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政法议题微信号“长安剑”为什么火了?以法为核心,寓宣于乐

“法制网舆情中心"微信公号
2015-11-06 19:37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以关注政法议题而闻名的微信公号“长安剑”开通一个多月,不仅被《人民日报》的新媒体版面刊文介绍,还受到一批网民的点赞追捧。“长安剑”究竟缘何脱颖而出?其在微信公号运营方面有何技巧可以借鉴?

11月6日“法制网舆情中心"微信公号发文深入剖析“长安剑”的内容、语言特色,总结其运营模式,以供学习和参考。

从图表看今年9月24日16时27分“长安剑”首次发布文章,阅读量即突破2万人次,此后公号关注度不断攀升。

截至10月31日,“长安剑”共发布42篇文章,阅读量累计37.16万人次、点赞量2702人次、转发量2938次,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微信公号之一。

对“长安剑”公号文章的平均阅读量达到8685次,平均点赞量64.5次。

从阅读量来看,9月26日的《一针见血!这12个金句竟出自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人之口》阅读量最高,达34875次;10月24日的《月底就是孩子的生死线!救救她和她的检察官爸爸吧……》是阅读量的又一高峰,达31224次。

从点赞量来看,10月3日的《关于柳城爆炸案的四个质疑》获赞最多,达261次。

自第一篇文章发布以来,“长安剑”几乎每日发布一篇政法相关的原创文章,内容制作精良,且图文并茂——95%的文章配发漫画、图片或视频。

然而,“只闻其声,未见其人”,这个公号到底来自庙堂,还是江湖?这个问题可用“长安剑”小主人“长安君”的自述作答:“在下只是一个普通小伙伴,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其微信公号简介写道:“长安论剑,习武修文。安邦护民,德成郅治。庙堂江湖,共梦太平。”

在收集和分析“长安剑”42篇文章的语料后,得到“长安剑”文章内容词云图。

从中可以看出,“警察”、“我们”、“社会”、“法律”等词语词频较高;“蜀黍”、“小伙伴”、“老百姓”、“人民”等词也较多出现,这从侧面反映出其行文风格较为朴实,言谈中带有鲜明的生活化气息和解构式的网络语言特征,容易被关注者接受。

同时,“长安君”还较多使用了“我们”、“自己”、“大家”等人称代词,展现出与众多网民站在一起的姿态,共同围观政法工作部署和创新举措,讨论热点舆情事件,反思舆论生态中存在的问题,倡导网络正能量。

从内容看“长安君”“内容为王”适用于传统媒体,也适用于新媒体。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对“长安剑”文章进行类别分析后发现,其既观庙堂之高,也思江湖之远:

有高层解读(10篇),也有形象宣传(7篇);有对法律法规的普及介绍(6篇),也有对热点舆情事件的舆论观察(5篇);有给“小伙伴”的安全提示(5篇),也号召“小伙伴”一起进行爱心救助(4篇);节假日期间还常开展互动(3篇)。

从各类文章的阅读量和点赞量来看,“高层解读”和“舆论观察”两类文章传播效果最佳。最为典型的案例是《一针见血!这12个金句竟出自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人之口》、《政法队伍的小伙伴们,习大大喊你为民保平安》和《关于柳城爆炸案的四个质疑》、《青岛大虾火了那么多天,还有三件事你没想到……》。其余各类文章各有千秋,共同将“长安剑”打造成为网民信赖的“好伙伴”。

高层解读、政法故事:强势围观政法工作“高层解读”类文章重点关注中央领导对政法工作的指导部署以及政法领域创新举措的实施推进。“政法故事”类文章关注的是政法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点滴。

“长安剑”通过这两类文章带领广大网民透视政法工作细节,加深了网民对政法工作的认识,增进了网民对广大政法干警的理解,对化解双方之间的对立情绪有积极作用。

释法普法、舆论观察:专注增强舆论理性“释法普法”类文章侧重于传播政法常识和新法新规,如《这十二类警察蜀黍,你见过吗?》、《三天后微博微信造谣最高可判7年,怎么判断是造谣?》、《从明天起,暴力袭警将加重处罚!》等。

“舆论观察”类文章着眼于涉法热点舆情事件,剖析舆论关注焦点,从法律角度澄清舆论误读,引导网民走向理性。

由于“长安剑”的第三方立场,此类文章经门户网站转载后受到网民较高认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舆情降温,如《关于柳城爆炸案的四个质疑》、《蒋洁敏贪贿三千万只吐一百万?哪有此等好事!》、《公安部提办王林案相关案件有何不妥?》等。

这两类文章的最大共同点是普法。“释法普法”系主动普及法律法规,“舆论观察”则是借案普法,两者均试图通过帮助网民树立法治思维而达到增强舆论理性、减少网络噪音的目的。

安全提示、爱心救助:传递网络正能量“安全提示”类文章中,“长安君”向广大群众传授防诈骗、防盗刷、防“夺命快递”等多项实用技能,如《汤唯女神都中招过的圈套,你以为你不用看?》、《小心!你的银行卡正在被盗刷!点开教你如何防范!》等。

在连续4次发布的“爱心救助”类文章中,“长安君”掀起社会爱心接力的热情,救助湖北检察官患血癌的女儿,获得网民点赞。

这两类文章关注草根群众的日常生活,超高的“接地气”指数也带来了较高的人气,尤其“爱心救助”类文章的平均阅读量和平均点赞量仅次于“高层解读”和“舆论观察”。

互动娱乐、国外经验:大家的好“伙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差别在于互动性。“长安君”不仅找准长假时机推荐“酷炫政法好片”和“最权威公号”,还设计问卷“测测大家的侠义值”,并从第17篇文章起,专设互动区摘录网民评论和“长安君”的回复。

在互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网民已慢慢把“长安君”当作身边的“小伙伴”,促使其人气指数节节攀升。

此外,“长安君”放眼世界,介绍国外经验的文章《引领德国警察管理3.0时代的,居然是这三个“秘密武器”……》也获赞“涨姿势,非常棒”。

从传播看“长安君”拟人化:增加“面对面”的互动感“长安剑”设计出“长安君”、“小神兽”的网络虚拟形象,并赋予其鲜明的性格色彩,使公号语言风格和定位高度统一,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氛围。

在公号的行文风格上,基本每篇文章都以“长安君”的口吻阐述,从普通群众的视角切入,从身边司空见惯的小事谈起,以轻松的口吻与网民就政法相关议题进行平等对话,极具带入感。

多媒体:强化内容直观感和趣味性

“长安剑”以文字内容为基础,辅以图片、视频等其他形式,丰富表达形式,增加了阅读的直观感和趣味性。

统计发现,“长安剑”公号的“文章+图片”类文章占比最高,约70.7%;“文字+视频”次之,为17.2%;纯文字形式占比最低,仅为4.8%。

而且,平均每篇文章使用图片数量约4.8张,既有网上流传广泛的GIF图片,也有独家第一手发布的照片,还有大量独家漫画和图解。

擅用盘点:问答交互式“碎片化”处理“长安剑”善于采用盘点方式。截至10月31日,其发布的42篇文章中有13篇采取了盘点形式。如“十大干货”、“7个最窝心故事”、“三件事你没想到”等。

“长安剑”通过盘点形式,在文章中多处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将话题进行“碎片化”处理,分模块分层次进行解读,降低了受众连篇累牍的心理倦怠感,更易于消化和吸收,同时迎合了时下广泛流行的“浅阅读”方式,更加贴合当下的新媒体传播形态。

情感强烈:用标题、标点调动情绪好的标题是文章传播成功的一半。“长安剑”将“太震撼”、“放大招”、“一针见血”等情感张力强的词语置于标题,极大地吸引受众关注。

同时,标题中大量使用富有情感意味的标点符号也吸引受众“一探究竟”,如“小心!你的银行卡正在被盗刷!点开教你如何防范!”、“蒋洁敏贪污三千万只吐一百万?哪有此等好事!”

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长安剑”文章标题中使用感叹句式23次,反问、疑问句式14次,对唤起阅读兴趣、加快传播速度起到积极作用。

俏皮话:严肃话题轻松表达“长安剑”采用更为轻松的表达方式,将“硬核式”内容进行软化、糅合,借助俏皮描述和创新形式,增加阅读畅快感,如文章《“政法掌门”吹响“认真”集结号,小伙伴们快来听!》,将工作主旨称为“‘认真’集结号”,增强了趣味性和通俗性。

在语言运用上,“长安剑”还大量采用时下最流行的网言网语,比如“自我修(bi)养(ge)”、“涨姿势”、“你造么”等,在巧妙贴合文章主题的同时,迅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从运营看“长安君”一“法”贯穿如果把“长安剑”比作一个人,那“法”就是其灵魂。不论是“长安君”正直可亲的超人形象,还是“神兽獬豸”的卡通形象,都彰显“法”的特质。

其内容也涵盖“法”的多个层次,既有习大大讲“中华法制”,也有孟建柱论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还有基层公安干警的执法镜头。万变不离其宗,法是其宗旨,更是信仰。

一“法”贯穿,信息多层次呈现,可谓“形散神不散”,这让微信公号既能保持自身特色、突出办号宗旨,又能多角度多形式选材,一举两得。

两大个性除了一“法”贯穿,“长安君”还有两大个性——君子范儿和电影迷,体现出公号的独特性。

君子范儿:“长安君”在文章发布次日,会摘选网民评论并附上自己的回复进行互动。可贵之处在于,“长安君”对评论的选取不是“只挑好的”,一些质疑性、挑刺性的也在选取之列。

如有网民提出“现在交警事故认定潜规则很多,普遍存在乱用职权等现象”,“长安君”回复道:“这个现象值得关注。如果有充足的证据,欢迎留言给长安君,我们好好讨论一下!”其正直阳光、诚恳交流的君子范儿跃然纸上。

电影迷:“长安君”还是电影迷。先是在大连会议有关举措的解读中,借用《碟中谍5》的各类桥段展示我国公安机关的强大实力,又在十一长假推荐“十部酷炫政法好片”,而且多篇文章都运用了电影元素,尽显其影迷特质。

“长安剑”把电影截图、经典台词运用得炉火纯青,将个人喜好与公号运营完美结合,寓“宣”于乐,值得称赞。

三层内容将“长安剑”公号的内容进行纵剖,可以发现有三层内容紧密围绕“法”的核心,呈辐射状结构,分别是法治思维、政法部署、具体工作。

第一层是法治思维。作为一名“骨灰级”政法工作爱好者,“长安君”将传播法治思维视为其公号运营的首要使命。因此,其公号内容中占比最多的是“习大大8句话”、“孟书记12个金句”等高度凝练的法治内容,打破了部分政法官微公文式的晦涩内容带来的阅读壁垒。

第二层是政法部署。这部分内容是具体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专业性强,且宏观表述较多,常令网民兴趣索然。“长安剑”关注此类内容,发挥草根精神,用“接地气”的话语表达,弥合了普通受众对政法部署的理解鸿沟。

第三层是具体工作,其中又分热点案例、释法普法和基层动态三类。

这层内容与诸多政法公号相似,但在典型案件解读上,“长安君”能言善评、直击要害的特征使其备受推崇。

《关于柳城爆炸案的四个质疑》等文章成为此类内容的“招牌”;《这十二类警察蜀黍,你见过吗?》等普法内容,以及《国庆7个最窝心故事》等基层政法动态信息也增添了网民对政法干警的亲切感。

多重视角分析一下“长安君”的人格,会发现他以多重身份自居。在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的解读上,他看起来像一名内部知情人士;在王林案、青岛“天价虾”等热点事件评论中,他又成了资深法律专家;在《汤唯女神都中招过的圈套,你以为你不用看?》等防诈骗内容里,他又化身成“为小伙伴操碎心”的警察蜀黍;而在检察官女儿患血癌的爱心接力中,他又还原草根大V的面貌,号令“江湖”、响应者众。

虽然身份成谜,但这不影响“长安君”游走在政法机关和广大网民之间,并得到双重肯定,成为两者关系的“粘合剂”。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