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再哭,把你给到麟游山去”:一个关于“流油”的讲述

2021-08-14 15: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吕海龙 大秦交通 收录于话题#品读12个

“再哭,把你给到麟游山去。”这是我孩提时,乡人吓唬女娃不哭的口前语。言下之意是给女娃寻个山里的主儿。吓唬语后往往不是哭声即止,就是拉着更加悲惨哭腔的跺脚声:“我不去,我不给麟游山……”

麟游,山那边的麟游,在生长在川塬的娃娃眼中是与山沟沟、“拐拐腿”(大骨节病造成的)联系在一起的。直到我上学念书后,学了“富得流油”这个词语,我还纳闷这“麟游”(方言谐音“流油”)怎么就不“流油”呢?有人马上接过来会说:“麟游北马坊煤矿出的煤和油一样金贵着哩!”当然,被这“麟游”“金玉之名”误导的还大有人在,且还是“知识青年”。

有一则不知是否杜撰的,但却多次出现在乡人闲谝的段子中,不妨听听:说是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省城有一批“知青”分配时有两条去路:去宝鸡地区的岐山县或麟游县“插队”。众“知青”便争着去这听似“流油”的“麟游”。最后的情景自然是“腿不壮”的被分到了无山的“岐山”,而有“后门”的则去了这不“流油”的“麟游”山。听后就窃笑这些人都是“知识青年”么,怎么也犯这“低级错误”?又一想也正常着。你想,那时若有手机、互联网,人家上网“百度”一下、卫星地图一搜,不是啥都清楚了么。但往往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宏论一番后,就又替“古人”担忧――选择了麟游的那拨“知青”,当年一路朝麟游颠簸北去,越走山越高、水越长,不知是啥滋味,但肯定不会有今人去麟游一路观山游水的雅兴吧?即使返城多年后忆起那段充满浪漫味道的“插队”日子。

山里人、川塬人因这十八弯的山路、因这九连环的山水而隔阂着。你觉得人家麟游偏僻,但山那边的老辈麟游人却会说:“隋唐时,咱这还是皇帝的避暑行宫哩”。“民国十八年年馑、60年‘瓜菜代’饿谁能饿下咱麟游人?”小辈则附和道:“咱麟游城小、人熟、事好办,川塬有的咱这也不缺”云云。是啊,你想就连大隋盛唐的皇帝都来这麟游建离宫“乐不思都”,你我平头老百姓能生活在昔日天子的“陪都”脚下还“弹嫌”啥呢?虽说公元836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流,让九成宫顷刻被淹毁、化为乌有,但被隋唐千年文化滋养过的麟游人骨子里仍存隋唐遗风。

如今,当你不紧不慢地走在这九成宫废墟上崛起的麟游县城,放眼“万迭青山但一川”的悠然时,其实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享受啊!如此一想,前面故事中阴差阳错“插队”麟游的“知青”(大部分后来返城了)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起码在那个饥馑的年代,麟游山让他(她)们的脸上能比川塬人少些“菜色”;即使扎下根的,呆在这个对大城市人来说能见到蓝天、白云是一种奢侈的一隅小城,在十步之内能碰到老伙计谝谝儿孙、聊聊民生,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生活在麟游这座正大踏步发展的“慢城”,不知是否还有着我母亲至今仍念起麟游山里人的“好”呢?那年深秋,年方十五、六岁的母亲随“毛主席思想文艺宣传队”进麟游山,在镇头一带巡演,没演出几场就逢连阴雨,在山中一困就近一个月。二、三十号演员就被分到几户乡亲家吃住。在那个粮食奇缺的年代,母亲她们即使在家中也只能吃个半饱,但在淳朴的山里乡亲家中却顿顿有白馍、面条,有人还将囤的核桃拿了出来……厚道之情以至过去四十多年了母亲仍念叨起,并说放到川塬人家早都被“眼黑”了。那个午后,几孔窑洞前,五、六个宣传员在台上忘情地演着《智取威虎山》,十来个山里老乡在戏台下铡草、剥玉米、哄娃娃、砸吧着旱烟悠闲听戏的情景成为母亲对麟游最深刻的记忆。

说来惭愧,当年大唐皇室的车辇仪仗就是沿着我的故乡上了箭括岭一路北去百余里到了九成宫;我的祖辈们在民国十八年年馑时,为了生计也曾举家麟游的招贤河畔作务山庄;我的姨夫爷夜半就钻到通往麟游的北山中去割笆条,再赶到天亮前用扁担担下山到益店的集市去买,以换得粮食糊口;我的父亲曾在毛主席“兼学别样”的号召中,因当时的眉(县)麟(游)路未通,不得不“搭火车”、“倒班车”晃荡一整天才到达单位,在麟游狼儿子沟开办的“五七农场”,扛起镢头“改造”过半年……但我至今未到过麟游。

麟游,即使在我成年后知道了《九成宫醴泉铭碑》,知道麟游勘探出了储藏量惊人的麟北大煤田,知道了那山高路远的颠簸已成老辈人的回忆;即使我也知道“麟游拐拐”的帽子早已被抛到了爪哇国,麟游人还将消夏避暑文化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更即使我喜欢常常深夜陶醉在一位麟游文友的博客中去数麟游夜空那满天的繁星,去徜徉在那流光溢彩的不夜天……我也不知道哪一天能有机缘去“会会”这儿时眼中的“流油”(麟游),看看那保存完好的“三绝古碑”,赏赏那比川塬迟开多半个月的山中槐花,忘情地沐浴在那隋唐文化的氤氲中,更重要的是去祖辈作务过山庄的招贤河滩、父亲劳作过的“五七农场”和留下母亲青春记忆的那个简陋戏台去走一走……

麟游,山那边的麟游,总是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纠结着。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去看看麟游。思谋后,我又突发奇想,假如今天的男娃听到当年乡人的吓唬语,是不是也会大哭呢?不,不会的。他们一定会叛逆地说“找个就找个么”,而乡人也一定会说:“就你那怂样,还想娶人家麟游女子?算了,还是找个川塬的吧!”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吕海龙,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供职陕西交控宝天分公司综合办公室。爱好文学和摄影,系多个省市级文学社团组织会员。参加工作后因酷爱“爬格子”,半路出家干起公文写作“营生”,劳形案牍廿载。年过不惑,仍痴情文学,多年来有近百篇拙作散见于多家省市级报刊,十余篇并在交通业内、统战系统等征文中获奖,聊以慰藉,不负韶华。

原标题:《“再哭,把你给到麟游山去”:一个关于“流油”的讲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