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杭州拱墅区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调查:过半存在职业倦怠倾向

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2015-11-13 17:06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我刚到街道工作不久,突发了一个危房事件,处理很棘手,晚上睡不着觉,压力很大”,“我常常感到很失落,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当任务完成无望时,会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失落感,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近日,受杭州市拱墅区委组织部委托,浙江大学、杭州市委党校、杭州市人才服务局的专家们通过对该区103名干部的访谈,和1102名干部的网上问卷调查,出炉了题为《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的调研报告。

报告显示,该区基层党员干部心理健康状态总体良好,但普遍面临工作、人际、舆论、职业发展、工作家庭平衡和人身安全等6方面的压力,部分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不安、抑郁烦躁、心理失衡等身心亚健康问题:55.08%的受访者存在职业倦怠倾向;13.25%的经常感到烦躁、神经过敏;13.43%的会闷闷不乐,对生活失去热情。

这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心理健康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的现实,关心干部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提高干部管理科学化水平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刻不容缓。”课题项目负责人、心理学专家丁岳枫11月13日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工作累不死,心累累死人”

小陈是杭州拱墅区一名基层普通干部,平时工作忙碌,在她看来,“在单位,就是跟工作谈恋爱”,今年7月她被调研组抽中成为受访人员。

在拱墅区委组织部官网上完成了身心健康、压力应对、价值观测评3部分共135道测试题后,小陈拿到了一份个人“心灵分析报告”:您的个人成就感降低,有时对自己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建议面对一项工作时,给自己设立一个日程表,不用着急也不要拖沓,闲暇时间散步或做适当的运动。

除了填写调查问卷,小陈还与其他受访者一样接受了1个多小时的专访,将工作中不愿触及的问题和压力向心理专家倾诉。

调查报告显示,有受访者在访谈中提到“在基层压力大,主要是大家都想做事情,但很多事到了街道后,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告之,街道往往不知道怎么做,做起来也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也有人坦言,复杂的人际关系、断章取义的网络自媒体曝光、“僧多粥少”的岗位晋升空间都是心理压力的来源,“工作累不死,心累累死人”。

而城管、信访、综治维稳等直面矛盾冲突较多岗位上的基层党员干部,在执行工作时常会面对群众的言语或人身攻击。该区某街道城管科科长在访谈中提到:“我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做了四年,遇到抗法、拒法的极端行为也是常有的事。我的前任是抑郁症,再前任也是抑郁症,我的搭档执法大队队长也得了抑郁症”。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加快推进,公务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紧,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单位编制有可能十年没有增加。很多党员干部不得不身兼多职,面临着违章建筑拆除、社会综合治理、地区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压力。”丁岳枫告诉澎湃新闻,一个街道可能就面临着来自市、区10多个部门的指标考核。同时,家庭对他们“白加黑”式工作强度的抱怨也不绝于耳,长期生活在负能量中,基层党员干部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

六成受访者通过解决问题自我减压

“自杀是干部心理亚健康最为严重的反应。访谈中确实有不少人感到压力太大,‘心病’太重。”丁岳枫坦言,有干部表示,“很多人哪怕在家里和老婆吵翻天,或父母重病都不会在办公室说一个字,更不会对领导说。领导也有压力,他们跟谁说去?”

调查显示,在面对各类压力时,12.89%的受访者较多感受到躯体不适感,如头晕头痛、胸闷、手脚酸痛发重等;13.25%经常感到烦躁,神经过敏,表现出过度的不安和担心;9.98%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可能会为自己大发脾气伤害他人而感到后悔。

另有55.08%的受访者存在职业倦怠倾向,其中高度倦怠的占10.71%。“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受调查党员干部在工作重压下产生或多或少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出现过度的付出感以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对他人产生消极、冷淡、过分隔离、愤世嫉俗以及冷淡的态度和情绪,不认可自己的能力甚至对自己做出消极负面的评价。”报告写道。

43岁的拱墅区上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应巧华今年1月上任不久后,当地神龙桥河因脏乱差被媒体曝光,上级部门要求限期整改。“领导的问责,舆论的监督,再加上这条河整治确实‘老大难’,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失眠。”他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说,办公室还没熟悉,就天天在河边想法子,“共有47个管道直接向河里排污水,如果污水管全部整治,起码要一年半载,可我需要尽快把问题解决,给领导和百姓一个交待。”

经过数日商讨,应巧华与相关部门连续开工36小时,完成约700米的截污纳管工作,实现了污水“零直排”目标。但应巧华因此瘦了10多斤,连续挂了5、6次盐水。“每次太焦虑时,就去附近跑一圈,边跑边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不要太焦虑,熬一熬就过去了。”

“像应巧华这样以解决问题作为主要压力应对方式的党员干部占59.54%。这是最理想的减压方法。”丁岳枫说,但仍有21.37%和13.90%的党员干部把逃避和抱怨作为主要的压力应对方式。

在丁岳枫看来,党校、卫生部门、专家学者应组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心理测评,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档案。同时,要改进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方式,强化平时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完善差别化、合理化的考评体系,不搞形式主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