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化腾亲自站台,终究带不火微视,二次复活仍是死局?

2021-08-14 16: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刚出道的2013年,Pony(马化腾)本人还亲自下场站台,上传短视频,迅速累积起12万粉丝。

2014年春节时,腾讯斥巨资邀请众多明星入驻……

可惜出道即巅峰,用来遏制秒拍的微视,早就荣光不再。

而现在,这个低迷已久的微视再度传出变动。

近日,界面新闻的一则报道提到,腾讯微视正在进行大规模人员精简,部分员工被要求“活水”(内部职位调岗),部分团队将并入其他部门。此外,因为保持最低限度运营的需求,微视的绝大部分对外投放也已经停止。

据了解,本次人员优化将伴随着业务和部门整合展开,微视和腾讯视频内部有些业务将采用中台化方式进行合并,整合之后职能重复的人员另有安排。

针对相关消息,有媒体向腾讯相关人士进行核实,但对方表示,“外界有关于微视将减员、裁撤员工的报道均为不实消息。”

“在OVBU(在线视频事业部)进行的新一轮整合中,腾讯视频和腾讯微视的产品将整合进在线视频产品部,仍将保持独立发展。原分别归属于腾讯视频与微视的增长、商业化与会员等各职能同步进行整合,共同组建为在线视频增长运营部、在线视频商业部与在线视频会员业务部。本次调整不涉及任何人员裁撤。”腾讯相关人士补充说道。

对此,《商学院》记者沈思涵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微视已经式微,拯救不如整合。

因此,事出必有因,不至于空穴来风,只是有所出入。

微视一直萎靡,其未来或许更多的和其他腾讯短视频“赛马”们,组合在一起,重新尝试突破,去和视频号进行赛马。

同时,新的组合要去探索新的短视频赛道,而不是和视频号做同质化竞争。

其实,这已经不是微视第一次因团队变动登上媒体头条。

论坎坷,这只是微视发展历史中的N次之一。

2013年9月底,腾讯推出微视App,可支持8秒短视频,是一款基于通讯录的跨终端跨平台的视频通话软件。

当时长视频争霸,短视频是何物几乎无人问津,微视的运气也不如“前辈”快手。

2015年,微视产品部总经理邢宏宇离职;运营总监何钐转岗去了另一个新产品团队;产品部多个工作组解散;微视开放平台(BD)负责人徐志斌离职创业。

以上述事件为代表,微视进入休眠期,连版本升级都很少推进。

一直到2018年4月,短视频成为风口,微视开始大规模改版,并接入QQ音乐等资源,重新出现在短视频战场。

此后的故事依然曲折,比如腾讯上线过“yoo视频”“看点视频”“响风”“音兔”等数款短视频App,其中“yoo视频”一度被认为在腾讯内部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微视。

去年视频号正式上线,腾讯在短视频领域失利后,终于有了“接棒人”。

结果,今年4月,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成立,旗下包括腾讯视频与微视等产品。这是腾讯两年前的大变革后的又一重要调整,也是腾讯第一次在BG(事业群)下设立BU。根据此前的相关报道,微视与腾讯视频的组合曾有过多个方案。

这也意味着,一直专攻短视频的微视陷入到尴尬的处境。

微视之所以尴尬,在于腾讯自己的战略选择。

短视频在视频号问世前一直是腾讯战略中的非主流。更多的只是腾讯在各种战略风口的布子中的一个伏笔。

类似的布置,腾讯有很多,都类似当年的腾讯微博一样,主要起到战略遏制和战略布局的策略,遏制对手对社交垂直内容领域的进击,顺便布局,如果成功、自然最好,如果不成,也能为自己探索出新的更好的社交内容玩法争取时间。

在这种考量下,腾讯在许多风口领域都留下了布置和闲子,也往往在腾讯后续的战略布局调整中,由于表现一般而成为弃子。

微视和抖音、快手太过同质化,而且落后太多,真正要重启和突破,核心还是要探索新的短视频玩法,跳出抖音、快手的模式,或许进入知识类,走深沉路线,还有一条活路和新路。

尤其是对比视频号的强势崛起,微视就更加落寞,也更需要“重启”。

视频号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微信视频号DAU(日活跃用户数)已破3亿。

上线一年半以来,微信视频号历经了数十次更新迭代,目前已完成平台的基础搭建,打通了公众号、朋友圈、小程序、微信小店,实现了直播打赏、直播带货、视频内容付费推广。

是否由于视频号够强,也就不用够呛的微视继续存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视频号之强,恰恰显示出其依然有极其严重的软肋。

视频号依托微信庞大的流量和内容串联,其传播力之强、流量生猛、粉丝之足,都是友商难以媲美的,加上大量微信公众号参与到内容创作,其内容维度也远远丰富于其他短视频平台。

但护城河依然是社交流量,而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内容特质,整体和抖音、快手一般,沉浸与泛娱乐领域。

视频号早期以媒体老师为基准,以意见领袖的观点分享、知识沉淀,曾经让人以为会是一个不同的玩法,但随着泛娱乐内容的进入,测试期的那种底色迅速被极其吸引流量的泛娱乐内容冲毁。

缺乏差异性,垂直领域内容扶持缺少力度,让视频号仅仅是抖音、快手上内容创作者的又一个分发平台,整体缺乏更多特点,内容创作者的黏性和独家可能性,都不大,仅仅只是被社交流量驱动,成为视频号最大的硬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