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心中的父亲丨他永远是人民的战士,专访耿飚之子耿志远

2021-08-12 15: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致敬 可凡倾听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可凡倾听》隆重推出特别节目

《我心中的父亲》

曹可凡与耿飚之子耿志远

耿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16岁入共青团,19岁转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带着七个民兵的游击队长,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参谋长。

耿飚

长征途中,他战湘江、渡乌江,强攻娄山关,四渡赤水河;八年抗战,他保卫陕甘宁、收复张家口;解放战争中,他与杨得志、罗瑞卿共同领导著名的“杨罗耿”兵团,威震天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又从骁勇善战的将军转型为儒雅睿智的外交官,是第一位驻西方国家的将军大使,开辟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

耿飚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2021年8月14日周六晚19:10,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可凡倾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节目《我心中的父亲》,专访耿飚之子耿志远,敬请期待!

★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

本期导演 倪慎真

0 1

1909年8月26日,耿飚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严家冲一户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随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宁县水口山,13岁到铅锌矿当童工,从小受尽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耿飚的党证

在水口山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下,耿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于1925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自动转党,1932年拿到党证。

“他非常珍惜党证,弄一个塑料壳子。那时候保留这个党证是很不容易,整天就是行军打仗,风吹日晒、南征北战都带着。他说人在党证在,这是他对党的尊重,是他的信念。我认为他就是老想着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为这个事业奋斗,跟着党走,所以打仗什么,他都非常勇敢的。”

耿飚

少年耿飚凭着一股子冲劲儿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1929年,中共浏醴县委交给他一支由七个人组成的游击队,他也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枪,从此在武装斗争的道路上冲锋、流血、胜利,前进。而因为他的骁勇善战,也得到了“耿猛子”的称号。

0 2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史称“长征”。

耿飚

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的正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耿飚作为团长,走在队伍最前面。他的任务是始终与中央纵队保持一天的距离,提前开辟出一段安全地带。这支队伍不仅要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还要拼死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

耿志远

“爬雪山,夹金山有四五千米,海拔四五千米,很冷,大风,他们的衣服都非常单薄。空气稀薄,喘不上气。千万不能坐下,一坐下就起不来了,大家都互相搀扶着才过了雪山。而且长征之前我父亲就得了疟疾,发病的时候一下就特别热,连衣服都穿不上,或者特别冷,打哆嗦,忽冷忽热的。”

1937年冬,三八五旅司令部人员合影,左一为耿飚

抗日战争时期,耿飚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治委员,率部驻守陇东,保卫陕甘宁边区。他还作为第一批学员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

红大学员在唱歌

“我父亲说参的是马列主义的禅,悟的是中国革命的道,他是非常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原来都是自己瞎看书学习,现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军事理论、学习科学知识。当时也缺乏,没多少书,图书馆里,大家都抢着读。”

0 3

细数耿飚的生命历程是与部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没脱下军装的耿飚毫无思想准备地调到外交部工作,经过短暂培训,他从骁勇善战的将军转型为儒雅睿智的外交官。

1950年冬,耿飚(前立者)在我国驻丹麦公使馆对工作人员讲话

1950年7月,耿飚率领工作人员及家属一行二三十人,作为新中国的首任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王国公使,取道俄罗斯奔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第二年,他又兼任了驻芬兰共和国公使,开启了一人任三使的挑战。

耿飚与外国友人交谈

“要先了解情况,先住下来,最初是住到旅馆里,旅馆也不方便,郊区找了房子,但是市区比较远,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不方便,所以还是想在市区找。一个要安全,区域要好,还要有一定的面积,因为20多个人要吃住都在那里,所以花了不少时间来找房子,这是比较困难的。”

耿飚夫妇出国前在暂住的新华饭店“试装”

从将军到外交官,其中需要做一个很大的调整。作为大使夫人,耿飚的夫人赵兰香工作也不轻松。

赵兰香年轻时穿的旗袍

“穿高跟鞋、穿旗袍、吃西餐,外交礼仪,原来没接触过,外交部都培训他们。有的夫人思想有情绪,觉得这不成了资产阶级小姐了吗?邓颖超给大家解释说这是工作的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这样大家思想才能通。我母亲倒没抵触思想,我母亲这个人,叫她做什么,她都勤勤恳恳地做,她适应得也比较快。”

1956年在巴基斯坦,周恩来总理与耿飚交谈

作为我国派驻西方国家的第一位大使,耿飚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促进我国同驻在国的友好关系,努力宣传我国的内外政策和建设成就,扩大新中国的影响。在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期间,他向中央提出了关于改进外交和外援工作的意见。毛主席看了报告后说:“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0 4

耿飚晚年担任军委秘书长,作为一个老兵重返部队,“他一直说自己是个人民的战士,其实他就是个老兵,在部队20多年打仗,到最后又回到部队,他是个老兵。按他的话说,我们这些‘老丘八’,‘丘八’就是兵。”

耿飚一生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屋内的许多陈设,都是用了几十年的旧物。好学的耿飚终身保持着爱动手的习惯,无论修理钟表、还是琴棋书画他都乐在其中,现存的书房中还保留着他晚年生活的痕迹。这些老物件记录着这位人民战士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在国家需要的不同战场上,奋斗不止的可贵精神。

虽然工作繁忙,但耿飚一直关心子女教育问题,尊重子女的意见,在工作中严于律己的他也把这份精神传承给了子女。耿志远大学毕业后曾希望调职到父亲所在的外委会工作,却被父亲一口回绝,他的理由是,父子二人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影响不好。

曹可凡采访耿志远

“他坦坦荡荡、两袖清风,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给后代都没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是我又觉得父亲留给我太多了,他的好名声,他的一世英明,这是留给我最大的财富,精神财富。受他的影响,我觉得我和别人比,可能我对国家的命运更关注,想给国家能尽些力。现在习主席领导我们,大家奔中国梦,就挺有信心的。”

耿志远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2021年8月14日周六晚19:10,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可凡倾听》特别节目《我心中的父亲》,他永远是人民的战士——耿飚之子耿志远专访!

中国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

融通高科公益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原标题:《我心中的父亲丨他永远是人民的战士,专访耿飚之子耿志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