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暑期频发针对未成年人诈骗?家长快戳↓↓↓

2021-08-04 10: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SUMMER

暑假来临,上网课、看直播、打电竞、刷抖音、玩微信,再来个一键三连,真是无比“舒爽”。确实网络给同学们的生活、学习、娱乐带来了很多便捷和快乐,但在网络的世界里也有很多隐秘的角落,有骗局与陷阱。近日,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就接报了多起针对暑期学生的诈骗案件,蜀黍在此提醒大家提高警惕!

案例一:【刷单返利】

14岁女孩在某视频平台添加了一个假冒“明星”QQ号,又被拉进粉丝群,群里的人都在推荐一个刷单返利活动,微信支付28.88元,就可以获得一笔不定额返利,女孩信以为真转账了28.88元,但并未获得返利。

对方称因其是未成年人所以金额被冻结,让其使用家长的手机支付转账解冻,否则将承担后果。女孩点击了对方的链接,使用其母亲的微信转账给对方,总计损失1万余元。

案例2:【虚假购物】

同样是在某视频平台上,11岁的女孩收到了他人发来的虚假购买礼品信息,对方指导女孩使用家长手机扫码付款购买,总计损失1000余元。

案例3:【游戏装备】

“加入QQ群,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但因为是未成年人,所以资金被冻结需要付款“解冻”,类似“解冻”的套路也时常发生在网游中,11岁的孩子想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但客服称其是未成年人,需要解冻银行卡,孩子便使用家长手机扫码完成两笔付款,损失累计达数万元。

涉及未成年人被骗的案件往往以时下流行的短视频软件及社交软件为主,隐藏在其中的不法分子往往以低价购物、充值返利等方式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小额转账,后谎称因为未成年人的不当操作需要进一步转账,从而诱骗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进行大额转账,完成诈骗过程。

!

第一条:

学校应和家长统一认识,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和玩游戏的时间和内容,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条:

家长给未成年人的微信,支付宝,QQ钱包等支付工具开通支付功能建议设置消费限额,并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不要将自己的支付密码告诉未成年人;

第三条:

建议家长及时在自己及未成年人的手机中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查看防诈防骗知识,识别手机中的非法APP,可疑账号等信息。

End

欢迎关注

夏县妇女半边天

原标题:《暑期频发针对未成年人诈骗?家长快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