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大脑”升级、软实力提升,浦东这样实现治理现代化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栾晓娜
2021-08-13 14:2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72岁的陈阿姨在制作咖啡。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资料图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一楼,有一间特殊的咖啡馆,这里的“咖啡师”和“服务员”,几乎都是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他们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支持咖啡馆的运营,尝试共建记忆防线。

这是上海大城养老“浦东样本”的温度,更是浦东新区加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1990年4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原则通过国务院提交的浦东开发开放方案。上海浦东新区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新区。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正是《意见》提出的七方面重大举措之一。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城市大脑”实现数据广归集,共接入109个单位341个系统。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资料图

浦东“城市大脑”不断升级

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浦东全域画面清晰呈现。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通过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运营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如今,浦东进一步拓展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实现了“一网统管”。

这里,被形象地称为浦东“城市大脑”。2018年,浦东“城市大脑”1.0版上线,开发完善了渣土车治理、工地监管、群租治理等智能应用场景;2019年,升级形成2.0版,研发更多智能应用场景,并持续推动区级平台、专业部门、街镇居村的深化应用;2020年,浦东启动“城市大脑”3.0迭代升级,将以市民的诉求和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应用场景。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从人工低效管理向数字化高效管理转变。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城运中心主任王礌说,《意见》要求浦东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打造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示范样本。城运中心围绕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的目标,在环境、交通、应急等领域广泛布设 “神经元”,未来将浦东新区推动区级赋能平台建设,进一步实现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智能化感知和高效处置。

浦东美术馆露台风景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资料图

城市软实力持续提升

着力打造“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上海浦东新区的城市软实力正在不断提升,比如品质生活。

浦东小陆家嘴核心区的滨江大道和明珠塔路交汇处,建设总投资超过13亿元人民币的浦东美术馆于7月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很快便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去参观。

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可饱览黄浦江一线江景,是寸土寸金的小陆家嘴地区最后启动开发的一块宝地。这么好的一块宝地,为何要留给一座美术馆?

“这一地块原是商办用地,但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与陆家嘴集团都感到,经过近30年的建设,陆家嘴金融城那些钢筋水泥构成的繁华,总还是缺少了一些使之变得更为优雅和厚重的人文气息和艺术底蕴。”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而进说,最终决定放弃一些经济效益,把这里建设成一个能够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高品质美术馆,奉献给市民、奉献给城市,成为浦东滨江打造“世界城市会客厅”的重要载体之一。

这样的取舍背后,其实是浦东新区致力于城市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诸多努力。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浦东将围绕勇当“现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样板”,继续深化整合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三大智能治理平台,重点抓好智能治理、基层基础、品质生活三个方面,持续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提质增能,坚持让群众享受更多优质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