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救得了吾先生,解救不了王千源
各路影评人对王千源在电影《解救吾先生》中表演的肯定,使得这个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出现的频率一路走高,王千源的表演成就了电影中丧心病狂的绑匪,《解救吾先生》能否帮助这个四十岁的演员脱离温热的状态,顺利地火上一把?这个过程恐怕会和解救人质一样艰难。

观众都知道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由于本身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电影很难通过正面赞颂正义的一方取得突破。而影像中所有抽象的善恶较量、人性的交锋都会化为具象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角力,只要塑造出的邪恶势力足够地坏,用以压制这股力量的正义就会相应地强大起来。

就演艺圈乃至整个娱乐圈而言,王千源欠缺火起来的素质。

从某种角度来看,王千源能够通过《解救吾先生》中的反派角色受到关注是一个巧合。根据导演丁晟的说法,这个反派角色最初是为孙红雷量身定做的,但最后孙红雷只在电影宣传的过程中现身支持了一把。同样是东北人,同样受到外形的限制,孙红雷打拼多年最终火了,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塑造了一类鲜明的荧幕角色。
孙红雷是近几年银幕转型成功的例子之一,但将时间回拨到更早些时候,无论是在大银幕上还是在小荧屏上,孙红雷都只塑造一种角色。在一个时期里,孙红雷几乎承包了各个历史时期影视剧里的黑帮头目、地痞流氓角色,这类角色的戏份有轻有重、有好有坏,但无论轻重好坏都对观众对演员构建基本认知十分有帮助。
王千源则不然,他的经历更像廖凡。父亲同样都是演员,外形同样不出众,同样是科班出身,艺龄都不短,同样都从配角熬成主角,也同样都获得过国际奖项的肯定,但就是不火。纵观二人的演艺之路不难发现,他们也同样都无清晰的角色定位,不能说是戏路广,只能说是角色杂。
同样不靠脸在娱乐圈打拼,黄渤的角色类型似乎也很丰富,有喜剧有正剧,有城里人也有村里人,人物性格各有不同,但角色类型十分一致,都是小人物。除了清晰的角色定位,黄渤能火,除了演技经得起考验,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他的个人魅力。
无论是圈里还是圈外,黄渤的个人口碑都非常好,在大众话语中,黄渤被塑造成了一个谈吐幽默、有亲和力且善于应变的人,观众能够将自身带入黄渤的角色,同时又能够在黄渤脱离角色后与之维持良性的互动。黄渤没有颜也能火,并不是因为大众审美的崩溃与颠覆,而在于他自身的性格因素里带有制造明星光环的特质。

在媒体报道中,王千源表示自己的偶像是李雪健,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好演员。有目标有梦想并不是一件坏事,遗憾的是,这个世界要欠王千源们一个对不起了。在中国电影全面探索商业化的道路上,已经不具备成就李雪健那一代演员的客观条件。观众看脸买账,要么脸熟要么脸美,观众不买账,电影就没票房。


近几年王千源参演的作品,无论是《钢的琴》、《绣春刀》,还是最近的这部《解救吾先生》,都有着不错的口碑,然而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将偏向文艺片的《钢的琴》抛开不谈,《绣春刀》受到了同档期排片的影响,最终票房不佳。票房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字,仅仅意味着散发着铜臭的、世俗的金钱,对于一个演员来讲也意味着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天地人和,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比如徐峥和部部卖座的“囧系列”电影。反之,时运不济,叫好不叫座的电影和演技精湛名气有限的演员只能承受多舛命运的捉弄,成为被大部分观众淡忘、被少部分观众感慨的对象。
《绣春刀》里与王千源合作的有男演员中快要被封神的张震,也有热播剧《甄嬛传》中的果郡王,赚了口碑赔了买卖。《解救吾先生》里与王千源合作的有老牌天王刘德华,也有高人气真人秀《爸爸去哪儿》里的诺一爹,尽管有王千源宣传期里频繁出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上猛刷存在感,也有刘天王微博视频道歉炒话题号召粉丝进影院,但《解救吾先生》缺乏《大圣归来》的情怀,注定不会有海量的自来水从地下喷涌而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