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先电影再小说,《火星救援》的正确打开方式

伊谢尔伦
2015-12-02 07:1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一个多月前《火星救援》小说大陆版刚上架的时候,我纠结过好一阵子到底是等刷完电影再看书呢,还是先把小说给看了然后去看电影?最后还是抵挡不住眼前小说的诱惑,先看完了小说。等到最近电影上映,我也赶在第一个周末去贡献了把IMAX票房。看完之后的感想就是:我错了,应该先看电影再看小说才对啊啊啊!!!

首先,是因为看完电影看原作更容易脑补场景。这也是《火星救援》电影版的一大亮点。不论是火星上一望无际的红色荒漠,还是富有质感几乎每颗铆钉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的栖息舱和飞行器,又或是地球上NASA总部熙熙攘攘的控制中心。每个场景都是如此具有真实感。

这些正是原作小说所缺乏的东西。虽然我很喜欢《火星救援》的小说,但不得不承认在写作技巧上,这书只能算是堪堪及格而已。小说差不多80%的内容,是主人公沃特尼第一视角的火星日志。这样做一个讨巧的地方就是,基本可以省略各种环境描写和氛围制造,将全部笔力都集中在作者擅长的逗逼搞笑,以及技术问题的解决上。

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一些细节理解上的困难。比如我看完整部小说,沃特尼同学住的那个栖息舱到底是个什么构造就一直没明白。种土豆的地方和他休息的地方是一起的吗?后面被炸掉的气闸室和土豆种植区或整个栖息舱又是个什么位置关系?虽然不太影响理解,但多少有点别扭。电影这一看就全明白了,就跟沃特尼用联氨制造水分一样,简单、直接而清晰。

而电影画面带来的另一大优势,则是对火星荒凉景色的表现。虽然说这部电影大多数的场景都是室内,但少数几个火星室外的场景那拍得是非常漂亮,就冲这几个镜头买张IMAX也是值得的。尤其是沃特尼孤身一人坐在火星峭壁之上和刘易斯交待自己后事那段,配合着一望无际的红色戈壁,一股几十亿年的孤独与荒凉扑面而来。

对于小说作者安迪·威尔来说,这就是他写不出来的东西。作为一枚死硬理科生和技术控,他写种土豆、制造水分、改造漫游车能写得高潮连连欲仙欲死,但若是让他描写环境,估计能憋死他,一天都写不出一段儿。

另一个推荐先看电影的原因,则是因为看完小说后真的是很难避免拿原作和电影做对比。偏偏这次《火星救援》的各种剧情删减改动还挺多,弄得我看片时频频进入内心吐槽模式:我去,这地方怎么不交代清楚啊。哎哟,这么重要的剧情都给删了。瓦擦,原作里都说了不可能的钢铁侠计划怎么给用上了?不科学啊!

这绝对绝对是非常影响观影体验的一件事儿。抱着这样一颗熊熊燃烧骚动不止的吐槽之心,再好的片子也被糟蹋了。原本实际水平90分的片,可能被我自己就给毁到只有70分的观感了。这真是不折不扣的自作孽……

若是先看电影再看小说是否会影响对小说的观感?我觉得《火星救援》里这个问题不存在。因为电影固然好评一片,但大多数看过小说与电影的人,还是觉得小说更胜一筹。所以当你看小说时,最有可能被电影里无法表现的种种技术细节,以及能打10个电影版沃特尼的小说版沃特尼所深深折服。

原作的一大看点,就是沃特尼如何独自在火星荒野中,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和动手技能硬生生杀出一条活路,这种完全彻底的个人英雄主义虽然老套但仍然令人热血澎湃不能自已。可惜在电影之中,这种“一人搞定所有问题”的气势被大大削弱。

一方面是因为电影体裁的原因,没法表现太多的技术细节。而技术细节可谓《火星救援》小说的灵魂,按作者自己的说法,这书从头到尾就是一道超级长的计算题,从土豆种植到漫游车改造到救援计划,都充斥着大量的数学计算,Geek到一塌糊涂。

这部分内容用电影形式表现确实比较困难,真拍出来了也难免令人犯困,但一阵删减之后造成的问题则是让人觉得沃特尼太过顺风顺水。说种土豆就种了,说改造漫游车就改造了,说和地球建立联系就建立了,就我观感来说电影前半部分的内容实在是有些过于流水。

小说中一次又一次抛给读者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读者在跟随沃特尼用大量的科学公式和计算不断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时,火星严酷的生存环境,沃特尼的机智勇敢和坚忍不拔,这些东西潜移默化中就在读者的心里生根发芽。这么说吧,如果小说里沃特尼和火星这位大反派是旗鼓相当相互扭打到最后一刻才分出胜负,那电影前半段多多少少有些沃特尼穿着满级装备虐菜的感觉。

另一方面原因则是NASA戏份的增多。电影里地球和火星的戏份大致相当,而小说里则差不多是二八开,沃特尼是压倒性的绝对主角。当沃特尼和地球取得联络的那一刻开始,电影的主要角色与其说是马特呆萌,倒不如说是NASA总部和赫尔墨斯船员们。这是电影和小说剧情的最大不同点之一。

要知道小说中虽然取得了联系,但没过多久就因为呆萌同学的一次手抖,彻底把探路者号电路板给烧了,剩下的所有漫游车改造计划以及穿越3800公里的旅程,他都只能自己一个人独自搞定。之后旅程上的第二场沙尘暴和漫游车侧翻事故,也都被删了个一干二净。

电影版不能说这么处理不好,事实上NASA和赫尔墨斯的戏份都拍得相当不错(中国部分除外,高雄的港式普通话和陈数的角色一看就让人出戏),但是和小说党们所预期看到的东西,还是有不少出入的。小说党们想看到的是电影如何更视觉化地呈现沃特尼克服一个个难关,结果却发现电影后半部基本重点就是NASA和赫尔墨斯的联手拯救计划,难免会产生落差。

所以《火星救援》电影版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在不带任何预期和先入为主的观点下,去享受这部充满着对人类勇气与智慧赞美的佳作。不同于之前太空题材电影的沉重、灰暗与纠结,这部片子闪耀着如今科幻片少有的乐观与积极,看完令人心情舒畅。然后再买本《火星救援》的小说,领略下不同于电影,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精彩!

另外告诉大家个好消息,安迪·威尔已经在创作下一部小说了,新作将是软得多的科幻小说,基本情节是外星人入侵地球,其中有超光速飞行、心电感应,还有许多老派科幻小说的内容。不知道他是否能够驾驭得了这种题材的转换呢?敲碗求赶紧出版让大家一饱眼福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