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浦东培育引领区创新“热带雨林”,既有大象起舞也有蚂蚁雄兵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2021-08-10 08:08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盛夏七月,浦江奔涌。7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引领区意见》)正式公布,三十而立再出发的“改革闯将”浦东新区再度领受新使命。《引领区意见》明确提出浦东五方面的战略定位,无论是“开路先锋”“时代标杆”“功能高地”,还是“典范引领”“示范样板”,定位之高可谓“顶格”,对浦东的期望之重、支持政策之实、创新空间之大前所未有。

“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从中央《引领区意见》绘制的蓝图到上海市《行动方案》、浦东新区《引领区实施方案》的施工图,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区,浦东正瞄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建设目标,全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努力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

从开发开放到高水平改革开放,浦东站在更高起点上勇闯新路,育新机、辟新局。在7月19日举行的推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引领区意见》赋予浦东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更强的创新发展新动力,作出一系列具有引领性、突破性、支撑性的制度和政策创新安排。

李强指出,浦东要在创新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全国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全力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进一步提升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显示度,聚焦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集合精锐力量,尽早取得重大突破。

蝶变:从阡陌之地到创新引擎

从一穷二白到万商云集,31年来,“浦东速度”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根源在于创新。

1993年,威廉·凯勒被跨国药企罗氏集团派往上海考察建立工厂的可能性。当他告知瑞士总部,要将罗氏在华第一家工厂设在浦东张江的一片农田,并发回当时的照片时,对方惊呼“你是不是疯了?”事实证明,威廉·凯勒的选择是有远见的。

罗氏是第一家入驻上海浦东的跨国药企,彼时,代表着浦东开发开放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刚刚开始,杨高路、龙东大道正在修建,威廉选定的厂址旁边没有任何道路。但三个月后,罗氏开启了其在浦东的高速发展之路。27年来,罗氏扎根浦东、不断斥巨资加码浦东,是这片改革创新热土的最佳例证。

曾经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如今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药谷”。沿着龙东大道行驶,你会看到罗氏制药、勃林格殷格翰、第一三共、协和麒麟等一系列世界知名制药巨头。再加上周边的中科院药物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安全审批中心、动物实验室等等,共同促成了张江全球瞩目的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创新集群。从零开始的张江,已形成生物制药的研发创新产业群,并建立起从新药探索、药物筛选、药理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

据官方统计,“十三五”期间,浦东有7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近15%,每年将近40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占全国约20%,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首个国产血流导向装置打破国际垄断,今年上半年又有3个一类新药上市,总量达到14个。

《引领区意见》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

在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该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布局和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同时,积极参与、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开展全球科技协同创新。

在浦东,一场特殊的开放式创新的辐射半径正不断扩大,这是浦东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创新性探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吴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2018年,全国各地都在做孵化器。张江有其独特的优势,即龙头企业聚集,“大手牵小手”式的创新模式从当时开始逐渐成型。“我们有意识地让龙头企业去做开放式创新,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大企业将创新资源向园区开放,让创新创业的个体团队入驻到开放创新平台。初创团队很难重金投入重资产搭建实验平台,但有了大企业的引导和资源配备,他们的成功率就更高。”

从孵化器到加速器到特色园区,浦东搭建起创新产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目的是在培育创新能力的同时培育产业,将创新要素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同一片土地上,形成正向良性循环。“这样一来,浦东就形成了大树底下有苗圃、苗圃旁边有小草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吴强说道。

始于三年前的大企业开放式创新探索积累下宝贵经验,已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制度性安排。作为浦东落实中央《引领区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7月29日正式发布。强生JLABS@上海、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大飞机创新谷、罗氏中国加速器、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等首批20家开放创新中心集中亮相,按计划,浦东将在三年内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赋能高质量创新企业5000家以上。

吴强在发布仪式上表示,开发开放三十多年来,浦东科技创新从阡陌之地蝶变为“创新引擎”,初步构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形成自上而下,由数十家重点实验室和高端科研院所策源、数百家内外资大企业引领、数万家创新创业蚂蚁雄兵支撑的金字塔型创新格局。开放式创新是国际趋势下大企业的自发选择,将推动企业研发从封闭转向开放的新型载体组织,创造一个外部创新资源进入创新生态圈的协同机制。

大企业在浦东设立开放创新中心后,将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网络优势、资源优势为中小科技企业赋能,与此同时,本土科技企业的创新智慧也将激发大企业的潜能,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创新。

集聚战略科技力量,努力产出世界级科学新发现

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原始创新。创新策源没有捷径,多年来,浦东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上扎根耕耘。

2017年10月,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的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10拍瓦激光放大输出,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2019年12月,该装置获得激光中心波长为800纳米,输出能量404焦耳,重复频率3分钟/发次,压缩后脉冲宽度达24.6fs,平均峰值功率11.7拍瓦(最高峰值功率12.9拍瓦)的结果,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超强超短激光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最亮光源,能在实验室里创造出之前只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黑洞边缘才能找到的极端物理条件。它为推进多领域应用科学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可用于制造台式化电子加速器和产生超快X射线源,对蛋白质原子运动探测成像,研制激光质子刀以治疗癌症、以及产生反物质、研究天体物理和宇宙起源,将来还可能用于真空结构和暗物质探测等,属于国际前沿科研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

2021年,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已初步开放,并供国内相关课题组完成物理实验;质子加速、电子加速等实验正在进行中。目前,上海光机所的科研团队正朝着100拍瓦激光装置的目标发起挑战。《科学》杂志对此评价称,“这会是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中国团队正切实引领通往100拍瓦激光的道路”。

近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在张江逐渐成形,探索开辟科学最前沿。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冷雨欣对澎湃新闻表示,在科学性能上,超强超短激光装置与上海光源、软X射线自由电子装置和蛋白质大科学装置等能够相互补充。“也就是说,在浦东小小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中了一系列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科学装置,特别是光子大科学装置。它们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能够为科学家提供不同需求的综合性物理实验条件。”

立足于浦东张江地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结合不同装置的优势特色,中国科研团队有望在基础物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国防安全及工业相关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

在浦东,诸如此类的科研攻关场景比比皆是。澎湃新闻了解到,浦东正在积极争取新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徐欣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引领区意见》要求浦东成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当好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是浦东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在落实《引领区意见》的过程中,浦东将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的厚度。“目前浦东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学设施总共有10个,这些大科学设施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平台。浦东将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载体,打造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导的引领性科技创新组团,前瞻布局科技创新方向,聚力突破核心领域,推动信息技术、物质科学、空间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研究,努力产出一批世界级科学新发现。”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徐欣说,浦东已经集聚了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大型科学设施,接下来,要基于这些平台吸引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的智慧和成果都集聚到浦东,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推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和技术实现突破。他对澎湃新闻称,围绕着既有科学技术发展基础和已有成果,浦东的科研队伍将积极代表国家参与更多全球科技协同创新。

据其介绍,除了基础研究之外,浦东还将从三方面发力:构筑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的热土,浦东将优化对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和培育机制,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设立研究机构,面向全球集聚外资研发中心、龙头企业创新中心,汇聚一批海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对创新企业实施“分段施策、分层支持”的培育方式,构建多元主体相融相契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既有大象起舞、又有蚂蚁雄兵的生动局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重点完善四大体系,包括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孵化体系、全链条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覆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为创新主体赋能;构建全球开放创新枢纽。一方面牵头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围绕公共卫生、疾病防控、重点产业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拓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渠道,推动共建中外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技术中心。另一方面用好重大交流对接平台,持续增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浦江创新论坛等国际影响力,架起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发展的合作桥梁。

“十三五”期间,浦东初步形成了以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六大硬核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站稳万亿平台,在产业规模、能级和技术水平上实现跃升。今年上半年,浦东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513.25亿元,增长19.1%。

接下来,浦东将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构建创新驱动、高端引领、赋能融合、集群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瞄准国际一流科学城,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

就在《引领区意见》正式发布的第二天,7月16日,酝酿已久的《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对外公布。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张江科学城将打造成为大师云集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硬核主导的高端产业增长极、共治共享的创新生态共同体、活力四射的国际都市示范区。《规划》推动张江科学城新一轮扩区提质,规划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主要是向东西两个方向拓展,通过张江科学城扩区,优化功能布局。

张江之前是狭长型的,扩区之后通俗地说就是“长胖了”。“长胖”的意义除了面积扩大之外,更多的是创新能级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张江科学城的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呈现年均1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张江科学城汇聚了2.2万余家企业,拥有外资研发中心17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600余家。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优势加速显现,已成为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齐全的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的完整创新链。国家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落户张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张江人工智能岛入选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集聚20多家国内外AI研发中心,涌现出一批本土创新企业。

张江科学城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澎湃新闻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张江科学城将加快完善科学研究支撑体系,着力夯实“从0到1”创新策源基础。在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方面,张江科学城将加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打造全球领先的光子科学设施集群,重点推进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光源重大升级改造、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二期线站、超高时空分辨电子探针集群等建设。积极推进系统生物学研究设施、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先进生物药研究设施、药物靶标科学设施、高效抗体及纳米抗体筛选及优化平台等生命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使用效能,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管、用”全周期管理模式。

此外,张江科学城还将组织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人类表型组等牵头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主动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集成电路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新一代人工智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基于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等三大领域的先发优势,“十四五”时期,张江科学城将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把握数字经济重大趋势,依托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优势,构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硬核主导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固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对全市高端产业的引领功能,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引擎。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