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邹坤怡评《季风吹拂的土地》︱赡徇制下的东南亚如何新生

清迈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 邹坤怡
2021-07-31 09:04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季风吹拂的土地:现代东南亚的碎裂与重生》,[英]迈克尔·瓦提裘提斯著,张馨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352页,59.00元

东南亚似乎时至今日在西方学界或众人眼中还是一片有着强烈异域风情的土地,季风所到之处的每一个国家都有神秘、奇异且有着强烈吸引力的方面亟待了解。迈克尔·瓦提裘提斯的这本书就具有这样的野心,作为一个曾长期在马拉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工作最后落脚于新加坡的前记者以及冲突调停人,迈克尔试图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以及正在发生的种种割裂现象与社会冲突。逾三十年亲密接触的经历究竟是否足以让来自西方的迈克尔脱离“他者的凝视”,站在东南亚社会之中,内向而观?

译者对书名的翻译非常契合开篇时的氛围:尽管全书集中在讨论东南亚各个国家现当代社存在的政治、社会及宗教方面的冲突与矛盾之处,但导言部分却由叙述感极强的文字启程,描写关于东南亚的异域想象,让读者可以迅速进入情景当中。所以“季风吹拂的土地”与原文“Blood and Silk”看似无关,却是很巧妙的处理——整本书的基调固然是批判甚至有些颓唐与无奈,但这一切都掩盖在充满神秘感和浪漫情调的椰风沙滩与绵延不绝的翠绿植被与稻田色彩之下。副标题的“碎裂与重生”也更好地概括了书的两个主题,即在大篇幅的权力与冲突描写之后,作者也对东南亚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展望。可以说标题的翻译也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权力的桎梏:无法逃离的赡徇制

今日谈起现在东南亚的十一个国家,大多会不自觉归为两个区域,中南半岛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和老挝,以及马来群岛(也叫海洋东南亚, Maritime Southeast Asia)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和历史还不是很长的东帝汶。其中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因其一部分处在东南亚大陆地区。这些国家所受传统影响不同、宗教信仰各异,在近代殖民主义遍布于东南亚时也各有各的遭遇,但是本书的作者迈克尔却在地域环境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试图找出东南亚政治现状的共同点,并逐一分析举证,是作者非常有勇气之处。

东南亚政治弊端所造成的的问题贯穿全书第一部分始末,即“如此大量的资本与产值,为何始终无法促进社会或经济平等、正义与自由”。从二战结束去殖民化过程开始,东南亚各国逐渐成立了自己的独立政府,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经济更是在冷战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在迈克尔看来,却几乎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建立起一个真正赋予民众足够权利表达政治诉求、谋求公众利益的民主政府。即使是已经被世界公认为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制度完善的新加坡,政治方面也一直不曾做出表率。究其原因,迈克尔在第一部分的八章中,都毫不掩饰自己对赡徇制度在东南亚所产生深远负面影响的不满。因为赡徇制度,政坛与商场全是裙带关系,人们更习惯于服从和忠于自己圈子或者派系的首领而非制度本身,维持关系本身已经远远超过了按照制度做事的原则。

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两个国家,一方面因为他曾长期在两个国家工作或者学习过,除了作为资深记者驻扎,迈克尔的博士论文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清迈完成的。另一方面,作者对这两处有着情感上的牵绊,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因而对两国政治弊端和社会暗面的描写处处露出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在作者笔下,这两个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而这种相似甚至也可以进一步推及东南亚其他国家。正文伊始作者就提出在泰国文化中,面子代表一切,所以一旦对立和冲突发生,避而不谈会是许多人选择的方式。同样,在他看来,印尼“一如我在泰国所发现的,问题不止是为了避免冲突以保留颜面,更在于利用恐惧与胁迫来抑制冲突”。这一点让笔者开始好奇迈克尔是否对东亚文化有所涉猎,或者了解程度如何,毕竟他作为《远东经济评论》的主编在香港驻扎了不少时日。与东亚中日韩三国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相比,笔者的研究中,东南亚人相对更自我,且对周围人目光的在意程度更低。因为历史上长久以来不断的政权更迭与缺少大型统一中央集权,盛行于东亚尤其是中国的乡土观念与熟人社会在东南亚并未牢牢扎根。个人与小家庭离乡背井迁徙是随时可能发生、也会被大家族允许的事情,而对外来者的态度之包容从华人能在东南亚各国自十九世纪末起大规模生存繁衍到根深叶茂这点可窥一斑。即使是曾发生过大规模排华事件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后来用政策来压制华人发展的马来西亚,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社会的包容和文化中很强的兼容性使得早期华人移民能够发展壮大。

面子价值的前提是舆论对人可以造成足够大的压力和影响,尤其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圈子内。但因为东南亚社会中人员的可流动性,舆论可以造成的作用收效甚微。比如先后被军政府赶下台的泰国前总理他信和英拉兄妹,流亡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各种节日及特殊场合都在脸书或推特上分享自己的美好生活给泰国国内的支持者,一会儿飞去香港与儿女相聚,一会儿前往苏黎世购物,当然,大部分时间都在迪拜享受纸醉金迷的流彩世界。这些从深受面子文化影响的东亚角度出发,大约是无法理解的。毕竟所组织的政府被推翻从而无奈避走他乡可以说是一件“没面子”到了极点的事情,中文的对应词“流亡”已经表明了对这种经历的态度。甚至都有潮州血统的他信兄妹完全没有表现出尊严扫地的样子,身处高位的人这样表率,折射到整个泰国乃至东南亚社会,大约很难说服读者这是一个“面子社会”。

泰国前总理英拉今年五月在脸书分享的与哥哥前总理他信一起品尝来自家乡榴莲的照片,获得了五千一百余赞。

但迈克尔接下来对东南亚同时也是一个人情社会的解读就显得有力许多,也就是他着力于批判的赡徇制度。上至政界商场的名门巨擘,下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无法逃离“找关系”这个程序。政坛中上升的途径并非你足够优秀或做了什么实事造福一方,而是你有亲属师长在这个系统中,他们愿意任用自己熟悉的人从而更好控制自己的权力牢固程度,也更容易得到遵从。这种循环在几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都得以体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的总统在几个家族中来来去去,女承父业或子继母职都不是新鲜的现象。比如印尼前总统梅加瓦蒂的父亲就是权力盛极一时的苏加诺,而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的父亲也是前总统奥斯达多,前反对党领袖贝尼格诺·阿基诺被刺杀后,其妻子和儿子更是先后出任菲律宾总统,泰国他信兄妹也先后出任总理。政界的家族传统在西方也是屡见不鲜的,前有肯尼迪家族,近有布什父子。但在作者看来,东南亚这些国家最终走到台前的这些最高领袖往往能力并不足以支撑他们所处的地位,是家庭背景赋予个人的光环,以及大环境下人民对所属派系首领的本能支持,使得他们能够在看似民主的选举中胜出。也就是这些人,往往会被自己父辈所提携过的人推到台前,成为一个党派的首领,那么他们的当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当选后,他们可以继续照顾簇拥自己上台的人的后辈,从而与自己的家族形成盘根错节、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世代往复。而民主则在这种人本政治行为模式下显得薄弱而无用,对司法影响甚微,进而阻碍了人民对现代制度的信任。

上行下效,在这种赡徇制盛行的社会,民众生活中也习惯于找关系。迈克尔就提到,自己的印度尼西亚签证一度因为他与有影响力的反政府人员过从甚密被注销,最后解决的方式不是通过正规途径申诉,而是在一场酒会上对时任印尼国防部长故作轻松地抱怨,最终事情不落痕迹地解决了。同样他后来在泰国办理工作签证,完全没有找关系从而屡屡碰壁的经历,让周边人都十分吃惊,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找了“捷径”。这点笔者在东南亚多年的生活中也确实有所感触,要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找熟人”,因为他们的规章制度常常也是模糊不清且随时在变动的。同样的签证每年申请条件不一样,去移民局当日办理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找了在移民局有关系的中介则会一路绿灯;同一间银行同一个外国人去开户,可能当日的工作人员觉得可以,但因为材料不够全第二日再去,另一个工作人员会告知你根本就不符合条件。这时给银行在曼谷总部的中高层熟人打一个电话,五分钟后事情就全部解决了,你甚至可能被邀请去VIP室。如此长久下来,人们就形成了习惯,屈从于这种明文规章之外的潜规则。而迈克尔则就这个现象指出,此类社会中的年轻人反复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对这种古老的社会弊病累积不满,且这样顽固守旧的精英赡徇制实际进一步滋养了腐败的温床,导致政府无能无力。于是,印尼、泰国和菲律宾从七十年代起就发生了数次的学生民主运动,然而最终都被打击或镇压,旧有的制度依然在东南亚大地上遍地开花。

赡徇制带来的弊端在迈克尔看来,不仅仅适用于他近距离观察的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而是东南亚绝大部分国家。比如,缅甸尽管经过长久的血泪抗争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民选政府,但军政府的阴影时刻都在笼罩,迈克尔在书中表达出了自己的疑虑,2021年发生的军事政变验证了他的担忧。同时柬埔寨在红色高棉之后其实一直都是强人政治在统治这个国家,柬埔寨实际还是总理洪森的一言堂。而说到强人政治,迈克尔将新加坡也归为此类,因为李光耀曾不止在一个场合表示过西方民主是需要修正的,只不过新加坡完善的法律体制和对政府工作人员严苛的廉洁要求让国民对生活满意度很高,掩盖了政治诉求的不被满足。

关于赡徇制的批判与已经带来的各种矛盾,迈克尔观察细致、分析入微,尤其著名杂志资深记者的身份也给予他许多机会与政府高层接触,不完全是站在外围凭空想象。在他的总结中,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是面对这一切问题的根本解药,人民需要掌握先机,联合处境弱势但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抗争,而这一切主要的阻力来自于掌握大权的强硬势力不会轻易放手。然则是否真可以沿西方历史的步伐走向民主?赡徇制在现今的东南亚社会确已是沉疴宿疾,不得不医,但方法与节奏可能需要有新的探索。正如迈克尔自己说的,“一旦生活受到威胁,民主便成为次要考虑”。第一部分还有些遗憾,东南亚几个国家尤其是泰国、菲律宾、缅甸和印度尼西亚政坛上,女性都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东南亚社会背景的一个投射——强大而独立的女性地位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遥遥领先。迈克尔只提到这些女性因为家庭背景走上台前,但没有关注到这一现象阐释的文化传统根源,这未必不会对日后东南亚社会的走向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力。

冲突的出路:身份认同与大国夹缝

书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对东南亚现状可能出路的探寻,一方面是极端宗教对东南亚政治造成的潜在威胁是亟待解决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在大国的争端中,东南亚究竟如何自处,这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第一个问题迈克尔的态度无疑是比较悲观的,不断的区域性冲突使得民众更愿意走入宗教来寻得庇佑,而宗教势力的扩大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顽固势力对权力的把控,两者相辅相成。第二个问题迈克尔则认为,地缘政治让美国庞大的力量在东南亚始终难以完全施展拳脚,所谓鞭长莫及。

马来西亚是作者笔下受到极端宗教影响最大的一个国家,由于宗教势力近几十年来的不断扩张,对华人的打压日益严重,使得人才与财富都急遽流失。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制定的新经济政策(New Economy Policy)已经针对华人在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要求所有公司的高层都必须有马来人出任。并且“巫统”长期以来的统治使得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少数族群的压制都越来越明显,华文学校不再被允许,华人在公务系统中慢慢被移出。最终华人人口从独立初期的百分之四十降至现在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富裕阶层或移民西方,或避走华人为主体人口的新加坡,高等技术人才也纷纷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谋求生路,除开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是另一个主要的目的地。种族与宗教隔离加剧了社会的割裂,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兆头,前任总理纳吉巨大的贪污丑闻印证了这种偏执种族打压带来的负面影响,即缺乏有力的监督制度。而作者还表达了自己另一个的忧虑:大量来自中东的资金也流向了印度尼西亚——曾经东南亚最自由开明(liberal)的伊斯兰族群,这究竟会对东南亚的未来产生怎样的作用,迈克尔无疑是不乐观的。迈克尔的这个观察与担心不无道理,极端宗教的影响这些年逐渐遍布全球,也不仅仅局限于东南亚地区。对一个区域文化、社会乃至经济的发展,极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况且东南亚宗教矛盾已非星星之火,泰国南部近年来不断升级的冲突就是整个东南亚的一个缩影,因其正好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的混居地区。何去何从与是否终成燎原之势,算是东南亚接下来数年的一个变数。

至于迈克尔所提到大国夹缝之下的东南亚如何选择,笔者倒另有看法。这个区域长久以来处在各方势力争端之下,除了二战日本占据时期有比较强的悲剧色彩,尤其一条滇缅铁路写下了东南亚人民的血泪史,其他大部分时候虽不能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倒也自如应对。殖民时期英国、法国、西班牙及后来的美国都来这里分一杯羹,东南亚丰富的香料橡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几个大国都不愿意让步在这里的利益,而这种剑拔弩张之下竟也相安无事了几十年,尤其各殖民地原住民对殖民政府大多采取合作的态度,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所以即使现如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与政治军事力量都不愿意放手在东南亚的影响,区域中的国家也未必就要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当中,选择方阵这件事情他们自古就不太做也做得不好,可不作多想的顺势而为也未尝不是生存之道。如前文所言,在“布满柔细白珊瑚沙的辽阔沙滩”中与“随风摇曳的椰子树”旁以及“翠绿植被层层交叠的平原”上,孕育的大约就是这样一群开朗乐观、性格跳脱、专注于当下的人民,他们曾是南洋人,印度支那人(Indochina),也曾是东印度人(East Indies)。无论宗教信仰,无论种族肤色,无论语言习惯,既已被强大的外界力量想象和塑造成一个命运共同体,那么终究希望他们在这片季风吹拂充满浪漫情调的土地上能延续强大的生命力,绽放色彩艳丽的生命之花。

    责任编辑:于淑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