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院士之光 | 邱蔚六院士:90后已经想“躺平”?耄耋之年的他,每天都在刷新自己

2021-08-04 21: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最近很多场合,校长老师们都苦口婆心,劝诫年轻人千万不要“躺平”。这方面,8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给自己的学生和同事,树立了榜样。作为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开拓者之一,耄耋之年的邱蔚六院士,仍然经常出现在诊室里、课堂上,每天“刷新”着自己的诊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他的字典里,没有“躺平”。

让我们一同走进《院士之光》专栏第七期: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

上海市临床口腔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

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的疑难病例讨论会,常常能见到邱蔚六院士的身影。上午会诊结束后,他没有马上离开,正逢毕业季,邱老带教的博士生董敏俊今年顺利毕业,特地带着学位服过来找导师合影。

拍摄前,邱老帮着董敏俊一起把博士帽戴正,自己坐得笔挺,被秘书“批评”假笑,他干脆俏皮地放声大笑起来。

活泼起来像个老顽童,工作中的邱蔚六则是严谨细致。他常常说,在教学医院工作要做到四个要点:医疗是基础,教学是根本,科研是灵魂,育人是己任。

他用自己的一生

实践着这些使命

耄耋之年仍未停歇

修改论文逐字逐句

董敏俊是一名在职博士生,本职工作是九院的放射科医生。他回忆说,当年刚进医学院,正是邱老给他们大一新生上了“开学第一课”,教导他们行医要先修身。

而今,跟着邱老做博士论文,董敏俊更是近距离地感受到邱老治学的严谨:“我的论文,邱老师大概帮我改了至少三遍,不是大概看一下,给你提几个问题,他是逐字逐句来帮你改的,铅笔都帮我修改好,再把我叫去,一个一个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改,当中还有什么问题。”

而且,不光是针对现有论文提出意见,对于后续的研究,邱老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不光是为了我能毕业,而且帮我以后的医学这条路怎么走,是引领方向的。” 特别令董敏俊赞叹的是,每次邱老给予他的指导都是非常新的写作思路,“比如近两年人家发表的对于某一个专题有一些热点的问题,邱老师都是了如指掌的。”

刷新知识与时俱进

邱蔚六之所以能以最前沿的知识来指导学生,是因为他一直有读文献、做简报的习惯。秘书王琪贇说,邱老每天都要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库,并且把它们做成剪报,主动分享给他的学生:“他一直说,我学生好忙,他们平时临床上有很多工作,要开刀。很多新的知识,他们可能没有像我这么可以静下心去看。所以他把它们都分类好,直接拿给学生看,他心里觉得,我节省了你们梳理信息的时间。”

采访过程中,邱蔚六提起,去年疫情发生后,医院照顾他,暂停了他的每周门诊,也“不批准”他去郑州出差,“等情况好一点我还要过去!”原来,邱蔚六在郑州大学还辅导着两名研究生,以往研究生论文开题、答辩,都是邱老亲自过去,今年过不去,邱老一直有些歉疚:“不能因为我,耽误了大家的时间。”

改进医术“以身试刀”

邱蔚六常常说“病人是医生的老师”,医学的进步,既需要医生的临床科研,也离不开病人的贡献。作为医生的他多次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实验品”和“活教材”。

上世纪六十年代,邱蔚六带头组建了一个口腔颌面外科针麻手术研究组。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针麻到底有没有镇痛效果?碰巧,当时邱蔚六自己左耳前长了一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需要做颌面部手术,他就提出来在手术过程中尝试针刺麻醉的不同手法,去体会病人“咬咬牙”“忍一忍”到底是什么滋味。

有同事怕他“受苦”,他却以“神农尝百草”的典故说服大家,表示自己要像李时珍一样广试中草药,“我要体会针麻手术怎么改进,一定要亲身有体会。”

十多分钟的手术完成后,邱蔚六回忆:“切皮的时候不疼痛,分离的时候大概切到神经末梢的时候有疼痛,缝合也没有问题。”结合自身的体验,邱蔚六发明了一套无需电刺激的“得气留针”方法,他还结合口腔颌面部针麻手术的特点归纳了一套“飞刀法”。这一整套“针麻”的方法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帮助九院救援医疗队在缺少麻药的情况下度过了第一轮大量手术的难关。1989年,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

这是一颗教书育人的真心

也是一颗治病救人的仁心

在邱老的字典里

根本不会有“躺平”这个词

哪怕明年就要90周岁

“我个人来讲,今年生理年龄90岁了,还要把今后的工作,尽我自己能做的把它做好,做能做的事,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做得成的事情。现在主要是退居二线三线了,给后代写写书,把我的经验教给他,把自己的人生体会也要教给青年人。”

来源:话匣子

编辑:殷倩

院士之光

原标题:《院士之光 | 邱蔚六院士:90后已经想“躺平”?耄耋之年的他,每天都在刷新自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