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每日“网”事 |​ 淄博发布紧急通知,非必要不出市!

2021-08-02 21: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每日网事

网罗大小事,传递正能量

今天是8月第一个工作日

新的一天,新的一周

本周也要加油~

精神抖擞的一周

从查收每日“网”事开始

一起来关注

01

非必要不出市!

这些地方要严控

淄博发布紧急通知

8月1日,淄博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区县领导小组(指挥部),市委领导小组(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我省也有本土病例,人员流动频繁,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领导小组(指挥部)有关要求,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现就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筛查与管理。强化各类重点人群管控措施,严格落实报备制度。疫情重点地区入淄返淄人员提前3天向目的地所在社区(单位)报备个人行程和信息,全面做好摸排随访和检测工作,切实做到“应报尽报”“应访尽访”“应检尽检”。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的14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措施,并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对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导致疫情传播风险的,要严肃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二、进一步落实重点场所常态化防控措施。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责,督促企业、机构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按省、市指挥部最新文件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落细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交通场站、农贸(集贸)市场、药店、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落实限流等管控措施。严格落实进入景点景区和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测温、验码、佩戴口罩、1米安全隔离线等防控措施。尤其是要规范化设置集中隔离场所,加强隔离场所内走廊等公共区域通风,强化隔离人员健康监测。加强科普宣传、指导公众落实勤洗手、戴口罩、常测温等个人防护措施,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护技能。

三、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对基层诊所、卫生室、门诊部等的管理,落实医疗机构首诊负责制,对有相关症状的患者须认真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旅居史,对存在可疑症状,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必须及时上报;对发热患者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强化院感防控措施,集中隔离入境人员就诊时要安排在医疗机构独立区域诊治,与其他诊疗区域人流、物流、空气流物理隔离。

四、合理引导工作出行。淄博市所有人员非必要不出市,做好出差及外出返回人员的健康监测。提倡公众非必要不前往发生本土疫情的地区旅行。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和跨区域会议尤其是全国性会议,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从简举办婚丧嫁娶等活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餐、聚集和流动。

五、加快疫苗接种工作进度。接种疫苗是抗击新冠疫情最重要的防控手段,各区县要进一步压实责任,摸清底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切实做到无禁忌症人员“应接尽接”,尽快建立疫情防控全民免疫屏障。

六、进一步强化应急储备和保障。要按照“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的纵深防御策略,进一步完善突发疫情处置有关方案,有针对性提出防控措施,做好应急物资和医疗救治储备,切实提高应对能力。各区县党委政府要树牢底线思维,全面提升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水平,一旦发生突发疫情,要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快速果断处置,坚决防止疫情传播蔓延。

七、进一步提高督导效能。各区县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严格履行责任,及时发现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单位存在的潜在漏洞和薄弱环节,10个市督导组要不间断开展监督检查,帮助地方解决问题,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工作落实。

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

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8月1日

02

一飞冲“添”!

创造历史!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苏炳添获得第六名。半决赛9秒83,决赛9秒98,他是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在这条跑道上,从此有了中国和你的名字。苏炳添,为你骄傲!

03

以强有力监管

遏制网络弹窗乱象

7月26日,工信部发布消息,决定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专项行动聚焦侵害用户权益等四方面8类问题,其中包括用户诟病已久的弹窗欺骗等。

对于弹窗广告,我国法律法规其实是有着明确规定的。我国广告法第44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广告法第59条第3款规定,广告不具有可识别性的,或者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广告发布者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广告法第62条第2款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广告,未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的,由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广告主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设立合理调整弹窗广告的法律规则,其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广告法第44条的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是本条规定的宗旨所在。广告法所称的“确保一键关闭”包括三个方面:设立一次关闭按钮、以醒目的方式提醒用户关闭按钮的存在、一次关闭为永久关闭。

所谓设立一次关闭按钮,是指用户一经点击该按钮,弹窗立即、完全从屏幕上消失。但生活中,除了不设置关闭按钮外,一些弹窗的关闭按钮还存在造假的情况,即用户点击关闭按钮后根本无法关闭弹窗,甚至还会打开第三方网页,或者出现一个新弹窗。此类伎俩令用户不胜其扰,而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是违法的。

以醒目的方式提醒用户,是指普通用户在弹窗上能够轻易看到关闭按钮,并能够轻便地点击此按钮。但现实中,很多运营者将弹窗上的关闭按钮设置为白色或与弹窗背景相近的颜色,导致用户难以分辨。此类做法同样违法。

所谓一次关闭为永久关闭,是指用户一旦点击关闭按钮,则此软件不得再行弹出弹窗。如果用户点击关闭后,马上弹出另一个甚至几个弹窗,那么“用户正常使用网络”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网络弹窗乱象,2014年以来,监管部门曾多次启动整治行动。眼下,在新一轮的整治行动即将启动之际,主管部门宜对违反弹窗广告的具体表现加以明确,对严重违法和屡教不改者从重惩处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同时保持消费者投诉渠道畅通,建立投诉反馈机制,从而在打击违法弹窗领域形成长效机制。此外,对网络弹窗的法律调整仍需加以细化,多管齐下方能让弹窗不再乱弹,让网络“牛皮癣”得到根治。

04

守护网络安全

专家详解新战法

累了、倦了,刷刷手机、上上网,网络世界是很多人在现实世界中受挫、伤心时的避风港、歇脚处,让人感觉宁静祥和、繁荣美好。

在有经验的网络安全战士眼里,景象却完全不同——勒索病毒攻击、新型网络诈骗、信息泄露、违法犯罪活动、高级别攻击力量入场、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攻击和破坏……

在7月27日—29日召开的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专家提到的危及网络安全的攻击活动不胜枚举。“网络安全需要新战法、网络安全需要新框架”成为当下的新共识。何为新战法?何为新框架?

“新”在全网联防联动

“依靠单个企业的防御能力已不足以应对,需要在关联企业间形成威胁网络安全的情报共享,制定威胁情报共享的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提出的通过清晰定义促成共享进而形成协同联动,可作为新战法之一。

通俗地说,在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下,单打独斗已经难保一方净土了,需要通过互通消息、共享信息,形成像防新冠病毒一样联防联控的协同联动战法。

“全网的大数据情报分析,将实现纵深防御、协同联防。”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表示赞同,因为从对手而言,国家背景的网军、APT(高级可持续威胁攻击,也称定向威胁攻击)组织、有组织的大规模网络犯罪取代了“小毛贼”、小黑客,成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

但是,此前网络世界中“信息孤岛”的情况严重,怎样才能打破孤岛“合作”?规则的制定不可缺位。

邬贺铨说,这需要打通网络安全产业链的上下游,还需要清楚地定义什么是共享(避免超范围使用的发生)。

新战法需要在新框架下完成作战。例如,情报综合后发现敌人,如何实现不同行业的网络安全?

周鸿祎认为,新框架包括区域、行业、企业总部的安全大脑、安全基础设施体系、安全专家运营体系、安全基础服务赋能体系。以强大的知识库和算力支撑,实现网安对抗中的略胜一筹。由于当下网络攻击目标和手法所产生的破坏往往突破常规,新战法、新框架还需要在演习中锤炼,形成作战、对抗的攻防思维。

“新”在各行业产业参与

“互联网企业通常是大数据企业,这些数据不仅包含用户隐私,也有国家敏感的数据。但一些企业自律能力、对用户的敬畏和数据保护方面做得不够,给国家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邬贺铨坦言隐忧。

在网络安全行业形成联防联控的核心之外,各行业产业数据的规范使用和安全保护是安全生态的基础。邬贺铨呼吁,“触网”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加强国家数据安全、网民利益隐私保护的意识;同时坚持产业创新和治理,提高网络安全新创产品的质量,推动其从可用到好用;以创新形成“技术栅栏”,以政策法规保驾护航,以新创网络安全产品带动关键领域和各行业产业参与到网络安全的新战法、新框架中去。

今天的“网”事

到这里就结束了

原标题:《每日“网”事 |​ 淄博发布紧急通知,非必要不出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