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身边的年轻人,也在进行着一场网络救灾

2021-07-23 0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格子 X博士

编辑:素卡 策划:涅瓦

大家应该都知道郑州大雨的事情了,我们很多朋友也都彻夜无眠。

2021年7月20日的晚上到2021年7月21日的凌晨,我的朋友圈里没人撕逼,没人吃瓜,没人emo,没人凡尔赛,也没人说抽象梗,没有人发财经风云和币圈动态。

因为每个人都在关心河南的暴雨情况,所有人都在参与一场无声的赛博救援。

郑州的这次暴雨,是极端强降雨,最大降雨量达到了201.9毫米,已经超过了“758特大暴雨”河南林庄一小时的降雨量——198.5毫米。(中国气象台 )

很多人不在郑州,并不知道200毫米的降雨量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我举几个例子。

2020年6月8日,香港遭遇了三年以来的“黑色暴雨”天气,交通因为暴雨阻塞,香港股市一度停止交易,而当时全香港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了70毫米,九龙东降雨量则超过100毫米。

2021年7月20日,印度的布巴内斯瓦尔遇到了剧烈暴雨天气,贫民窟部分房子被彻底冲垮,人们基本无法出行,有的地区甚至出现淹死人的现象。而这个降雨量,在当日5点30分的记录是43.2毫米。

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半夜紧握着手机实时关注着郑州动态。

除了从主流的新闻渠道获取信息外,也从各种微信群、豆瓣讨论组、微博热搜、虎扑帖子里得到各种关于河南灾情的消息。

·图源:人民视觉

尽管我们的焦虑就像这雨势,但具体的灾情细节,我们就等候官方通知,在此不多做讨论了。

但我想跟你们聊聊一个现象,就是我发现,虽然网络上平时吵得很欢,但在这一天一夜里,不同App社区,有不同见解的人群,此时却异常团结,每个赛博终端背后的人,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支援河南。

记得2010年玉树地震期间,我当时还在上学,我们会在老师的号召下,捐出自己的零花钱给灾区民众尽一份心力,黑板上挂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十几年过去了,虽然我们都长大了,但这句话却一直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地不管南北,人不分男女,甚至不分什么App社区,大家现在都团结在一起,通过自己的方式支援郑州。

平日里充满异议与争论的微博热搜,两小时内几乎全都变成了对灾情实况的讨论。

作为经历过1998年洪水的人,我在热搜中看到了熟悉的第83集团军,内心稍稍安定。98抗洪抢险、08汶川抗震救灾都有他们的身影,现在,全国网民第一时间知道他们已经奔赴现场。

微信上的直播功能迅速发挥了应有的效用,在群聊中问候完河南地区的朋友们,一上滑即可看到防汛第一现场。

不同互联网大厂的人们放下竞争壁垒,相互为灾情积极转发其他公司的一手消息。

医院电力耗尽的危情,也第一时间由网络向外扩散。

图书馆和科技馆账号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公告,他们将彻夜不闭馆,提供热水与休息场所,劝导大家不要冒险回家。

一开始,有的人还觉得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大雨,甚至还玩起了梗,直到发现事情超乎想象的严峻,于是纷纷了陷入沉默。

但凡有煽风点火、借机挑事的分子,一定不会被网友们放过,大家第一时间将他揪了出来。

虎扑社区里的JR们,这一夜也不聊基金和体育了,他们都在时刻关心着郑州兄弟们的安危。

有的人还不断地给回不了家的JR出谋划策。

十几个小时前还在追大瓜的鹅组,现在一瞬间都成了社会救援板块了。

而在飞猪、携程之类的出行App里,河南的酒店不约而同地降价,希望给暂时无家可归的人们多一个歇脚的选择。

我们平时调侃自己是石墨民工,因为经常用石墨软件进行线上写作,但这次,我们也发现石墨文档等在线办公软件在这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说在《河南洪灾紧急求助信息登记》里,有网友在石墨中详尽整理了朋友圈中的避难信息,包括私人救助地点、救援车队以及各种救灾电话。

令人担心也令人欣慰的是,他们还整理出了已知的漏电区域。

同样,多个腾讯文档内也填入了详尽的求救信息,而且尽管多人同时在线记录,但没有出现信息覆盖和踩踏现象,也许每一行单元格背后都是好几颗焦急万分的心,但海量信息的录入依旧井然有序。

我们平时老说让人欲罢不能,把我们丢进信息茧房的抖音、快手短视频App,现在也成了大家最快、最直观了解河南暴雨状况的平台。

有人觉得互联网时代,智能推荐和用户画像会让一个个人变成十分冰冷的数据。但至少从现在看来,我们能够快速精确地知道郑州某个坐标里,有人正在寻求帮助,也知道有人正在前往灾区帮助他人。

我们都说“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这一次,你能切身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会知道“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不是一句空话。

高速流通的字节与数据背后,是每个人相隔千里却真情实意的援助之手。

这不是河南历史上唯一一次大雨灾害,但在过去,撰写历史者却很难记录个体是怎么对抗灾难、怎么面对灾难的,他们反而更加冰冷、宏观、克制。

比如在《河南省渑池县志》中,写的是“唐开元八年( 720 年)六月夜,大雨谷溢,漂没庐舍”。

在《明实录类纂(自然灾异卷)》中,写的是“六月大雨,漳、逢二河皆涨,冲决三家等村堤岸二十四处”。

但与历史不同的是,至少看互联网,你能发现每一个个体是被重视的,是团结起来的。

网络时代或许曾将某些东西割裂,但血脉与共情终究会将一切联结。

我们可以永远相信我们朴素的善良与勇气。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长夜里那些依旧闪烁的屏幕,眼睛里那些交织更迭的信息,便都是这时代的炬火。

在这篇文字即将发送前,朋友转给我一条微博,一位叫@搞艺术的没有头发 的博主,上传了这样一则视频。

大雨围困的郑州东站内,老师正指挥着一支面庞青涩的管弦乐队吹奏《歌唱祖国》,曲毕,人们面容激动,纷纷鼓掌。

有个网友评论说:小朋友们可能意识不到,他们在做一件特别重要、特别伟大的事情——给人们带去力量和温暖。

这句话,同样送给所有分散在赛博世界的各个角落,却正在心系同胞的你我。

我们以何种方式参与这个世界,就会被世界以何种方式所铭记。

最后的堤坝,在每个普通中国人的内心。

一切关于郑州及河南灾情的有效求助/援助信息,大家可以放在评论区,我们将尽一切努力进行传达和转播。

设计/视觉 Elaine

原标题:《我身边的年轻人,也在进行着一场网络救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