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建设河套深港合作区

2021-07-29 11: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郭万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张玉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谢来风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全球科技发展衔接,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特定区域实施特殊监管政策,发挥香港高度开放、联通国际的自由港优势,务实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战略提供强力支撑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鉴于此,建议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国际“科技特区”。

一、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加剧,推动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建设“科技特区”

(一)在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科技特区”是我国与全球科技发展无缝衔接的战略通道。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依然持续,随着美国可能重返CPTPP、印太四方同盟(Quad)组建、欧盟暂停推动中欧投资协议批准进程、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下一切活动的无限期暂停等,美国及其盟友对我国的科技封锁可能会加重。根据美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截至2020年底,被列入美国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共369家(含中国台湾8家)。中国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数量最多的国家。除了科技企业和机构,科研人员交流受到制约,中国学生申请科技类专业的留学签证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尽管受到美国的所谓“制裁”,但作为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亚太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重要节点,香港仍保持着自由港的独特优势,受到国际企业和机构的高度重视,是未来我国保持与全球科技发展无缝衔接的重要平台。

(二)“科技特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或海关监管区,而是需要“专属海关监管模式”的特别区域。空间支撑是构建战略通道的必要条件,同时科技创新还有特殊乃至关键需求。一方面,科研人员是科学家、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不是普通游客或者商务人士,数量不会很大,但出入境比较频繁、时间要求灵活,因此对其出入境管理不宜按照采用一般普通旅游签证或商务签证方式。一方面,科研物资不是普通货物,而是动植物及其产品、微生物、生物制品、人体组织、血液制品、实验试剂等小量的、时效性强的“研发小物流”,不宜采取普通货物贸易方式来查验和监管。目前我国在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特定区域实施了一系列通关便利措施,但科研人员和科研物资的通关安排,应有别于一般自由贸易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模式,需要有更大力度的创新和突破,建设超越一般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科技特区”。

(三)“科技特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理性,是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先手棋。一定意义上,“科技特区”就像当年的“经济特区”,是要另起一局、另辟蹊径、“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突围”。因此,建设“科技特区”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举措,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理性,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新方式。因此,建设“科技特区”需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长远目标考虑,立足于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突破,最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大湾区“双中心”建设的重要节点,最适合率先打造“科技特区”

(一)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平台切入国际科技创新前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深港合作区”)在地理上具有“跨境接壤”的优势,具有“既像香港又像深圳”的特点,是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合作发展平台。目前合作区内从香港通过“一号通道”进出深圳福田保税区的车辆和人员均采用“白名单”制,通关已经非常便利,加上两年内建成使用的新皇岗口岸将实施“一地两检”模式,届时合作区将是境外以及国际科创资源进入我国最为便利的区域。目前,众多国际科技企业、机构和团队已经进入合作区发展,实质落地的高端科研项目百余个,其中生命科学领域包括南开—牛津联合研究院、香港大学格物智康病原研究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国际临床试验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晶泰科技等,信息科学领域包括粤港澳大数据研究院、商汤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平安科技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材料科学领域包括香港城市大学先进航空材料预应力工程与纳米技术研发项目等,其他领域包括瑞士BRUSA项目、西门子能源项目、深圳市合众清洁能源研究院等,这些项目致力于在国际科技最前沿和“无人区”开展研究探索。

(二)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节点推动“双中心”协同联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下称“双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大重点,而合作区是“双中心”协同联动的战略节点。所谓“双中心”协同联动,就是“科学”与“技术”“发现”与“发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从0到1”与“从1到N”“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公共品属性”与“商品属性”等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机协同、相互联动、彼此支撑和共同发展。香港的科研优势是基础研究能力强、国际资源汇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接轨,这些优势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所需,需要通过“科技特区”的建设与内地科技资源融合对接,更好实现优势互补。“双中心”协同联动,需要通过合作区连接国际科技资源,与深圳的光明科学城、东莞的中子科学城、广州的科技园区等统筹规划布局大科学装置、科研实验室等平台载体,实现互补性、差异化、多元一体化发展。

(三)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杠杆撬动香港新界发展。新界北地区历来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最重要区域。《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建议在边境地区发展“北部经济带”,重点发展科研、现代物流及新兴行业,正是为了把握区域发展带来的庞大机遇。近来香港发展新界北的意愿和行动大为加强。2021年5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向立法会申请共10亿元,对新界北发展进行勘查研究和统筹设计,打造边境卫星城市,发展创新及科技、物流走廊,容纳近30万人口和创造约6.4万个就业机会。2021年5月13日,香港立法会大会通过《以口岸经济带动新界北发展》无约束力议案,建议特区政府将新界北打造成为以创新科技、高端教育为主的新核心发展区,研究设置或搬迁政府部门、公营机构及高等教育学院至新界北,开放部分沙头角禁区以发展海上旅游、中英街发展边境旅游等。合作区建设“科技特区”,既是香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撬动香港新界地区发展的重要杠杆。

三、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为具有“自由+开放+数据”特征的“科技特区”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提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战略定位,建设国际“科技特区”的建议如下。

(一)对合作区要素跨境流动作出特殊安排,实现“通关自由”。科研人员通关方面,对于进出合作区的国际科研人员,颁发多次出入、时间灵活的特殊签证,实现国际科研人员“无感通关”。科研物资通关方面,出台合作区深圳园区专项特殊监管政策、构建专属海关监管模式,先行先试建设具有国际视野、高度便利的海关监管环境。支持深圳会同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编制企业“白名单”,对安全风险管控良好、未发生过风险事件的科技企业,加快海关对所需科研物资进口验放速度。对科技研发设备入境免征关税并免于强制性产品认证证明。远期在香港园区投入使用后,设立新通道,实现两个园区之间“通关自由”。科研资金方面,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实行有别于一般外汇进出、最为宽松便捷的特殊监管政策。

(二)对合作区科技创新环境作出特殊安排,推动“研究开放”。在合作区实行最开放的科研制度和最宽松的科技政策。如实行便利获取知识产权的开放政策,即在专利形成前,允许知识产权无偿获取和使用;如支持科技部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深港生物科技合作中涉及遗传资源和遗传信息的科研项目审批,对特定的深港合作科研载体设置研究项目快速审批通道;如在合作区允许合格的香港及国际科研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框架下开展干细胞、基因治疗等研究和应用。

(三)对合作区信息跨境流通做出特殊安排,强化“数据支撑”。在合作区建设“国际数据港”,大力度开展国际互联网访问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并面向数字经济发展开展数据确权、交易、证券化等试点措施。支持合作区尽快建立国际通信专用网络,采用eID等安全认证方式,创造与国际“无速差”的工作和生活通讯环境。设立数据交易市场,试点大湾区数据跨境、确权和交易,探索数据主权、数据管辖、数据垄断、数据保护等举措,在闭环监管模式下探索香港与内地有关基因、病历、临床试验等方面的“数据跨境”。在合作区探索内地与香港、美国、欧盟等有关数据保护、交易等方面的规则对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