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纽约时报介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作品:中印发展改变世界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李怡清 综合报道
2015-10-15 20:4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安格斯·迪顿 CFP 图

《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14日刊文称,刚刚获得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其学术生涯中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衡量中国和印度的贫困水平以及两国在解决该问题上取得的进步。

据诺贝尔奖官方介绍称,迪顿专注于家庭调查的研究帮助把发展经济学从一个基于聚合数据的理论领域转变为一个基于详细个人数据的实证领域。迪顿设计了一套系统,利用家庭调查和数字分析来理解消费和贫困。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迪顿,正是为表彰其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报道称,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授予基于微观数据的微观发展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在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领域著作等身,获奖无数。他的头衔包括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成员,计量经济学协会成员,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盖洛普(Gallup)组织高级研究员。而此前,他还曾担任世界银行研究审核委员会主席(2005-200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华盛顿访问学者(2006年10月)、哈佛大学经济系顾问团主席(2009年12月)、全美经济学会主席(2007)等职务。

而不同于专攻学术理论的经济学家,迪顿毕生专注于理论与实证结合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华尔街日报》称,迪顿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深入研究了贫困群体、他们的消费习惯以及健康状况方面的数据,经过研究,他对人类进步做出了意外乐观的评估,他认为,人类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和印度的积极进步

而世界银行近期的一份报告也有同样的结论,该报告暗示本世纪可能已经有超过10亿人脱离了极端贫困,而这一进展主要发生在中国和印度。

在2013年出版的《逃离不平等:健康、财富及不平等的起源》(The Great Escape: 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一书中,安格斯·迪顿写到了一些令世界发生改变的中、印巨变,并解释了为何当今世界的生活环境比过去更好。下文摘录了书中部分段落。

就中国与印度整体的成功经验,迪顿表示:“中国和印度是成功的典范,大国的快速增长是一个引擎,这个引擎可以对全球贫困造成巨大冲击。”

就两国人民生活改变的一些具体细节上,迪顿指出:“印度婴儿死亡率的下降趋势一直较为平稳,也没有和经济增长速度完全同步。在20世纪50年代初,印度每1,000个新生儿中有165个死亡,到了2005-2010年,这个数字降到了52个。这一下降的绝对数值高于中国的同期数值。中国同期的千人死亡率绝对数从122降低到了22。”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儿童虽然仍是全球最瘦、身高最矮的群体之一,但他们已比自己的父辈或祖辈更高、更胖一些了。印度人每隔10年身高都会上升,虽然变化幅度没有欧洲和中国现在这么快。迪顿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每隔10年会长高约1厘米,而印度人长高的速度只有一半——每10年长高0.5厘米。这只是男性的数据,印度女性的身高也在增长,但速度更慢,她们需要60年才能长高1厘米。

迪顿认为,人口比例是一个衡量中国和印度对世界经济提振作用的更好指标。他指出,虽然中国和印度只是两个国家,但他们在上世纪末的迅速增长意味着全球约有40%的人口居住在迅速增长的国家,因此1960年以后的50年中,一般国家的年经济增速为1.5%,但世界上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经济增速为3%的国家里。

对于未来中、印两国的经济迅速增长奇迹能持续多久,迪顿表示,从过去至少半个世纪的历史经验而言,那些在一个10年中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通常在下一个或者接下来几个10年中都无法重现这样的表现。日本曾经被视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永恒之地,但如今已风光不再。印度现在是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该国的经济增速都很缓慢,更别提独立前的那半个世纪,那时候的印度经济完全没有增长。目前,中国是能够保持长期快速增长的明星,从历史标准来看,中国经济急速增长所持续的时间是极为罕见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