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加坡智库:中新第三个政府间项目定在中西部,从三大城选址

澎湃新闻记者 焦东雨
2015-11-05 07:3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应新加坡总统陈庆炎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6日至7日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陈晓东在就习近平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透露,习近平此访,双方将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或协议,包括两国将正式宣布两国关系新定位;两国将宣布正式启动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即新加坡与中国西部合作项目;共同发出推进双边自贸协定升级的积极信号等。

中国与新加坡政府间前两个合作项目分别是1994年正式设立的苏州工业园区、2008年创办的天津生态城,而第三个即将宣布的项目选址备受瞩目。关于中国与新加坡这种政府间合作项目,以及两国关系的再定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新加坡智库隆道研究院总裁许振义。

澎湃新闻:前两个政府合作项目分别积累了什么经验?

许振义:苏州工业园是中新两国政府间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对新方来说,这个项目提供了新方一个深入认识、了解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相互运作的绝佳机会,同时,也让新方有机会把在新加坡行之有效的招商、亲商、经济规划、城市规划与治理等一套软件转移给中方。

对中方来说,苏州工业园提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整套理念,在经过适应中国国情的一系列调整之后,可以将之制度化,并将之辐射到苏州以外的地区。我们现在看中国很多地方的工业园和城市,不少带有苏州工业园的影子。

新加坡本身缺地、缺水、缺人。在天津生态城,两国的合作恰好就是看中这点——华北缺水;项目选中的滨海新区那个地块本来是盐碱地,是不合适居住的土地,当然当时也没人居住。天津生态城就是想在这么一个缺水、缺地、缺人的地方把城市和经济建设起来,而且是生态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经济。与苏州工业园一样,天津生态城如果成功,就可以把这个经验辐射到周边的华北城市,可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一个城市和经济发展模式。

澎湃新闻:对第三个政府合作项目有什么期待?分别能为两国带来什么好处?

许振义: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主要是“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业“,在西安、成都、重庆之间选址。无论选在哪里,这个项目有两个主要战略目的,一是配合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把合作定在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业这一新范围;一是加速中国中西部的发展,甚至可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大战略相配合。

新加坡的国际金融和传统物流业发展得很好,如航空、船运、海港、国际贸易,这当然可以为“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很好的经验和知识。另一方面,中国的一些新兴行业是走在世界前端的,比如网购、快递服务等,而且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新两国在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合作,肯定值得期待。而且,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力是在中西部,两国政府间这第三个项目定在中西部,尤其有战略意义。

澎湃新闻:两国关系会宣布新定位,除了建交25周年这样的节点,有什么现实需求,需要两国对双边关系重新定位?

许振义:建交25周年当然是一个契机,但是,两国之间本次展开这些战略合作,包括自由贸易协定的升级,其实更多的是时局的作用。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3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工业和经济能带给中国经济的动力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中国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动力。当然,作为小国,新加坡不可能对中国经济能有什么实质影响。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与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一样,这第三个项目的意义是远远超越自身的。也就是说,它的意义在于它的可复制性和辐射能力——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就能把经验辐射到中西部甚至全国其他地区。

对新加坡来说,如何保证大国认可自己的价值,十分重要。要是有一天大国认为新加坡毫无价值了,那么新加坡很容易就被边缘化了。这第三个项目就能让新加坡继续为中国创造价值。

澎湃新闻: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刚接受采访曾说:“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如果新加坡不能成功,没有人会关注我们。”你也这么说。可见这个观念有多么深入人心。

许振义:新加坡的危机意识恐怕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各个方面的,不以对华关系独然。一来与新加坡小国寡民的独特国情有关,二来可能也与立商为本有关——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你提供价值,如果我们提供不了价值,你怎么还会需要我?你不需要我,我就边缘化了。

不仅在外交关系上,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我们一直在强调忧患意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