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寻古识今|新教伦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吗?

李楠/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史学系副教授
2015-10-20 17:3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自从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问世以来,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成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讨论的重要问题。诚如韦伯在其著作中所观察的那样,发生在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改变了欧洲经济格局。欧洲的经济中心从先前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逐渐转移到荷兰、英格兰、德国等这些新教国家或地区。不仅在宏观层面如此,从微观层面来看,韦伯发现在任何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中,工商业领导人、资本所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等职业绝大多数是新教信徒。因此,韦伯断言拥有更多新教徒的国家或地区将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则在于新教信徒信仰中有更多增加储蓄与努力工作的倾向。

韦伯的假说至今已经近百年,但是事实是否真如韦伯所断言的那样新教与其他宗教相比真的更能促进经济发展?或者说,除了韦伯认为的新教徒比其他宗教信徒有更多的储蓄与努力工作的差异外,是否还存在使宗教与经济发展产生联系的其他机制呢?最近一系列关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经典假说的研究对此提出了挑战。

英国华威大学的贝克尔(Sascha O. Becker)及其合作者沃斯曼(Ludger Woessmann)在2009年《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撰文指出,导致新教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决定因素可能在于新教信徒比其他宗教信徒具有更高识字率的缘故。他们利用1900年普鲁士人口普查数据揭示了不同地区新教信徒占当地人口比例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发现韦伯所观察的新教与经济发展的确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有其合理之处。但将地区识字率与新教同时用以考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发现新教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消失了,仅识字率起到关键作用。其中原因在于,德国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本人相信,新教信徒应该有自己阅读圣经的能力,新教徒比例较高的地方识字率也普遍较高。因此,引起新教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并非是“新教伦理”,而是新教通过提高识字率间接带来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最终促进了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发展。

与之类似,这一迥异于马克斯·韦伯的人力资本假说不仅在新教兴起的德国地区得以成立,而且在近代中国也找到了相似的证据。香港科技大学的白营博士与龚启圣教授,近期的一个研究采用中国20世纪初期的历史数据,对近代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进一步揭示了了宗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机制问题。这里采用中国案例对此问题进行考察的优点在于,无论对新教还是天主教而言对于中国都是外来宗教,因此不会出现欧洲那样因为宗教历史因素所导致地区之间信仰上显著差异的估计偏差。这一类似自然实验的方法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对宗教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进行更好的因果识别。首先,他们在讨论传教士活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20世纪初期新教与天主教相比,新教传教士比例较高的地区用城市化水平度量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更高,从而进一步肯定了新教的确有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事实。但是作者们认为这一结果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可能越会吸引更多的新教传教士。为了排除这一估计偏差,他们利用发生于19世纪末期义和团运动时长江南北对待外国人不同态度,即所谓“东南互保”协议,作为外生冲击建立起传教士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新得到的结果依然表明新教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影响。然而重要的是,当他们将教会学校、医院的数量加入到模型中时,得到了与贝克尔及其合作者类似的结果,即在控制了新教各教派所建立的学校、医院数量等人力资本投资之后,新教本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在存在。由此进一步肯定了新教伦理并非是引起新教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而是新教所提供了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7年时代马克斯.韦伯。
除以上研究外,哈佛大学经济系的Nathan Nunn教授最新研究又进一步延伸了宗教对教育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他指出,当前关于基督教(特别是新教)促进教育及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已层出不穷,但宗教对教育的影响不仅仅通过兴建学校的数量起作用,也是不同宗教在对信徒提供教育方面有一定性别选择的结果。这里Nunn主要利用非洲殖民时期新教与天主教传教士活动的历史数据,结合2005年非洲指标调查男女受教育的数据,考察历史上不同教派传教士对非洲大陆上不同性别人口教育程度的偏好差异。研究发现,天主教与新教均对当前非洲地区教育获得有显著的正向长期影响,但在性别选择上迥然不同。新教传教士对女性受教育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男性影响较弱;与此相反,天主教对女性受教育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却对男性受教育有较大的长期影响。由于在社会学文献中,已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母亲的教育程度决定孩子未来的教育水平,而父亲的教育水平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影响较弱,因此这一研究暗示着新教在教育上对女性的特殊偏爱,可能进一步对信仰新教家庭教育获得产生代际上的长期影响。

综上所述,自从马克斯·韦伯一系列有关新教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产生以来,新教伦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固有认识已经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然而,人们对其影响机制的讨论却存在较大空间。特别是新教兴起对经济发展以及个人成功的影响,究竟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新教伦理对欲望的制约、储蓄的偏好,还是其他因素呢?至少从以上近期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尽管宗教伦理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人力资本依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我们也会发现,历史的确是偶然与必然的综合。新教的产生是历史发生的必然,展现的是人们突破传统天主教的束缚,但新教对人们生活习惯(提高识字率)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则是出于了历史的偶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