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辽西连接辽南“跑道”已铺完 邀您上道!

2021-08-03 17: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今天,随着G9147次列车缓缓启动,也标志着辽宁朝阳站至凌海南站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京哈高铁北京至沈阳段与京哈铁路秦皇岛至沈阳段正式实现互联互通,大连、锦州至北京最快旅行时间分别为4小时、2小时17分,较之前分别缩短了47分钟和35分钟,东北地区进出关快速铁路客运通道进一步完善。

2021年8月3日,副省长王明玉宣布朝凌高铁正式开通。

朝凌高铁西起辽宁朝阳站,东至凌海南站,是京哈高铁和京哈铁路的联络线,途中设巴图营、锦州北2座车站,全长10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东北地区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凌高铁:开行动车组列车11对

朝凌高铁初期计划安排动车组列车11对,包括大连北到北京朝阳3对、大连北到赤峰2对、锦州北到沈阳2对、锦州北到辽宁朝阳2对、锦州北到赤峰1对、鞍山西到辽宁朝阳0.5对、沈阳北到辽宁朝阳0.5对。

朝凌高铁的开通运营,将进一步延伸东北地区进出关快速铁路客运通道,大幅度压缩辽南、辽西城市群通达首都北京的时空距离,可为沿线群众出行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朝凌高铁与盘营高铁共同构成京哈、秦沈、沈大高铁的连接线,使国家高铁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和沿海通道实现了互联互通。朝凌高铁开通,密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京津冀之间的联系,对服务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新格局,更好发挥铁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朝凌高铁:新技术成果广泛应用

一、寒冷地区桥面防水体系优化

在吸收哈大高铁、盘营高铁、沈丹高铁等寒冷地区高铁建设经验基础上,朝凌高铁桥面防水层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改良的C40细石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桥面防水体系的优化及改良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性能,增强了防水效果,保护层的耐久性也大大提高,为今后寒冷地区高铁建设桥面防水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无人机巡线技术取得突破

无人机巡线技术在工程竣工验收应用及数据融合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利用无人机搭载不同传感器进行区域实景三维数据安全采集、处理,实现了铁路及周边区域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的构建和三维实景模型构筑物属性标注,实现了利用无人机多源数据辅助开展静态验收,提高了铁路工程竣工验收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铁路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继续向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转变提供可借鉴经验。

三、铺设新型钢轨

朝凌高铁全线铺设具有新轨头廓型的60N廓型钢轨,这种钢轨较普通钢轨的优势在于有效改善轮轨接触关系,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减少甚至避免钢轨飞边、剥离掉块及疲劳核伤,无需进行预打磨廓型设计,大幅度减少了钢轨打磨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打磨难度。

四、创新季节性冻土路基设计

为消除季节性冻土对线路的影响,保证路基的高度平顺性,在设计中采用表层纤维混凝土及一布一膜不透水土工布封闭、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冻深范围内采用非冻胀填料、路堑地段设置加深渗水盲沟、加大换填深度等多种措施解决季节性冻土对路基的影响问题,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五、破解隧道设计难题

重点解决了复杂环境特大跨度浅埋变截面隧道修建,保护性穿越大型景观溶洞,多类型强膨胀岩处治及近接穿越重要构筑物等一系列难题,有效保障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朝凌高铁开通:织密东北高速铁路网

据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统计部主任崔庸介绍,朝凌高铁开通运营,是国铁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也是助力辽宁振兴和东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朝凌高铁与盘营高铁共同构成京哈高铁、京哈铁路秦沈段、沈大高铁的连接线,使国家高铁网“八纵八横”主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和沿海通道实现了互联互通。朝凌高铁开通,密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京津冀之间的联系,对服务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新格局,更好发挥铁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据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副主任耿令乾介绍,朝凌高铁开通初期计划安排动车组列车11对,包括大连北到北京朝阳3对、大连北到赤峰2对、锦州北到沈阳2对、锦州北到辽宁朝阳2对、锦州北到赤峰1对、鞍山西到辽宁朝阳0.5对、沈阳北到辽宁朝阳0.5对。同时,辽南、辽西地区的旅客可选择经由朝凌高铁、京哈高铁通达北京,辽南地区与蒙东地区的时空距离也得到进一步缩短。

来源:北斗融媒客户端 东北新闻网

原标题:《辽西连接辽南“跑道”已铺完 邀您上道!》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