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梁新平微评 | 噬人“黑点”,有曝光无阳光,问责!

2021-07-24 12: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7月1日,110接报,顺德区北滘西滘基围水域有人溺水,辖区民警等迅速赶到现场处置。溺水男子被打捞上岸后,经医生到场证实已死亡。经了解,王某文(男,17岁)于6月30日晚20时许在上述地址游泳时不幸遇溺。

7月12日,在南海里水走失的6岁男童,经警方确认,已经溺亡。

据佛山110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接报溺水警情16宗,造成7人溺亡。

佛山公安对近年的溺水警情进行分析,发现溺水警情以在游泳玩水的过程中溺水为主,占81%,其次为在捕鱼捞虾的过程中溺水,占19%。每年7月、8月暑假期间为溺水警情的高发期。14时至21时是溺水警情的高发时段,占溺水警情总数的70%。

相关部门每逢暑假都会提醒市民谨防溺水危险,为什么悲剧总会屡屡重演呢?来听听梁新平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梁新平

每到暑期,有关部门都会公布溺水黑点。提醒固然重要,但如果仅停留在“曝光”层面,而不对列入“黑点”的水域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悲剧一定还会重演。

日前,顺德再次公布了40多个溺水“黑点”,涉及到八个镇街。40多个溺水“黑点”,犹如40多张“虎口”,单靠呼吁,或者在相关水域钉个告示牌,“虎口”依然存在,噬人岂会停止。

曝光黑点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关键还得有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譬如加防护网和救生设备、加强巡防频次、对重点人群做好教育管理、加大社会游泳场所的建设等等。

没有行动之光,黑点永远不会被照亮。治理溺水“黑点”,不能公布了之,更不能走过场,必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向懒政问责。

针对这一现象

听听其他评论员怎么说

↓↓↓

看了梁新平的评论

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悟呢

接下来

发布君向大家介绍

梁新平小组撰写的评论书籍

序言

评论是一个城市在思考的声音

曹 林(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

梁新平,这个名字既庄重权威,又有某种贴近民生的亲和力。天地良心,老百姓最朴素的正义诉求。苟日新,日日新,也体现了地处南方改革前沿阵地城市的精神特质。一个市辖区在日常治理中如此重视评论,将媒体评论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在我视野所及,好像是第一家。我们熟悉人民日报的“任仲平”,同一层面的有仲祖文、卫民康、郑青原等,当年上海有“皇甫平”,每个省报都有对应的“各种平”。顺德“梁新平”虽是沿袭而非首创,却在县域层面开创了充分发挥时评的思想引领和凝心聚力功能、以评论推动公共治理的可贵模式。

顺德在“用评论旗帜引领城市发展”上有这样的创见,并不奇怪。作为富可敌市、富可敌省、被很多地方膜拜的改革开放前沿,全国百强区冠军,顺德很多方面一直开风气之先,“梁新平”延续并记录着这种开放精神。读这些评论,从“顺德再次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到“一个勇于改革的顺德才是真顺德”,再到“顺德能否成为小深圳”,能感受到一个地方跳动的改革脉搏和闯劲。

一个网友在某篇“梁新平”后的跟帖,可能代表了很多网民的声音:可怕的是,那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经济优等生如顺德,如此拼,其他地方没有理由不把顺德当成榜样。

虽然如今纸媒不像过去那么一纸风行,但作为传统媒体人,到一个地方出差时,还是会习惯找一份当地的主流报纸,翻看一下头版评论或二版的评论版。除了因为评论是我的职业,更重要的是,我是想从评论中看这个城市的气质和思考。在我看来,一个地方主政者的思考、发展的气质、城市的思想、媒体精英的洞见、对民生议题的关怀,会综合地浓缩在作为公共表达文体的评论中。看一个地方有没有活力,先看评论,如果评论死气沉沉,官话套话连篇,照抄上级文件,这个地方怎么会有发展?如果评论朝气蓬勃,充满干事的活力,热烈地讨论着涉及本地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这个地方怎么可能会落后?所以历史上那些思想解放的紧要关头,常常以评论作为观念先锋向社会发出号角。

过去老报人喜欢把评论当成一个媒体的灵魂,这是对媒体而言的,那么对一个地方而言,评论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评论是一个城市在思考的声音。读这本“梁新平”,就是读这座城市上上下下在思考的声音。评论表达着思考,记录着思考,让不同层面的思考交流碰撞,也让思考在开放的公共空间形成一种凝聚人心、解放思想的力量。

民众很多时候为什么爱读媒体评论,而不那么喜欢读文件和材料?因为评论语言生动活跃,带着交流感和沟通诚意。很多官媒评论,即使是在阐释主政者思想和文件精神,但因为是评论,是刊登在公共平台上,写作者自然会注重对话感,将文件语言、材料语态转化成评论语言。网友有一句话叫“你若端着,我便无感”,不仅“无感”,甚至会“反感”。评论这种文体,“逼”着写作者去掉“端着”的作风,把“说教”变成“说理”,把“引导”变成“对话”。“梁新平”中有很多得到当地百姓点赞的文章,如《村改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别忘了,乡村姓乡》《能与“河长”畅游是个美好愿望》等。

评论不是一个名词,而是动词,不平则鸣,评头论足,评判是非,对话评析,这是城市在思考的声音。主政者的最新思考,体现在评论中。媒体人对新政的阐释,体现在评论中。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怎么办?体现在评论中。企业发展有什么痛点,也能从评论中听到。这种通过评论表达的思考之声,对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家需要通过这种声音去确证城市的发展规划,从而将企业与城市未来相连。干部民众需要这种声音,形成共振共鸣,凝聚一个城市前行的力量。就像《重提开放为哪般》、《顺德拿什么迎接地铁时代》、《对标深圳,顺德用行动说话》等评论起到的凝聚力和导向力。

众声喧哗的新媒体语境中,尤其需要这种权威的声音。有人说,后真相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在于权威声音被消解,在网络上,每个事实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种时候更凸显出权威观点、权威解读、权威引领的重要,“梁新平”在很多地方事务上都起到了这种定盘星和压舱石的作用,让一个地方在观念上有发展的“准星”。评论是一种多面的文体,对敌人是投枪匕首,对朋友是推心置腹,战斗时是冲锋的号角,迷茫时是前行的路灯,改革时又能成为披荆斩棘的马前卒,就像在村改攻坚战中所扮演的角色。

作为文本意义上的评论,可能是速朽的,生命只有两三天。但当评论与一个地方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推动地方重要事件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就有了超越时效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看地方发展的思想史、社会史、观念史,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把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样板的顺德当成学习的范本,到顺德取经,怎么学习,取什么经?可以先看看这本评论集,从精选的154篇文章中聆听这片充满改革激情的热土、一群充满改革激情人澎湃而理性、温和并坚定的思考之声。

关注顺德发布视频号,掌握顺德最新资讯↓

原标题:《梁新平微评 | 噬人“黑点”,有曝光无阳光,问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