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校外培训何以成必选项?“双减”之后还要“鸡娃”吗?

澎湃问吧
2021-08-24 12:46
来源:澎湃新闻
一问三知 >
字号

“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新出台的“双减”新规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严禁资本化运作。六月中旬,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各地也纷纷加强对校外培训的监管,但补课依旧成为许多孩子的必选项。

我们对校外培训的需求从何而来?教育培训反映了社会怎样的心态?校外培训急刹车下,未来又会如何发展?本期问吧对话浙江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李昂然,一起聊聊“双减”过后的教育。

校外培训何以成必选项

@若叶:家长们为什么要补课?是希望孩子成绩好。为什么希望成绩好?因为考高中,考大学的淘汰率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广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取得分数上的优势。如果所有学校可以给予同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什么家长还要去教培?

李昂然:同意!教育服务均等化提了好多年,但是在实际层面推行,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基础教育老师的待遇。另一方面,革新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价标准。最后,我们还需要整合教育资源,去满足广大家庭的教育需求。

@侧边:如何看待“鸡娃”?家长们最深的焦虑是阶级间的跳跃吗?

李昂然:教育焦虑感会引发从众心理。一方面,“鸡娃”仍然是少数现象,因为有资源去“鸡娃”的家庭是集中在一线大城市中产以上家庭。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对于子女教育的物质投入仍然受到家庭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好些父母缺乏和子女的有效沟通,并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造成资源的投入的浪费。

我们也需要警醒大众传媒和市场营销在制造教育焦虑中起到的作用,影视作品、新闻、广告中对于“鸡娃”和教培的过度渲染和描述也是引发父母盲目消费的重要因素。

@Object140:大多数学生家长都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该如何调整自己教育目标?

李昂然:面临现在日益复杂的政策环境,父母其实是最难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是人之常情,但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和发展。教育孩子并不只是在物质资金上的全力以赴,更重要的是和孩子多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理性客观地寻求自己的目标。

“双减”能起到多大效果

@一只饺子OAQ:校外培训屡禁不止,“双减”新规真的会有用么?是否应该再强硬一些?

李昂然:双减新规是否有用和起到什么作用,以及对孩子、家庭、学校的影响如何仍然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首先,双减政策的效果应该会具有高度差异性。在不同的城市地区,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应该是不一样的,这个有待研究去印证。其次,双减政策是对教培行业进行制度化的规制和管理,并不是要“取消”整个教培行业。最后,作为公民个体,父母和老师本身应该理性地去看待这个政策的影响,不要抱有这个政策就是解决当下所有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的想法,应该从“摸着石头过河”的角度去科学看待政策的影响。

@澎湃网友uqu2iu:如果家长真心希望孩子能从教培班多学点东西呢?

李昂然:从培养孩子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课外辅导有培优补差的作用,但是其益处对于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来说并不显著。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对于当下教培机构政策的预计社会效果还没有科学系统的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因地方差异,各种问题会层出不穷。这对政策制定者、学校、家庭和孩子来讲,都是巨大的挑战。

@秋风不恼人:哪有小孩子不愿意玩呢?可是以后面对升学压力、就业发展,现在不努力以后怎么办?

李昂然:从个人努力的角度来说,我同意你的观点,个体的不断进步和努力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前提。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当下整个社会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会很大程度上制约个体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这种讨论不在于立竿见影地拿出解决方案,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构建良性的社会沟通渠道,从科学的角度帮助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达到促进教育公平的效果。

@Geishare:个人认为要求减少辅导班是个伪命题,社会上各个岗位打工人都被鼓吹狼性文化,丛林法则,末位淘汰。不过是家长被压得喘不过气了,回家害怕孩子未来这样。请问您的观点是什么呢?

李昂然:我同意您的观点。有时候,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多问问自己,究竟是孩子需要的还是自己需要的。教培只是社会结构问题的表明形式,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结构问题就是因为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的公众对社会固化的焦虑。

@donottag:教培行业这样的整顿,会对孩子、家长和老师有什么影响呢?真的可以有利于孩子的暑期快乐吗?

李昂然:教培整顿对孩子、家庭和老师的影响还有待研究进一步科学探究。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获取一些经验。以韩国为例,韩国对于教培的强制整顿并没有完全扭转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狂热投入趋势,并且使得教培行业走向更加排他性的服务,使得高质量的精英教培成为少数富人家庭的选择。在应试和高等教育不断分化的趋势下,韩国的教育不平等逐渐拉大,更进一步加深了父母对于阶层固化的焦虑。这对整个韩国社会结构都造成了不良的冲击。我们应该警惕在整顿教培行业潜在的隐患,重点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斩断优势群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培训是可以使用的手段,并不是当下教育问题的根源。

@人人都有露水珠:国家出台的政策从减轻群众负担出发。可是有两点困扰:一是怎么能让教师尽职尽责地做好教学工作,而不被各种利益因素诱惑?二是怎么杜绝不公平竞争的问题?你不补课别人在补,你的孩子怎么可能竞争过他?优质的初中高中就那么少,家长们怎么办才好呢?

李昂然:当下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全社会需要努力的方向。首先,需要提高老师的待遇,强制要求老师不被“利益诱惑”是不现实的。应该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去改善师资。把课外培训作为政策工具手段,而不是假想敌人。其次,课外培训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当会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作为家长,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孩子自身的发展出发去鼓励孩子寻求适合自己的路。在当下“内卷”的大环境下,需要理性思考孩子教育投资的方式和效果。

培训机构何去何从

@王想:已经从事教育行业,并且投入较大资金的辅导机构,该何去何从?是否应该有对应的政策和补偿?

李昂然:教培机构应该去过度资本化,去不当营销,从而转入理性投资,适当控制规模。以本土化经营为主的中小机构应该整合优势,在政府监管下,良性竞争和发展。一方面帮助解决就业,促进民生;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和公共教育系统内部,努力为更多弱势群体提供优质服务。

@螺蛳粉小姐:教育培训行业是否会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辅助角色,进校培训是不是未来的趋势呢?

李昂然:进校培训有日渐普遍的趋势。关键问题还是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性地投资教育。同时,进校培训也成为了当下规避管制的一种应对策略,并不能有效改善当下公共教育焦虑感。

@benjamintop:如何理解政策中的非营利性质?

李昂然:首先,非营利性质并不是指培训机构的老师不能通过市场活动挣钱,而是指机构的运行不能以资本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尤其是教育大规模资本化。其次,非营利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限制资本介入对教培的大规模市场推广,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去做饥饿营销宣传,引发公共焦虑。最后,非营利的更高目标是完善市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

    责任编辑:黄雅竹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