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水绕金陵,从“厂”到“倡”

2021-07-22 20: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陈怡榛、李子齐、王一澎、周予晴

潮湿闷热的午后,南京城内河道中的曝气设备正工作着,将氧气自管道排入水中。拱形的石桥之上来往的行人匆忙。蝉鸣声时歇时起。数公里外的青奥自然保护公园水源地,绿意盎然,行者在朝露中进行日常锻炼。由自然与游人共同构建的和谐画卷是如今夏天南京城的真实写照。

然而十年前的南京,河道黑臭不堪,工业与生活污水的违规排放使得水体污染严重。在过去的数年中,南京市政府、非政府组织(NGO)与民间人士的共同努力使得南京河道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提升。这归功于南京河道生态修复从“厂”到“倡”,实现了工程性与社会性举措的结合。

一、以“厂”为主:演进中的河道修复工程方法

“当年的河道啊,臭不可闻。”南京民间水文学者李老走河几十载,看遍了南京河道的前世今生。

导致河道黑臭的因素基本可以归为两种:外源污染(工业/生活污水排放)和内源污染(黑臭底泥)。被污染的河水中通常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使得大多数生物无法在其中生存。而河道中过量的营养元素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挤占其余生物的生存空间,导致生态的恶性循环。

工程方法是南京早期修复河道水质的主要措施。对于外源污染,南京主要采取污水处理厂和湿地处理;而对于内源污染,清理底泥结合多种工程型治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直接处理污水的技术中,污水处理厂和湿地处理是两种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南京各片区的污水处理厂有着自己的任务。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经过管网系统来到这些污水厂,历经技术人员设计的一整套处理工艺,最终达到可直接排放入江的标准。近年来,净水单位也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的改进,提高了整体效率以及对于资源的利用率。位于南京的铁北污水厂每日约能够处理5万立方米生活污水,近两年响应相关政策进行了扩建,也提高了出水标准。目前铁北污水厂排水已达到准三类地表水的水质。

湿地处理适用于污染程度较轻的水体,或经过污水处理厂之后对污水二次处理。污水处理厂通常只是达到了出水标准,而湿地处理可以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而不论是污水处理厂还是生态湿地,关键净化方式都是培养微生物来降解吸附污染。微生物污染处理法的效果拔群,净化速度快,其效果得益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但是对于大多数黑臭河道而言,仅净化河水远远不够,处理好黑臭底泥才能解决问题。多年来,南京市一直用水力冲挖法清理底泥,再结合人工曝气、生态浮床和水下森林等方法恢复河道自净能力。目前此类工程型治理初见成效,以建邺区河流为例, 2017年NH₄⁺-N浓度达标的采样点占比仅为15.63%,TP达标的采样点占比为62.5%。2018年建邺区水质较2017年又有明显好转,两项关键指标达标的采样点占比分别上升为56.25%和84.38%。这些指标的变化证实了南京河道水质的可喜变化。

二、从“厂”到“倡”,走向综合治理

经过过去十年的工程性为主的治理,南京的河道工程建设初见成效,市民们已看到了河道生态的可喜变化。“在十几年前,这个河不清的,但现在非常清。”这是南京主城区一位鬓发斑白的老年人对于城市河道的回望与评价。

今天的珍珠河 图片来源陈怡榛

原来的“黑臭”珍珠河如今已成为了城市中富有水文与历史内涵的靓丽“风景线”,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不二之选。

然而,新的河道生态仍面临着重重考验:工业污水超标、生活污水偷排、违规垂钓捕捞……这些问题都会威胁到南京刚刚恢复的河水质量,再次出现污染情况。所以如今南京河道生态修复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至关重要。

某高校相关专业学生表示,“理想状态下,在政府在停止大额投资治理河道后,应当也能保持良好的河道环境与周边经济带的稳定性。”

显而易见,目前的南京河道治理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程度。要想今天的河道生态恢复态势继续保持,还需完善综合监管。这种监管不能只依靠政府部门,而需要全民的合力参与。因此,环境的治理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建设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三、“倡”导全社会参与河道修复

综合治理以政府为火车头,以民众为轨道和基石,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为车厢,以学者为未来方向的导航仪。

政府引领着建立全民监督、全民参与的河道治理方法。为了调动民众对于河道维护的积极性与敏感度,2014年起,南京政府开展了“河长制”的河道质量监督政策,希望可以发挥关键少数人物的牵头监督作用。“河长”通常由区长、党员、企业负责人与教师等人员担任。在2020年,为了提高年轻人群的参与度,政府还聘请了南京当地大学生担任“河长”,来监管穿越大学校区的河道的生态环境。此项政策首先在南京理工大学与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区实施。

如果说在环境治理中,政府充当了“火车头”的引领作用,那么民众的角色就好像是载着火车前行的轨道,是必不可少的基石。根据南京政府人员,在政府推动的环境整治措施之下,南京的百姓对于河道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自主性也越来越强了。河长公示牌上的联系方式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可以常接到举报电话。公民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渐建立。

部分污水处理企业在发展净水工程技术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性影响力的提升。铁北污水处理厂作为江苏省第一批向社会组织开放的污水处理单位,每年约接待1000名来自学校、事业单位等组织的访客,让公众对净水单位和环保公益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高科水务公司作为一家私人企业,于今年4月刚刚开始向公众开放,希望参与科普工作、履行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的公众普义务正在逐渐由仅仅市政单位的指标性任务,扩大到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的使命。

高科水务公司 图片来源指导老师

南京的一些NGO也对河道治理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环保组织“绿石”就是这样一个关注南京的工业污水问题的公益组织,组织成员常常去水源地进行实地取样,监督工业污水排放行为,并举报偷排行为。

尽管NGO在中国仍算是“新兴物种”,“绿石”总干事对于环保NGO的未来发展表示看好:“在我看来,中国的NGO领域,特别是环保领域,其实是一个起步的阶段。我身在其中,也感受到它的波折,但当我现在再回过头去看,觉得确实这个行业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发展,那么未来它一定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只是这个道路一定是非常曲折的。”

在这些为南京河道修复作出显性贡献的、直接与社会群接轨的各方背后,还有科研学者们。他们敏感地察觉到,仅仅使用传统技术并不足以回应河道治理的新需求,因此多年来,他们不停地研究着污水处理领域的新兴环保技术,在两个方向上寻找突破口。第一,在原有技术上寻求革新。其中的典型是利用工业苯酚废水合成PHA。PHA是一种有众多优点的塑料,其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可以100%生物降解。第二,寻求新的“联合”的可能,例如物联网水文监测技术。设立在各地的多个无人监测站和无人监测船将收集各项水质指标,并将数据发送到处理终端进行分析处理。如此一来,即使人们身处异地,仍然可以远程监测河道污染状况。

这些科研学者扮演着看似隐性但不可或缺的角色。学术领域的许多研究目前还没有投入大规模应用,其现实价值或许要很久以后才能显露,但学者的每一点研究与进步都可能成为新技术的基石,能够为河道生态修复的下一阶段添砖加瓦。

结语:

南京依水而生,潺湲河道绕城而游。这座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百年,走到如今,成为经济发达、城镇化程度高、城区人口密集、工业建设发达的大城市。然而河道治理依旧任重而道远。在这片被河水滋养的土地上,无论是在轰鸣的机械设备中穿行的污水处理厂工人们,还是实验室里日夜专注于科研的学者们,无论是烈日之下巡查河道的河长们,还是在这座城市里居住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都在努力着用自己的力量来维护南京河流的一片澄澈,让南京水流长清、生生不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