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八一特辑】热血军营给他们打上了怎样的烙印?

2021-07-31 21: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鲁检新媒体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八一建军节

在山东省检察院中

有一批优秀的军转干部

他们

从部队到地方

从投身战场到转业从检

工作性质变了

忠诚于党的政治信念没有变

工作环境变了

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没有变

战斗岗位变了

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没有变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刘士栋

�� 点击照片,穿越时光

1991年入伍

2002年转业到省检察院

现在办公室任职

烙印·“亮剑”精神

记得1992年刚入伍时,我们连队被派往一个采油厂承担消防任务,天还没有亮,人们在睡梦中,突然消防警铃大作,有居民楼起火了。我和战友们干净利落地穿好消防服,乘坐消防车奔赴起火现场。到达火场时见浓烟滚滚,不时有火舌从窗户伸出。

面对无情的火焰,我和战友们急速跳下车,熟练地抛开水带,接上水枪,我忍受着高温炽热和浓烟熏烤,赴汤蹈火、冲锋在前,一直战斗在火场前沿。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战胜了火魔,我和战友们感到浑身无力、双腿发软,正想休息会,而这时得知室内还有一个煤气罐,煤气罐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我立即冲到房间内对煤气罐进行了消防处置,及时消除了隐患,现在想想真是后怕。

尽管这场火不算是大的火灾,但危险时刻存在,随时就有可能出现人员伤亡。作为一名军人,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遇危险时,必须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不计得失、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争当群众的守护神。部队生活练就了我吃苦耐劳、绝对服从、永不服输的坚强意志,时刻牢记自己永远是一名军人,关键时候必须勇于“亮剑”。

军人的本色就是亮剑。转业近20年来,我始终恪守敢于亮剑、勇于亮剑的精神,牢固树起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坚持办文零失误、公文印刷零差错,服务态度零容忍,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先后起草制订、完善了《山东省检察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10多项制度,推动了全省检察机关公文、会议、值班、文印等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程兆鹏

�� 点击照片,穿越时光

2001年入伍

2019年转业到省检察院

现在第四检察部任职

烙印·听党指挥

从军18年,在党的领导下和部队的培养教育下,我从一名普通的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进而成为一名解放军军官,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组织的关怀。

这么多年,在部队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我就说一件对听党指挥形成初步认识的经历吧!那时我刚入伍不久,部队进行冬季野营拉练,全副武装昼夜奔袭,对一个刚入伍的新兵来说那是对体能和意志的极限考验。棉衣被汗水浸湿了,身体露在外面的部分都被冻僵了,体能透支,周围是茫茫夜色,不知道在哪儿,也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到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旁边的老兵跟我说:“你什么都不要想,看见前面的军旗了吗,跟着脚步往前走就是了。”

跟着党走,这么多年已经由思想的自觉演化为行动的自觉,听党指挥的军魂早已印在了思想深处,不怕困难、奋勇向前的军人血性渗透进了每一个细胞。

来到检察院工作后,我以一名检察队伍的新兵定位自己,谦虚谨慎、从头开始。虽然身上的制服由橄榄绿换成了检察蓝,岗位变了、工作任务变了,但是听党指挥的忠诚信念没有变,只要信念不丢,方向就不会错,只要不怕困难、直面挑战、勇于奋斗,工作成绩就差不了。

毛建飞

�� 点击照片,穿越时光

1996年入伍

2020年转业到省检察院

现在法律政策研究室任职

烙印·用心用情

2004年7月,河南南部连降暴雨,漯河市舞阳县境内沙河、澧河、三里河等水位暴涨,澧河多处险工险段受洪水浸泡,出现大面积坍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奉上级命令,我部迅即出发遂行抗洪抢险任务。到达任务地点后,暴雨势头有所减小,但洪水依旧维持在警戒水位以上,河堤多处垮塌,大的口子有80多米,小的也近20米,大量洪水涌入农田和村庄,村里大量土坯房受洪水冲击浸泡倒塌,灾情十分紧急。

我们把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蹚着齐腰深的水,在村里搜寻受困群众,将他们转移到高处安置,同时帮助受灾群众抢运受洪水浸泡的粮食,减少财产损失。洪水水位下降后,我参加“党员突击队”,和战友连续奋战4个昼夜,挖土方、装沙袋,将河堤决口全部封堵加固。

部队回撤时,舞阳县近万名群众自发在道路两旁欢送,连绵数公里,不停地将鸡蛋、水果塞到车里,场面令人十分感动。这段抗洪抢险经历尤为珍贵,它让我体会到共产党员危难之际冲锋在前的使命担当,体会到舍小家为大家的光荣自豪,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收获的尊重爱戴。

后来,我转业到省检察院工作,从头顶军徽到胸戴检徽,岗位变了,但职责不变;角色变了,但初心不变;环境变了,但热情不变。我始终牢记军人本色,发挥部队铸就的坚定忠诚、坚毅果敢、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工作。到省检察院工作的半年多时间里,先后参加了“四进”攻坚和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驻点指导等大项工作,工作成绩受到各级好评。

徐剑

�� 点击照片,穿越时光

1995年入伍

2009年转业到省检察院

现在检察事务中心任职

烙印·服从命令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祖父是1940年参加新四军的老革命,父亲是有着41年军龄的老兵。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黄继光、杨根思、岩龙……这些战斗英雄的故事伴随着我的童年,我从小就梦想着穿上军装、走进军营,更梦想着成为战斗英雄。

1995年,我终于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但是新兵下连第一天,我却哭了鼻子。因为新兵训练结束需要重新分配,战友们都分到了战斗部队或者专业技术部队,而我却被分到了生产基地。一心扛枪保卫国家,却被分去“种地”,真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不通的我一肚子委屈,找了班长找排长,一直找到了新兵训练大队的领导,得到的都是同样一句话:“服从命令。”

看我还是有情绪,领导还破例让我跟父亲通了电话,父亲对我说:“从小就教育你,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你现在是一名战士,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你连命令都不服从,怎么当一个好兵!”挨了父亲一顿训,我也只好成为一名“庄稼兵”。

慢慢地,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部队不仅需要冲锋陷阵的英雄,更有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需要人去做,后勤保障跟不上,部队的战斗力同样打折扣。

思想通了,工作起来也就有劲头了。在部队里,我当过勤务员、文书、工程兵、军代表,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几乎年年受到上级嘉奖,直到2009年脱下了军装来到了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那年我才30岁,满腔抱负准备“铁肩担道义”维护法律公平正义,没想到被分配到离退休干部处工作。到了处里一看,全处13名同志,平均年龄53岁……

开始确实有情绪,但是“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虽然脱了军装,骨子里仍旧是兵,在什么岗位上工作,就要在什么岗位上发光,想到这里也就释怀了,尤其是与老干部们接触了解以后,更觉得这些老同志们为国家和人民工作了一辈子,晚年需要有人去关心、服务,我暗下决心,用自己的青春托起前辈们的夕阳。

后来,即便是通过了司法考试依旧在离退休干部处埋头苦干,这一干就是12年。我还参加了省派第一书记、省检察院巡视组、省“四进”工作组、省安全生产专项督导组……不论什么岗位,我依旧践行着“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诺言,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制作:刘璠

原标题:《【八一特辑】热血军营给他们打上了怎样的烙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