秃的,生活在江边却没有水用于生产,在政府生态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大家在荒山上种起了芒果,发展了产业,通过种芒果,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村里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为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华坪县委、县政府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指示精神,编制并严格执行《长江上游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华坪“一县一业”芒果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实施林业生态扶贫、石漠化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工程,引导群众在荒山、荒坡发展绿色产业,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广光伏滴灌,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兴旺的金沙江百里芒果长廊。华坪境内金沙江江岸的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境内金沙江流域年均输沙量从2005年的2.23亿吨下降到2019年的0.49亿吨,鱼类从2013年的35种发展到2019年的61种。金沙江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划要求,水质达标率100%,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逐渐减少,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守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了华坪力量。

打好“绿色食品牌” 加快生态产业发展

眼下正是华坪早熟芒果上市的时节,在石龙坝镇民主村21组果农李兴贵的有机芒果种植示范地里,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芒果挂在枝头,等待着丰收。芒果树下是没有铲除的绿草,一群白色的大鹅在芒果树下悠闲的捉虫、吃草,芒果树上挂着黄色的粘虫板和物理杀虫灯。李兴贵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倡导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大家都开始施用农家肥、林下养鹅、割草机除草、物理除虫等方法种植有机芒果,这样种出来的芒果,不仅品质和口感好,销售价格还可以翻一番。

近年来,华坪县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立足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优势,打造“全国绿色有机晚熟芒果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无公害、绿色、有机芒果标准化技术,推行“畜—沼”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全县80%的芒果园实现标准化有机种植;建立芒果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布全国首个芒果产区新华金沙芒价格指数;建成全国首个芒果全产业链单品种大数据平台,构建了种植、加工、流通全过程数据可控、可视的质量追溯体系。目前,华坪实施芒果标准化、规范化生产25万亩,亩产值由3170元提高到6280元。7.8 万亩通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1.88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35万亩通过有机产品认证,3160亩通过有机转换认证,1.26万亩通过欧盟认证。

三产融合,康养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果子山原是一片荒山,采取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模式,芒果种植户从15户发展到275户,2019年,以连片种植芒果25000亩,荣获“最大规模芒果种植园”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誉称号。

荣将镇龙头村是华坪县大力打造的农业观光休闲基地,重点打造集旅游观光、鲜果采摘、乡村体验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项目,休闲观光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村子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小康盛景正在果子山万亩芒果示范基地变为现实。

随着绿色能源结构不断上升,绿色农业不断壮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华坪酸雨频率从7年前的58%下降至今天的2.56%,县城环境空气优良率达100%。昔日穿城而过的鲤鱼河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3A级风景区。过去烟雾缭绕、灰尘漫天的“黑色城市”,化身为天蓝、地绿、水清、风景宜人的省级园林城市。华坪县先后获得“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避寒宜居地”“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

放大生态优势,提高“两山”转化率,华坪县以果子山结出的累累硕果为基础,摇曳多姿的鲤鱼河为纽带,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为底蕴,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发力康养旅游产业。绿水青山正在成就美丽华坪、幸福华坪!

来源:丽江日报、丽江市生态环境局

编辑 | 宁珏

原标题:《州市要闻 | 丽江市华坪县实践模式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第一批典型案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