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阿里涉侵犯男员工被辞,总裁引咎辞职:女孩,请大胆向丑陋的“陪酒文化”说不!

2021-08-10 13: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来源:综合自富书(ID:kolfrc 作者:乔巴)、都市快报、澎湃新闻、中国妇女报、中国新闻社

01

这个世界

不该这样

这几天,阿里女员工血泪控诉男上司“性侵”的事件,引爆网络。

8月9日凌晨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

在阿里内网公布了

“女员工被侵犯”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

处理决定显示:

鉴于曲某承认存在和同事XX在醉酒状态下有过度亲密行为,严重违反公司规定,予以辞退,永不录用。关于他是否有强奸或者猥亵等违法行为,等待警方的调查结论和行动。

同时,阿里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和HRG徐昆引咎辞职。阿里内部公告认为,李永和作为事业群总裁,在这件事上的敏感性、重视和投入程度远远不够,没有主动作为,徐昆也没有起到事业群HRG关键决策的作用,为此应承担领导责任。

此外,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受到记过处分。阿里内部公告认为,在整个事件处理过程中,HR团队对人的关注、关怀不够,理性多了,感性少了,缺乏感同身受。同时,缺乏应急响应体系和存在严重的判断失误,在遇到涉嫌刑事案件的情况下,未能第一时间将当事人停职。“这种种现象的背后是HR文化体系和能力的建设出现了重大问题。”

张勇在内部公告中表示,事件对这位女员工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无论警方的调查结果如何,“我们会尽全力关心和照顾好她。”

“阿里是所有阿里人的阿里,之所以痛,是因为爱,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全体阿里人的屈辱。”张勇表示,“我们必须重塑,我们必须改变。改变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但是首先必须从领导者做起,从我做起。请大家拭目以待。”

张勇还宣布,阿里接下来将在三个方面反思和行动:

1、开展对于包括性骚扰在内的员工权益保护的培训和调查,开通专门举报通道。员工的举报,将在确保隐私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由专人跟进。

2、对性骚扰零容忍,由外部专家和员工代表共同制定《反性骚扰行动准则》。

3、旗帜鲜明地反对丑陋的陪酒文化,不分性别,阿里巴巴无条件支持员工拒绝陪酒。

阿里首席人力官回应女员工被侵害:

即使不构成犯罪也会做严厉处罚直至开除

针对女员工被上司侵害一事,阿里首席人力官、菜鸟网络董事长童文红在阿里巴巴内网发帖称:“无论是猥亵还是性侵,都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公司坚决不会容忍,即使构不成法律犯罪,也会根据调查情况做严厉处罚直至开除。”

她表示,对于此名女员工所陈述的案件正由济南警方调查中,目前几方说法不一致,公司已经对被举报员工曲某进行停职处理,正在等待警方调查结果。

阿里超六千员工联合倡议

建职场反性骚扰制度

严查事件过程

据悉,随着“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事件的不断发酵,阿里员工组建了“勇敢牛牛员工帮助小组”讨论群,目前已超6000名阿里员工加入了该群。

8月8日,“勇敢牛牛员工帮助小组”在Aliren help Aliren发布《#6000名阿里人关于807事件的联合倡议#》,倡议认为,事实显示了公司组织治理的系统性漏洞,也反映了对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权益保护机制的缺失。希望公司借此事件,推动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职场反性骚扰、反性侵制度的建立。

目前该事件仍然高居热搜第一、第二的位置

事件经过

此前,阿里巴巴一名女员工发帖称,“被男领导强制要求去出差,被灌醉后,在酒桌上被男商户猥亵,且被男商户带到其他无人包间进行猥亵;男领导当夜更是带着避孕套四次进入我房间,对我进行侵犯”。

她表示,自己在第二天已报警,且在8月2日已去找相关领导反映此事。“本着理智的态度,以及希望降低这个事情对公司和业务的影响的考虑,所以我先找了 BU 内的领导九戎(淘鲜达负责人)、悦尔(HRG)、阿甘(淘鲜达 LKA 负责人)。先是拉了群,在群里把相关信息和我要求开除曲某的诉求讲完,之后无人回复。”此后她还被告知,公司没有做出开除他的决定,原因竟是因为考虑到女员工的名声。

同时,该涉事男领导却一直在佯装着无事发生,女员工表示,“在我向公司揭发了这个人的罪恶行径之后,他也仍在正常的做着日常工作,当我质疑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能在公司呆着并且能正常工作时,阿甘表示工作很重要,不是说交接就能交接完的。已经在和一个商户对接中出了这样的事情,还让他和其他商户继续对接着类似的工作,并且试图代表公司去出差,请问公司的立场在哪里?是认为公司的工作重要到如此程度以至于可以不顾员工的恶劣行径吗?还是认为曲某对我做出这样的行为,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事?”

她表示,自己的诉求就是“开除曲某,且永不录用!”她说:“对于曲某和商家张国,我都已经报案了,法律有法律的制裁,在公司侧,我希望也能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应有的态度,给出公正客观的处理结果。”

警方回应

济南槐荫警方回应阿里女员工被侵害:积极调查取证,结果将通报

针对“阿里巴巴女员工遭侵害一事”,9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杭州市妇联了解到,杭州市妇联已持续关注此事,并正和省妇联研究相关举措。

真的希望类似的事件不要再发生,也希望这件悲剧背后的原因能够被真正反思和改革。

因为,雪崩的时候,没有谁能够逃脱。这个世界,本来不该这样。

02

千万别低估了

职场上的恶意

职场已然成为“性骚扰”频发的重灾区。

连续剧《三十而已》里,女主王漫妮在工作中接待了一位男客户,这位男客户在购物时故意触碰王漫妮的身体,并且贪得无厌,在购物结束后还向王漫妮提出了想要进行“更深层次交流”的邀请。

而另一位女主顾佳同样遭遇了职场上的性骚扰。顾佳约丈夫公司的客户万总吃饭,原本是想替丈夫赔礼道歉,没想到万总仗势欺人、得寸进尺,竟然赤裸裸地对她说出了“我就要你”这样的虎狼之词。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白领小张于2018年4月入职四川某公司。工作期间,该公司的董事长姚某多次对其进行性骚扰。2019年3月,姚某以谈薪资为名,对小张明确提出要么接受“潜规则”、要么离职的要求,还强迫她一同观看色情光碟并伴有强制猥亵行为。

初入职场的女孩小莉成功应聘上了一个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原以为是幸运找了份好工作,可入职不久,她便有了辞职的想法。

原因是“老板经常让我帮按肩膀,然后就顺势搂我亲我”、“有同事提醒我老板有职场性骚扰的行为”、“出差时一直敲我的房门”、“我要辞职,他说再说就把我征服”。

……

我们再从数据上,看看当代职场的性骚扰有多恐怖。

有一调查网站曾对2235名年龄在18-24岁的全职和兼职女性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受到过性骚扰。其中,80%的人在工作中遭受过语言调戏,44%的女性遭受过违背意愿的身体接触,25%的人收到过猥亵短信和电子邮件。

2018年,某职场女性法律热线在线上对北上广深的职员进行了一次小型线上调查。结果,在212名女性中,有高达78.1%的人在最近的一年里遭遇过职场性骚扰。

这些高额的占比实在让人触目惊心。

而且,性骚扰并没有什么针对性可言,他可能是你工作环境中的任何一个人。

他可能是你慈眉善目的领导,可能是你谈笑风生的同事,可能是你中规中矩的合作伙伴......

而在他们露出真实面目之前,没有人可以看透他们华丽的假面。

性骚扰不只和权力有关,并且任何性别都有可能遇到。

职场出现的性骚扰尤其难以维权,不仅因为取证难、界定难,还因为被骚扰的员工是弱势的一方,企业更有可能选择保护权力更大的人。

只有每个人都站出来反击,拒绝“受害者有害论”,我们才能向公平安全的职场环境更进一步

所以,职场仍有暗角,人心难以预测。女孩们,千万别低估了这世界的恶意,低估了坏人的心肠。

03

遭遇职场性骚扰

请大胆说“不”

有人说:职场性骚扰就是个毒疮,揭一次痛苦一次,只能找个没人的角落自己默默舔舐。

其实这是个极其错误的想法。

因为职场性骚扰就仿佛一个弹簧,你若总是弱弱回应,它反而更加得寸进尺、肆无忌惮。只有无所畏惧、强力回击,它才会可能灰飞烟灭、作鸟兽散。

女孩,请记住,你要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只要每个人都付出改变与努力,慢慢去解决这个社会的摩擦与冲突,相信美好的那天,总会到来。

愿未来,每一个女孩都能拥有自由的灵魂、快乐的心灵,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活法,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

更愿,每一个女孩都能生在平等、安全的世界里,得到尊重与呵护。

作者简介:富叔,新书《好好生活》正在热销中,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公众号:富书(ID:kolfrc),转载授权联系开白助理(看菜单栏)

新闻多一点——

专家:防治性骚扰是企业的法律义务

用人单位是防治性骚扰的第一道防线。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民法典第1010条对于性骚扰进行了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在工作中处于安全环境、免受暴力和性骚扰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小楠告诉记者,民法典第1010条关于性骚扰的规定与2012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11条“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的规定相比,法律效力层级更高,用人单位应该承担的义务内容也更详尽,而且也强调了对利用职权、从属关系实施的性骚扰的防止和制止。

刘小楠介绍,除了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全国妇联开发了《防治职场性骚扰指导手册》,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编撰了《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指导手册》,深圳市九部门也印发了《深圳市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为用人单位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性骚扰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详细资源。

在刘小楠看来,相关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完善防治性骚扰的入职教育、培训和投诉、反馈、调查、处理等制度,对性骚扰投诉要及时坚决地处置,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坚决地报警。健全防治性骚扰内控机制,形成性别友好的企业文化和制度,这才是一个企业应有的自觉与责任担当。

此案中,如确有证据证明有人实施了强奸或者猥亵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我国刑法规定,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目前,警方的调查取证工作正在进行中,期待真相早日水落石出。相信司法机关将依法处置,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作恶者。

中国新闻社:陪酒不是“文化”,是恶习!

此次事件中,畸形的“陪酒文化”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被公众痛批“恶臭”。

根据当事女员工的自述,虽然自称酒量不好,但是吃饭期间,还是被人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工作名义来劝酒,让人不敢拒绝,不能拒绝,导致后来很快就醉酒无意识了。

事实上,丑陋的“陪酒文化”引发的类似事件屡见不鲜。今年初,广东佛山一房地产公司的23岁女员工被上司带去喝酒开房后身亡;2020年,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一新员工因拒喝领导敬酒被辱骂打耳光……

现实生活中,有的单位招聘员工的时候甚至会明确要求能喝酒;职场中,很多人也遭遇过被劝酒、被逼喝酒的经历。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2018年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3%的受访者有过被劝酒的经历,74.0%的受访者被劝酒时推脱不过就接受。70.7%的受访者认为喝酒应本着自愿原则,不贪杯不劝酒。

为什么被厌恶的“陪酒文化”积弊难除?中国是人情社会,讲究“无酒不成席”,喝酒可以活跃气氛、拉近距离、促进感情,但是在病态和扭曲的酒桌环境下,酒异化为权力彰显的介质,变成一种服从性测试、一种诚意测试。

在一些手握权力的人看来,酒量等于业务量,喝与不喝是态度问题,喝酒成为考量员工能干与否的一种“标准”。以喝酒来画圈考验,逼不喝酒的人去喝酒,逼不能喝太多的人多喝酒,背后是管理权的越界与异化,足以滋生更多偏离职场的不良因素。

而这种畸形的酒桌和职场潜规则下,不喝酒就被视为不给领导面子,不懂规矩,不通人情世故。作为弱势一方的员工,为了避免遭遇职场霸凌和孤立,影响前途,缺乏说不的勇气,只能无奈从命,轮流敬酒、拼命喝酒,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酒局和职场文化,令人窒息。

更令人可怕的是,一些拥有优势地位的男性会在酒桌上故意灌女性的酒,企图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丑陋的“陪酒文化”一日不根除,类似事件恐怕仍会不断发生。所以,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应该坚决向丑陋的“陪酒文化”说不。

抵制丑陋的“陪酒文化”,也需要多方发力。诚信与尊重才应该是职场的内涵,企业应该自查自纠,提倡和建立清正的企业文化,不能让“陪酒文化”大行其道,对于管理者利用权力让下属陪酒的行为也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员工的保护机制,如果任由“办事要靠吃喝”的歪风盛行,企业也难谈长远发展。

对于员工来说,自身也要学会抵制和拒绝陪酒,敢于说不,善于说不,掌握拒绝陪酒的说辞和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当然仅靠企业自律和员工自我保护还不够,抵制不良的“陪酒文化”,还需要全社会形成不劝酒、不逼酒的风气,另外,还应该靠制度甚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

只有形成了不劝酒、不逼酒良好的大环境,有了制度和规则的撑腰,更多人才能勇于说不,丑陋的“陪酒文化”才有可能得到遏制。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小编:依依

原标题:《阿里涉侵犯男员工被辞,总裁引咎辞职:女孩,请大胆向丑陋的“陪酒文化”说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