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家风故事 | 母亲的记事本

2021-08-10 14: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翻开母亲的记事本,恍然走进一个时光隧道。记事本泛黄的封面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陈旧的页码、卷折的痕迹犹然在目。如果不是记事本上记录的时间,很难想象它已经陪伴我们一家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光。

记得童年时,母亲每天都要从案头取过记事本,认真记下当天的账目。小时候家里办了一个花炮厂,母亲又要进材料,又要出货,给工人结算工钱,母亲说:“不漏一分钱,不错一笔账,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也不强求。求的就是要问心无愧。”

后来不做花炮厂了,母亲到服装厂打工。家里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母亲每天记录的习惯却一直保留着。“1998年3月6日完成29打(一打12个)”“1999年7月3日完成32打”“2001年5月17日完成24打(今天家里有事请了2个小时的假)”……虽然老板那边都有记录,但是母亲还是坚持每天再记录一遍。这些零零碎碎的记载,无疑是母亲对生活的精确规划。她在精打细算中将有限的收入都花在刀刃上,求的就是要问心无愧。

现在父母又开始经营水果种植业,每天都有工人帮着干活,之前那种小小的记事本也换成了一本厚厚的大记事本。母亲认真记下当天的出货和进账数目、工人的工作量。有时还会将近期果园存在的问题、使用的农药等一一记录下来,后期进行对比,改进种植技术。

受母亲影响,我也养成了每天记录的习惯。上学的时候,使用便利贴,记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工作后,手机备忘录和记事本成了我的亲密伙伴。“记事本”记录下我的言行举止,就像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时刻监督着我。

作为一名安全员,原来的记事本除了记事也写下了工人的违章行为和现场风险隐患。在一次现场巡查中,货场司机在堆场区域不戴安全帽、穿拖鞋到处乱走,我现场纠正他的违规行为,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违章记录。他忙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香烟递给我:“兄弟,都是自己人,网开一面,下班后咱们一起去喝酒。”鉴于自己工作岗位的要求,廉政家风时刻警醒着我,我推开了他手中递过来的香烟,按照规定对他进行了处理。我深知一旦破坏规矩给他开方便之门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一个接一个钻过去,你再想关门的时候就关不上了。后来那位货车司机在作业现场再也没有出现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

家里人手一本记事本,虽然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但严谨认真的家风却是一样的。(作者王浩东、蔺晓璐)

来源:家风家训

原标题:《家风故事 | 母亲的记事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