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篇故事忆先烈(19)丨蔡和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021-07-26 13: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人物生平

蔡和森(1895—1931)

蔡和森,字润寰,号泽膺,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旅法归来,当选为中央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

先烈故事

新民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代表青年开始团结起来,寻求自强的道路,而学会用了“新民”二字,代表着进步与革命的意义。蔡和森作为新民学会的领导者之一,得到了会内同仁的高度评价。湖南学界名流杨昌济教授在给友人章士钊的信中写道,“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重二人”。这“二人”指的就是毛泽东与蔡和森。

新民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织赴法勤工俭学。1918年6月2日,蔡和森赶赴北京组织去法事宜,目的是深入了解俄国和欧洲革命的真实情况。那时交通很不方便,蔡和森先是从长沙乘船到武汉,然后转乘火车一路颠簸到北京。乘船经过洞庭湖时,轮船突遭狂风暴雨,望着湖面汹涌的波涛,联想到祖国的衰弱现状,蔡和森写下了那首《少年行》: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

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

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

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

诗成到今天,百年时光早已飞逝,但是诗中所抒发的壮志凌云和匡时救民的初心情怀,至今读来仍然让人激动不已。

1931年,蔡和森赴香港指导中共广东省委的工作。当年6月10日,蔡和森不顾会场人员复杂和危险,坚持参加香港海员工会举行的群众大会,遭叛徒出卖被捕,最终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毛泽东评价他:“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图文依据网络资料整理

制作丨刘嘉庆

编辑丨王伟宁 王莉力

审核丨黄艳辉

原标题:《​​百篇故事忆先烈(19)丨蔡和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