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婺法思潮|草萤有耀终非火

金华法院
2021-07-27 16: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政法工作天然具有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的特征,习总书记曾说,政法队伍是和平年代奉献最多、牺牲最大的队伍。对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为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对内,是提高依法履职的政治担当和能力素质,帮助政法队伍更好地抵抗风险。

然而,教育整顿并非肃清过去,而是擘画未来,它附着于每一位政法干警的每分每秒,它透视到每一位政法干警的内心深处,它是党中央对我们说出的真挚絮语。

应识“曲中意”

子路在房间里鼓瑟,孔子听了一会儿后便对身边的冉有说:“君子之音是温和中正、涵养生育之气的,从前舜帝作《南风》,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而仲由之音,饱含杀伐之气,将弹奏者的内心暴露无遗。”子路原本以为自己只是缺乏音乐天赋,听闻这段话才明白这背后原来有更加深层次的精神原因,便闭关思索,孜孜矻矻,直到苦思冥想至形销骨立。后来,虽然子路的杀伐之音难以消弭,夫子也默认赞许了他的意欲求变的决心。

自我求变,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内生性,是保证个体不会囿于外界客观条件限制、总体风向的保障力,即使暂时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果效果,这种态度仍旧不失为一项珍贵的品质。我们已经熟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一次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是确保政法机关担负起新时代职责使命、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学习教育阶段,集中学习、个人学习、轮流领学等各种创新型的学习方法带来了较好的学习成果,而学习教育不停滞,不阶段性地“休息”,不应付式地学习,把学习教育贯穿于整个队伍教育整顿甚至贯穿于今后的每一个日常才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应有之义”。

莫成“月下虎”

中岛敦曾取材唐代传奇《人虎传》创作《山月记》,文中,陇西人李征把以诗流芳百世视作毕生理想,却最终在现实和追求的狭缝中失了心智,每逢夜里便会化身为月下猛虎。乍一看是一个追求梦想的悲剧故事,令人惋惜、倾佩,然而李征的一段自白却才是文中精髓,道出了故事外观隐藏的核心意义:

“这是我那怯懦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我深怕自己本并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愧日益助长内心那怯懦地自尊心。……其实我哪有什么远大志向,无非是害怕暴露自己才华不足之卑劣的恐惧和不肯刻苦用功的无耻之怠惰而已。”

就我个人理解,自我革命更重要的是革心,不仅要革去在诱惑面前动摇的心,更要革去心中无畏的纷扰。前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形的;前者危害大,却是可以被“斩草除根”的,而后者危害看似小,却是“野火烧不尽”的。

求变之心固然重要,然而固执己见,偏狭地一味自我否定,沉迷于自我的思想斗争,也是一种思想“倒车”的表现,它的危害甚至更甚于直观的违法违规违纪。它会潜移默化地引领人走向怠惰和不作为,但是却麻醉人的思维,让人仍旧认为自己有自我反省的意识,并因自省产生的失落而产生一种“自我认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猛虎,便是这种妄大的自尊心,这种虚假的“进取心”上瘾性和麻痹性极强,引起的后果便是“带着向上的姿态走下坡路”。

善做“捕蝉者”

《庄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看见一个驼背老人用竿子捕蝉,轻松得好像在地上捡,便询问老人捕蝉技巧。老人告诉孔子,他确实有好方法,先花费五、六个月时间练习手腕,再练臂力,再练站功,逐渐地身体就能纹丝不动,手臂便能成为像树木的枯枝一样。练完基本功,还要练习专注力,保证捕蝉时从不因为外界的改变而转移对蝉翼的专注力。

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专注力是成事成功的“不二法门”。除了政法队伍的本职工作,其他日常事务做得好不好也遵循这一规律。从广义上来理解教育整顿,其实就是立身做人,本质就是“强警”先“强己”。如果能够领会其中真意,即使离开了政法队伍去往其他地方也依旧能争当“排头兵”。

一个人的做事风格决定了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的成效,一群人的做事风格则决定了整个队伍的风貌。“许多‘个人’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时代’”,新时代对政法队伍的期待已明了,只等待着一支素质过硬的政法铁军兑现时代对人民的承诺。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一时的激情和热度无法转化为成果;草萤终究不是火,荷露终究不是珍珠,以这场声势浩大的“去伪存真”为契机,淬炼出政法队伍的“真心”。

作者: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 蔡睿

原标题:《婺法思潮|草萤有耀终非火》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