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案例播报】警惕!你的银行卡成了别人的洗钱工具

2021-08-13 18: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济源市人民法院 济源市人民法院

一伙年轻人

靠着各种方式搞来的43张银行卡

成立了一间“工作室”

没日没夜地干了20多天

“流水”4000万

“净利润”10多万……

这是什么神仙生意?

国外打工认识的朋友

介绍了一个“跑分”的生意

2020年冬天,在家待了1个月还没找到合适工作的周某,收到了一个朋友的微信:“介绍你个‘跑分’的生意,千分之三点的提成,干不干?”这个朋友是周某在东南亚打工时认识的,所谓“跑分”的生意指的是利用多张银行卡帮助赌博诈骗之类的大额非法资金快速分散提现,也就是俗称的“洗钱”。思索了一番,终究是没能抵挡“千分之三提成”的诱惑,周某答应了下来。因为拿不出5万元的“保证金”,周某又拉来李某某、张某某、潘某、赵某某、王某某等人,共同出资与上线接上头后,在一处位于城中村的出租屋内建立了工作室。因为明知干的是违法营生,几人事先还商量好,出事儿了就由周某顶缸,赚钱分红的时候也要多给周某分一些。

以办大额信用卡或租借为诱饵

搜罗43张银行卡

“跑分”这门生意,基础是银行卡。手中掌握的银行卡越多,“上线”分派下来的资金也就越多,相应的提成也就多。“我能免费帮你办大额信用卡,前提得拿你的银行卡刷流水”“你的银行卡闲着没用,借给我用用”“1张银行卡借用半月给500”……为了把生意做大,周某等人通过各种场合,以免费办理大额信用卡或付给一定费用为诱饵,前后搜集了43张银行卡。为了掩盖非法目的,每办理一张银行卡,周某等人都要求持卡人另外办理一个手机卡并开通手机银行业务,这样就能无声无息地绕过持卡人进行转账操作。事后来看,大部分出借银行卡的持有人,在案发后接受调查问询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卡被用来从事非法“洗钱”,有的甚至是在周某等人的要求下,在新办卡后的第一时间就把卡交了出去,压根记不得自己银行卡号、手机号,安全防范意识几近于无。

为了3000元的月薪

2名在校大专生加入工作室“打工”

“跑分”这种非法生意是不分白天黑夜的,随时都得响应上线指令。“你们俩有没有兴趣来工作室干,转转账就行,一个月3000”。为了满足“工作室”业务需要,周某等人找来了路某某、郝某两名在校就读的大专生,在网吧里向两人抛出了高薪诱惑。不明就里的两人,随即被带到“工作室”,在周某一伙人的看管下,开启了“白天黑夜”两班倒的“跑分”职业生涯。

就这样没日没夜干了20多天,直至案发,两人一共帮助“工作室”跑分跑了4000万元左右,非法获利10余万。这期间,面对每天200万左右的大额转账,路某某、郝某两名大专生也早已明白自己干的是违法的事儿,但为了挣到“薪水”,两人选择将法律暂时遗忘,这一选择也让他们付出了沉重代价。

2021年6月,经法庭审理,周某、李某某、张某某、潘某、赵某某、王某某等人因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依法被济源市人民法院判处一年九个月至两年三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路某某、郝某两名曾经的大专生,同样因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随后,2人被学校开除学籍。

法官提醒:

该案中,银行卡持有人防范意识松懈,随意出借银行卡、电话卡,客观上给周某一伙人进行“跑分”创造了基础条件,增加了公安机关和银行机构对于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大额非法资金流的截击处理难度。在此,我们呼吁,全体市民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银行卡、电话卡坚决不出借,一旦丢失要及时挂失,携起手来共同斩断这一违法交易链条。

原标题:《【案例播报】警惕!你的银行卡成了别人的洗钱工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