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测绘丨5000亿元布局“新基建”——腾讯:建好“数字底座”当好“数字化助手”

2021-08-02 16: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测绘学会

本文内容摘自《中国测绘》2021年第6期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互联网和基于位置服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这次疫情期间,科技公司的平台和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腾讯健康码就是产业互联网科技抗疫的典型应用。”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未来五年,腾讯将投资5000亿元,用于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布局。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它不同于传统基础设施的修桥、造路等钢筋混凝土工程建设,新基建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之上的新经济形式,不仅是我国的国家战略,同样也是全球各国正在努力抢夺的战略高地。整体而言,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掀起新一轮数字经济浪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程办公、远程会议、远程医疗、在线课堂、在线教育等基于云服务的应用快速增长。这些新技术应用也为企业带来转机,使办公效率大为提升。数字经济成为对冲疫情影响、重塑经济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活跃性的经济体,正处于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在此期间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调节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新基建”,到今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彰显了“新基建”在未来五年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观察者认为,“新基建”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和行业数字化,这必将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也将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指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6.2%,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新基建背景下,腾讯谋定而动。除了在产业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领域布局外,智慧交通也是腾讯新基建的重头戏。腾讯方面表示,将联手产业合作伙伴,着力打造互联互通的智慧产业时空数字底座和产业互联网,成为行业“数字化助手”。

“连接一切”是腾讯的目标,自然少不了时间、空间和地理位置信息。在腾讯布局新基建的战略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时空信息也不可或缺。

致力于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

“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生态中的重要参与力量。”汤道生表示,在疫情当中,腾讯云和智慧产业提供了非常多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医疗、教育、政府、文旅等各行各业“科技战疫”。

首先,腾讯基于过去20年在社交平台和音视频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场景结合,通过腾讯课堂、腾讯云会展、腾讯会议等产品,助力复工复课。比如,腾讯课堂推出“老师极速版”,最快10秒就可以生成老师的专属课堂,支持百万人同时在线上课、网络延时低至百毫秒级、1080P直播高清视频。腾讯会议8天内扩容了100万核计算资源,来满足远程沟通协作需求。

此外,腾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助力抗击疫情。比如腾讯觅影落地远在湖北的方舱医院,以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助力新冠肺炎的CT医学筛查,一次胸部CT平均产生300张影像。过去医生看一张CT片可能需要5到15分钟,借助腾讯觅影设备,人工智能算法最快只需要2秒钟,就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新冠肺炎,提升检查筛查效率,让患者得到更加及时的治疗,这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

再比如,抗疫期间,针对企业和用户“非接触”服务需求,腾讯联合深圳市税务局,上线了“区块链电子发票极速版”,让更多企业在此期间用上区块链电子发票,满足了“非接触”开票、用票需求,保障消费者安全。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数字化升级。汤道生认为,这次疫情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全新挑战,也给一些行业带来了冲击。但是,危机背后,通过新技术创新和应用,也蕴藏着丰富的新发展机遇。

一是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平台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层出不穷,在产业互联网能力得到锤炼的同时,企业用户需求也被激发出来,如云计算服务等。疫情会结束,而这些被激发的需求将会延续下去。

二是疫情让许多“C端”用户愿意通过在线方式获得更丰富的服务,如体验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慧零售所带来的便捷等,同时,疫情也在改变着用户认知,培养用户习惯。

三是城市整体规划性增强,特别是产业互联网的时空贯通、产业链打通将成为趋势。

要强调的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而“新基建”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承载各类产业应用,实现效率变革的“技术底座”,就如公路的普及带来了汽车产业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物流、餐饮、旅游等行业发展一样,新基建的建设将推动产业互联网向各行业纵深发展,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同时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

为此,“腾讯希望继续做好‘数字化助手’,为各行各业提供工具、做好连接、建设好生态,和各领域共同探索‘新基建’的巨大价值。”汤道生坦言,随着云端会议、远程办公、线上教学等等应用大规模快速部署和落地,对新型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要求,否则,卡顿、宕机、视频传输等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用户使用。所以说,科技企业与传统产业能携手通过危机考验,“新基建”功不可没。

据介绍,从2018年起,腾讯开始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并整合了云计算、AI(人工智能)、大数据、安全、5G等技术能力,以工具箱形式开放给各行各业,助力数字化转型升级。

目前,腾讯全网运行的服务器已超一百万台,是中国首家、全球第五家运营服务器超过百万台的公司。腾讯云峰值带宽已突破100T,服务流量迈入全球第一梯队,腾讯云大数据平台每日实时计算次数超过40万亿次,能支持超过一万亿次维度的数据训练。

今年5月,腾讯产业互联网布局再加码,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技术委员会成立。会长汤道生表示,在深化变革的过程中,保持对技术建设的长期投入和付出,不仅是CSIG的价值观,更是产业和客户的需求,通过技术去践行我们的使命: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数字化升级。

今年5月20日,腾讯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包括腾讯云在内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是一季度收入增速最大的板块,同比增长47%,达390亿元。一季度,腾讯总营收1353.03亿元,同比增长25%。

在“人、车、路、网、云”上谋划未来智慧交通新图景

“城市一大怪,汽车没有行人快。”道路交通拥堵是很多城市管理的棘手难题。目前,全国大中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路越修越多,车却越来越堵”的现代城市病,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引发各界极大关注。

在“新基建”背景下,面对不断增长的用户量和服务需求,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公路运行效率和高质量服务,让交通出行产业释放出更大价值?

在2020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副总裁钟翔平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智慧交通作为“新基建”主力军,不仅可以助力“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还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升级。

钟翔平说,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推进,未来交通将走向“以人为中心的”人车路智联模式,除了提供互联、高效、智能、贴心的服务体验之外,还将提升社会运行效率,进而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进步,正在让车变得更聪明,让路变得更智能,车和路都逐渐具备感知和交互能力,“车路协同”也将成为现实。

“事实上,面向未来交通出行的全生命周期,腾讯一直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钟翔平表示,腾讯充分发挥自身的数字技术能力,让交通出行基础建设具有感知能力、完成智慧决策的管理方式、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提升服务体验,加快传统式交通出行发展模式迈向基于数据与科技的新型智慧交通。

比如,腾讯与广州地铁联合推出的全国首个轨道交通智慧大脑“穗腾OS”,正是在交通领域的探索和尝试。人流密集的高铁、地铁站、高速口及停车场等,都依赖扫码、刷脸等更多无感支付的技术,减少拥挤和等待,提高通行效率。

此外,借助“新基建”,腾讯正在探索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数字化的交通调度管理平台,重点发力于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推动自动驾驶早日落地,以解决交通安全等问题。

腾讯希望基于一码、一图、一云、一ID技术和地图、LBS(基于位置服务)、云计算等基础服务能力,成为智慧城市的数字底座和云端大脑,并希望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成为智能交通产业的共建者。

“未来交通将是以人为中心、将车、路、云、网完美融合在一起的交通生命体。”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表示,腾讯提出了平台即孪生、数据即治理、智联即服务、生态即共创等未来交通四大理念。

基于这样的未来交通理念,去年,腾讯推出了“We Transport”智慧交通战略,包括一个动态数据底座和一个“5+5+3+3”战略架构,即五大基础设施、五大核心引擎,三大能力平台和三大生态。

从业务版图中看到,腾讯在人、车、路、网、云的业务架构之上,将在交通建设、交通管理、交通营运和交通出行服务4个具体场景发力,落地实施,助力建设“以人为中心”的未来交通,推动交通产业智慧化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腾讯智慧交通战略的五大基础设施之一的GIS技术(空间位置地理信息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基础作用。进一步表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入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高端装备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在新基建热潮中将大有可为。

事实上,在智慧交通领域耕耘的玩家不在少数,包括百度、阿里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这个赛道上来。那么,腾讯作为一个刚刚提出全局解决方案的玩家,优势何在?施雪松表示,一是过去在智慧交通领域的积累;二是腾讯提出的“智慧交通共建者”策略。

就积累来看,腾讯在交通层面已经有不少尝试,包括腾讯乘车码、自动驾驶、5G车路协同、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等。施雪松如数家珍,腾讯在智能驾驶领域耕耘多年,有着许多成功的应用,如在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领域,目前腾讯在北京首钢冬奥园区已经做了5G边缘计算的车路协同场景验证;自动驾驶三大基础平台之一的虚拟仿真技术,也已经落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等。

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腾讯乘车码已覆盖北上广深等150多个城市,用户数已超过1.5亿;腾讯实时公交已落地全国近70座城市。此外,腾讯与西安交通局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构建西安公共交通领域的智慧大脑;腾讯与交通部公路院联合发布“公共交通出行大数据平台”,推动交通大数据在交通产业发展中融合应用。这些都是腾讯能力的体现。

就“智慧交通共建者”而言,施雪松回答得很直接,未来在智慧交通的具体落地中,将会充分利用本地开发资源,将腾讯的通用能力和标准能力输出给当地的生态伙伴。

钟翔平也表示,“出行产业需要拥抱信息产业,而信息产业也需要拥抱出行、交通这些行业,大家是互相拥抱的一个过程”。

地理信息技术加持共建智慧产业时空数字底图

众所周知,地图是物理世界的忠实记录者,作为“新基建”的智慧产业离不开具有空间位置的地图。

在一位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后浪”眼里,地图是这样的:站在“上帝”视角去看看产业上下游关系,有助于自己未来职业探索,说不定还能找到创业金矿。

在一位地图从业者眼里,地图则是这样的:车轮可以帮助你去往更加安全的地方,能否即时获知道路拥堵情况、获取位置和道路信息,我似乎感知到,在数字经济的道路上,会有和车轮一样的重要工具出现(产业地图)。

2020年,腾讯发布了地图产业版(WeMap),与普通地图不同的是,这是一张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相应、与产业相通、与服务相连的数字地图,这张地图将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腾讯方面称,WeMap将依托腾讯实时泛在的时空感知能力,通过实时精准的地图数据,深度融合多元信息,助力政府和企业精准决策,达到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商业智能、环境智能,进而推动产业高效智能发展,同时让贴心的服务触达全民,开启全新的产业互联网地图时代。

据介绍,这张地图是腾讯地图联合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而成,汇聚了腾讯LBS(基于位置服务)、AI(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的领先技术,其中包括数据工厂Data,数据管理平台Base,和三大服务平台(智能分析平台AI,可视化平台Vis和产业地图服务平台Services),共五大产品构成,构建了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可感知、可计算、可应用的时空数字底座,提供数据生产、管理、分析、可视和应用服务。

连通了人、车、路、地、物等主体的这一地图,能全息感知和实时更新各要素动态信息,精准刻画物理世界,并通过时空大数据存储、融合、分析、决策和反馈,连通物理空间和数字世界,实现时空的历史回溯、实时构建和未来推演。“这些能力将被应用到智慧产业的各个领域。”据悉,这张地图自发布以来,已应用于诸多智慧产业及智慧城市建设中。

“该地图是腾讯面向智慧产业的时空数字底座,致力于携手腾讯智慧产业与行业合作伙伴建立行业生态,实现地图和真实世界的共生共建,为政府、企业、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腾讯位置服务总经理牟蕾表示。

在“新基建”领域的超前布局和投入,让腾讯在数字化应用方面持续受益。在零售领域,腾讯助力商业地产企业打造的“数字商圈”,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为项目覆盖地区内商户选址、筹建、招商、资管运营、引流获客等全流程的数字助力;通过“室内通”位置服务工具,帮助线下大型门店建立货架级导航体系,让顾客快速找到自己所需商品,了解最新优惠活动和到货新品。

与此同时,门店也可以通过到店用户浏览、搜索数据及时调整商品种类和数量,更精准地为顾客提供服务,减少库存压力。

在文旅领域,腾讯联合国内外500多家博物馆和文化艺术机构共建数字景区,打造了“玩转故宫”“数字秦陵”“智慧敦煌”“一机游云南”系列等智慧景区成功案例,为各大博物馆建立起连接地理信息和数字地图的智慧导览体系,以及AI(人工智能技术)助手、VR(虚拟现实技术)全景展示、大数据分析能力,让游客更方便地查找路线、设施,深度体验文化产品背后的精神内涵,为各文旅机构带来数字化转型工具。

在交通领域,腾讯在城市公共交通、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到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一直持续性输出行业解决方案,与交通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诸多标杆式案例。与西安交通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西安公共交通领域的智慧大脑。与交通部公路院联合发布“公共交通出行大数据平台”,推动交通大数据在交通产业发展中融合应用。

在更为先导、更需前瞻决策的城市规划建设领域,腾讯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展开合作,建设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评估决策应用试点,助力四川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产业地图是地基,在这之上,我们不断建起智慧城市的高楼。”施雪松说,腾讯地图产业版除了是我们面向智慧产业打造的时空数字底座外,还是腾讯与行业开放合作共享生态的平台。

通过这张产业地图,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庞大稳定的数字底座,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推未来城市和未来产业加速落地。

未来城市和产业数字化将由数据来驱动,需要建立一个数字底座,来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我们推出腾讯地图产业版,就是为了更好地连接这两个世界,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的深度融合,达到实时感知、真实刻画、精准决策和智能服务。

“我们希望这张地图在城市服务、交通、文旅、零售、城市应急以及国土规划等多个领域都得到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高效建设。”施雪松表示。

END

文 / 本刊首席记者 徐红 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永超

初审:齐 阳

审核:彭震中

声明:本文为《中国测绘》原创文章,授权合作请在本公众号留言,或致电:010-63881401。

《中国测绘》期待您的来稿

《中国测绘》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变迁的

记录者、思考者、传播者

自然资源部主管

中国测绘学会主办

面向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全国性综合刊物

投稿信箱(只接受电子投稿):

letters@sino-survey.com

《中国测绘》全年征订中,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可在线订阅

原标题:《中国测绘丨5000亿元布局“新基建”——腾讯:建好“数字底座”当好“数字化助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