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歼5到“鹘鹰”,看中国歼击机摇篮“国字号战鹰”发展之路

2021-08-09 21: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今日中国》辽宁篇《振兴发展 恰是风华正茂》的播出,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节目组走进有着“中国歼击机摇篮”之称的航空工业沈飞,走进沈飞航空博览园,向观众展现了新中国战斗机的发展之路。

从1951年航空工业沈飞创建至今

已过去了70年

生产的战机多达40多个型号

交付到空、海军的列装战机数量

占到了国家生产歼击机总数的

半壁江山

让我们和央视一起走进“中国歼击机摇篮”

看看那些年

我们追过的“国字号战鹰”

“战鹰”点“睛”机载雷达从无到有

评价一款歼击机的作战性能

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机载雷达

也就是“鹰眼”的敏锐程度

歼5系列战机

歼5战机与首飞试飞员吴克明

沈飞研制的

我国第一代战机歼5

并没有安装雷达

飞行员也只能依靠航炮

与敌人近距离战斗

歼6系列战机

歼6战机

被军迷称为“一代名机”的歼6系列飞机

创造了我国航空史上多个第一:

生产数量最多

服役时间最长

从歼6系列战机开始

我军开始为“战鹰”配备机载雷达

不过早期的雷达测距仪

需要和光学瞄准具一起配合使用

可以测定目标的距离

并不能测定目标的高度和方位

歼7系列战机

歼7战机

与歼6相比

歼7系列战机

最大飞行速度已达到2倍声速

为了保证飞机在高速飞行时

保持稳定进气

它在机头增加了进气道调节锥

歼7战机机头的进气道调节锥

本着不浪费每一寸空间的原则

它的雷达测距仪

装在进气道调节锥里面

不过此时,战机上的雷达

还只是对目视能力的一种补偿

解决了“战鹰”

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问题

怎样让“战鹰”

“看得远”“看得准”呢?

从弱到强国产机载雷达打造最强“鹰眼”

歼8系列战机

怀揣“航空报国”信念的军工人

在1964年首次尝试自己设计歼击机

歼8II战机

这款歼8II战机的颜值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绝对算得上国产歼击机中

最帅气的存在

它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

——“空中美男子”

航展上的“空中美男子”

除了气动外形上改进升级

它最强大的地方就是

安装了我国自行研制的

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歼8战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

这种雷达不仅具备

更远的探测距离

还能用于武器制导和控制

歼11系列战机

空军某西北训练场,歼11战机七机同框震撼画面

我国自主研制的

重型歼击机歼11系列战机

机头配有高性能雷达

可以在百公里之外发现目标

在它的上面,有一个玻璃球状的装置

它的名字叫做光电雷达

可以在机头雷达不开机的情况下

发现目标、跟踪目标

歼11战机的光学雷达

在一代代航空人的不懈努力下

“国字号”歼击机颜值越来越高

作战能力也越来越强

很多军迷朋友关注的第四代战机

又有着怎样强大的本领呢?

卓越工艺打造“国字号”第四代隐身战机

这款被称作“鹘鹰”的战机

从亮相第一天起

就吸引了众多追逐的目光

它的性能

与目前国际上同级别战机相比

不相上下

中型多用途双发第四代隐身战机“鹘鹰”的飞行画面(通过虚拟技术展示)

“鹘鹰”可装备相控阵雷达

自主捕获目标能力强

抗干扰性能好

具有较强的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可以同时盯上多个目标

并且个个都盯得准

“鹘鹰”具有强大的隐身功能

它表面蓝黑色的蒙皮

采用高科技复合材料

除去央视直播中介绍的那些战鹰外

它们也诞生自“中国歼击机摇篮”

歼15战机编队接受检阅(摄影/岳书华)

歼16战机编队接受检阅(摄影/岳书华)

歼击机的发展

不单体现一个国家的航空技术水平

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现

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

于1956年首飞成功

从亚声速到超声速

从常规飞机到隐身战机

今天我国的歼击机家族不断壮大

为夺取战场制空权增添了制胜砝码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航空工业

内容来源:央广军事

注: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此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或删除内容!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原标题:《从歼5到“鹘鹰”,看中国歼击机摇篮“国字号战鹰”发展之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