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络文明】王利军作品《唐山抗震救灾》入选“建党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

2021-07-28 15: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唐山籍军旅画家王利军领受了为该馆创作大型巨幅中国画《唐山抗震救灾》的任务,作品已被该馆陈列并永久收藏。

同时为 "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绘制了同一题材的变体画《凤凰涅槃 · 唐山抗震救灾》,并被南湖革命纪念馆永久陈列、收藏。

“建党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选题规模最大、创作人数最多的一次主旋律美术创作工程。工程聚焦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杰出历史人物和优秀共产党人,形象化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不朽功勋,以艺术之美诠释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以时代画卷描绘了中国人民阔步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此项工程审定结题200余件,其中122件作品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展出。

王利军创作的《唐山抗震救灾》,以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那场百年罕见的唐山大地震为真实取材,以气势恢宏的构图,凝重深沉的色调、刀刻斧凿般的人物群像,生动再现了当横祸袭来、灾难突降的危难时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力挽狂澜、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抢险救灾、拯救生命的悲壮场景与感人画面。

在“7.28”大地震纪念日前夕,王利军怀着真情与感动,写下这段创作感受,饱满的激情,隽永的文笔,清新流畅的心灵表白,不仅完美诠释了画作的艺术追求,也道尽了创作中的艰难与苦乐,读罢此文,凝目沉思,对作品与作者,生出强烈的尊敬……(赵岩)

《唐山抗震救灾》

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陈列、收藏

为了心中的唐山

——国画《唐山抗震救灾》创作有感

王利军

晚秋的风轻轻梳理着静谧的庭院,午后的阳光照进画室,借着地板的反光,给墨迹未干的画作涂上一抹斑驳梦幻的迷彩。

我坐在门槛儿上,面侧向里,后背朝外,任灼热的阳光将肩背刺得又痒又痛,凝神打量着占据整个墙面的巨幅作品《唐山抗震救灾》。

熬过1000多个日夜,在铺着宣纸的水泥地上爬来爬去,将160多位英雄形象和他们托起的生命从四十年前那片瓦砾废墟中真实还原。肩负着这一使命,我像背着一座山一路挺过来,历经艰辛疲惫、孤独煎熬以及夹杂其间的激情冲动与喜悦亢奋……百般滋味瞬间涌上心头,禁不住鼻头泛酸,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2018年9月,接受了由中宣部、财政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组织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第87号选题《唐山抗震救灾》的重任。领命当天,我心潮起伏,夜里久久不能入眠。唐山地震是发生在1976年夏末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仅让唐山父老刻骨铭心,也是全体国人心头一道挥之不去的沉重记忆。因为这个缘由,唐山大地震一直没有淡出艺术家们的视线,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不仅量多,在思想内涵与艺术高度上也都有相当的水准。在党的百年华诞这个隆重而有纪念意义的世纪庆典中,我作为一个生在唐山,成就于部队的军旅画家,作为那场地震的亲历与幸存者,能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机缘与概率里被幸运选中,一种激动庆幸的荣耀感油然而生,我不能辜负这一嘱托,倾尽全力也要把作品画好!

回想1976年7月28日凌晨,我被一声巨响惊醒,醒来看到的是天摇地晃和电闪雷鸣。全家人在惊魂落魄中被掀于床下,家具门窗全被压扁,暖瓶碗筷儿稀里哗啦碎成一片……

我从地上爬起来不管不顾往外跑,却几次被颠回来,等到跑出去,抱着小肩膀站在院子里瑟瑟发抖,瓢泼大雨骤然而降……活着的人都庆幸自己捡了一条命,却不知整个唐山已被夷为平地,二十多万条生命停止了呼吸,数十万伤者在瓦砾下挣扎呻吟……

大雨像捅破天似的下个不停,人们习惯性地找地方避雨,却发现远近周围已经没地方能避雨,直到解放军来了,我们喝上了热汤水,一种遇到亲人的感动让现场父老流下了眼泪。那一刻,大家才觉得有了安全感,有了活下去的依靠。戴着红领章红五星的解放军从此被我铭记,并且成为我创作《唐山抗震救灾》最动情、最暖心,也是最坚实的主题与支撑。

一座城市在睡梦中眨眼间被推倒,千里沃野满目狼藉……这个刺痛人心的场景是我在动笔前必须面对的,但透过这个场景,我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能表达什么,而且不能违心,不能回避,还要经得住后人的发问与审视,这一切,我也必须用画笔回答清楚。

2018年10月,我利用“国庆”假期回到唐山,采风写生,搜集素材。我专门去了唐山抗震纪念馆,唐山抗震博物馆,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还向有关部门借来10多部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书籍资料,全面了解那场灾难的详实情况。

那段日子,我时常站在一些渲染灾难、聚焦惊悚的作品面前沉思,看到妇女抱着血衣浸透的骨肉遗体悲戚呼号,看到僵硬的手臂以夸张突兀的造型被故意放大,我越发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念,因为在我看来,那场地震虽然来势汹汹,但唐山并没有倒下,唐山人民也没有倒下。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亲人解放军临危受命,冒着余震危险奋不顾身抢险救灾那种“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中国军人出现”的感人场面的激励下,成千上万唐山父老擦干眼泪,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跟随解放军默默投入到修补创痛、重建家园的自觉行动中。当时的唐山呈现的并不是万念俱灰一蹶不振的悲催与绝望,而是沉舟侧畔千帆升,“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气势与活力!

今日再回唐山,仰望鳞次栉比的高楼,漫步宽展舒适的街道,我越发对当年灾后重建那历历在目的真实所见充满感念,也越发坚定了要以心存感恩登高望远的态度创作出不负时代的作品,向英雄的解放军官兵,向千百万家乡父老,交出合格答卷。

耗费近三年心血,草拟30多稿,画出几百个人物素描,期间专家组老师四次审核,把关,并登门指导,创作《唐山抗震救灾》的重任,最终落在了我的肩上。

为了勾勒出酝酿心中已久的那钟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我取巨幅山水的构图和布势来塑造人物,一个人是一块坚硬的岩石,一组人是一座巍峨的大山,山与山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史诗,一幅长卷,一道连绵起伏、苍劲雄浑的山河图腾,在天塌地陷、山崩石裂面前,巍然屹立,坚不可摧!

在此后的300多天里,我把自己关进京西的一座院子里,开始了修行般的创作。

幽静的院落里叶落无声,除了送饭的师傅,再没了说话的伴儿,二十四小时陪伴我的只有毛笔和宣纸,实在累急了,就听听音乐……

当第一位军人以半跪的姿势用力顶起石板的造型清晰展现,望着他眼丝泛红、嘴唇干裂、咬紧牙关从胸腔里发力般的吼了一声,我眼眶灼热,情绪激动,身心一下回到了当年……置身于烈日当空、尘土飞扬的断垣残壁间,我能够触摸到军人的音容笑貌,听到他们粗重的呼吸,闻到他们身上的汗水气味……那天我画到很晚,一直画到双手颤抖、左胸疼痛、脑子里一片空白……

由于尺幅过大,挂在墙上我要从梯子上爬上爬下,铺在地上我要在地上爬来爬去,全身关节每天超负荷使用,终于累倒了。膝盖疼得厉害,蹲下起不来;右手拇指过度用力引发腱鞘炎,肿得拿不了笔。四处求医,推拿按摩,中药泡汤,一个多月过去了,疼痛未见好转。偏偏催交作品的时间临近,就去海军总院在腿上打了五针玻璃酸钠;右手拇指打了两次封闭,用麻醉止痛后,才回到正常状态。

孤独中,我与画中人物不仅有了感情,甚至有了交流。在刻画一位受伤母亲时,望着她人躺在担架上,眼睛却在极力寻找自己的孩子,当看到孩子被一个解放军叔叔用军衣包紧并且舒舒服服酣睡在叔叔怀里,她流泪了,我眼圈儿也湿润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作品一天天丰富,我的心灵也在作品人物的洗涤净化中逐渐升华, 巨大的宣纸就像一片放大的天空,给我机遇,也为我发力……我心里默念:翻过唐山,我值了!

现在,画作已经完成,心愿也已实现,呕心沥血在所不惜的日子也都咬牙挺了过来,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多位前来观摩指导的行家老师看过画后,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老师百忙中仔细观看了我的作品。并在微信中鼓励道:“大作十分壮观、充实,整体宏阔,现场感强,空间层次丰富,造型笔墨有力,充满雄强力量,也有几分悲怆,你把握得很好……”

身为一名功力尚浅,技法不够成熟,在很多地方还需补足提升的中青代作者,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对我是多么大的鼓舞,按理说,我应该有如释重负之感才对,可不知什么原因,心里总觉得不轻松不踏实;总觉得画作中还有很多言犹未尽、意犹未尽的缺失;总觉得积蓄心中的创意追求未能充分释放;夜深人静忽然醒来,心里会陡然泛起莫名的惶惑。医生说这是过度劳累造成的心理虚脱,调整一段时间会自然痊愈。可我却不敢这么认同,因为我知道,一幅画作的成败,不在于作者付出了多少,而在于它的美学价值和寓意内涵的丰厚与深邃,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诚感谢创作中给过我关心支持的每一位老师与朋友!

《凤凰涅槃 · 唐山抗震救灾》

被南湖革命纪念馆永久陈列、收藏。

王利军简介

王利军:1962年12月生于河北乐亭,斋号心一轩、惠风草堂。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擅长国画人物兼及山水、花鸟、书法等。现为原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爱国拥军书画院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军地书画研究院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人物)画家。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大型美展及各类名家提名展和学术邀请展。作品曾多次获奖并被国家各级美术馆、博物馆、驻外使领馆及个人收藏。

王利军长期致力于人物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并在山水、花鸟、书法等领域笔耕不辍,作品呈现出向上、唯美的艺术取向。他在传统与创新中融汇贯通并承前启后,在笔、墨、色法的构成与应用中独具一格而不失法度,在书画特性与意境的结合上章法严谨且气韵生动。其作品无论是主题性的宏大叙事,还是山水、花鸟、的现代演绎,都展现了雄中寓秀、神行兼备、稳健豪放的新写实风格。他不断尝试和拓展了现代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尤以表现闽南风情意蕴的惠安女而蜚声当代画坛。

中国画代表作有《破晓》、《赶海》、《警报》、《姊妹》、《火红的歌谣》、《海风》、《长航日志》、《雪海国魂》、《惠安女》等。其作品入编各类大型画集及专业刊物百余部。 出版有《中国画名家艺术研究·王利军写意人物》、《王利军中国画选》、《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王利军》、《美术家王利军》、《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推荐艺术家·王利军艺术创作状态》、《中国画家精品粹编·王利军水墨人物》、《中国当代学院画风·惠风和畅·国画家王利军专辑》、《中国最具收藏潜力画家系列·国画家王利军专辑》等画集多种。 中央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河北电视台,西安电视台,亚洲美术家网络电视台等为其做了专访和专题片。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社书画院

原标题:《【网络文明】王利军作品《唐山抗震救灾》入选“建党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