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把火”烧出了三国的政治格局》

2021-08-15 16: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点击音频听蓝朋友讲故事

在古代的战争中

人们有时会把纵火作为打击敌人的手段

汉末至三国的时代也不例外

在这个时期

有三起火灾直接决定了三国的政治格局

那么,这三起火灾是如何发生的?

他们对当时三国的政治格局

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听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严锴为您讲述

《“三把火”烧出了三国的政治格局》

第一起 · 乌巢焚粮

第一起就是三国三大战役之首,官渡之战中曹操的乌巢焚粮。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拥有十万重兵的袁绍与仅有两万人马的曹操对峙于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胜负本来毫无悬念,但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决战前,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率万余兵丁护送军粮,屯放在袁绍大营后方四十里的乌巢(今河南省丰丘县)。谋士沮授建议增派人马、军粮,让将军蒋奇再领一支军队守护乌巢侧翼,以防曹军偷袭。但另一位谋士许攸却不同意,他说:“这曹操兵少粮缺,而且此次在官渡跟咱们对峙,又是倾巢而出,后方必然空虚,若派精骑轻装袭击许都,必能一举破曹。”

这两个意见到底听谁的呀?袁绍的选择是谁也不听,他刚愎自用,一概不予接纳。这时后方传来了消息,说许攸的家人犯了法被关进监狱,而且已经有人借题发挥,向袁绍进谗言告他的状了。许攸又气又怕,最后走投无路,投奔了曹操。他这一去可坏了,带走了大量绝密情报,足以扭转整个战局,没错,其中一条就是乌巢。

许攸建议曹操派精骑奇袭乌巢,焚烧袁绍的粮仓,曹操马上采纳了此计,亲率五千人马,携带柴草,人衔枚,马勒口,打着援军旗号,趁夜从小道疾驰,沿途诈称是奉袁绍军令前去乌巢加强守备,骗过了所有的盘查。等一到乌巢,他马上包围了援军的营寨,从四面纵火围攻,袁军毫无戒备,一片混乱。守将淳于琼见曹操兵少,立刻集结部队出营布阵,企图反扑。但曹操作为最高统帅,身先士卒、领兵猛冲、孤注一掷,必须要夺取最终的胜利。

淳于琼没有扛住,只得退回营中。乌巢被劫的消息传来,袁绍大惊失色,危急关头,他听从了谋士的意见,发兵全力攻打曹操的官渡大营,以断其归处。这个时候部下张郃坚决反对,他认为曹营坚固,难以攻克,要是能打早就打下来了,为今之计,还是应全力救援乌巢,若粮草被焚,大家没吃的,还打什么仗,都得成为俘虏。但袁绍依然固执己见,置乌巢于不顾,只派少量兵力援助淳于琼,大军还是强攻曹营,但毫无悬念未能攻克。

另一边,当袁绍所派援军接近乌巢之时,部下就将这紧急军情飞报了曹操,大伙本以为他会下令分兵掉头阻击,但没想到得到的命令却是向前拼死冲杀,敌军的马头碰不到我们的马尾,谁也不许回头迎敌。曹军就全力攻打淳于琼的营寨,终于将营寨攻破,斩杀了淳于琼,囤积的粮草和车辆全部焚毁。乌巢粮草被烧的消息传至官渡前线,袁绍军心动摇,内部开始分裂。而且由于曹操大营没被攻破,袁绍就归咎于领兵的将领张郃和高览,还要对其问责。结果二人临阵反叛,向曹操投降。

从此战争的天平彻底倒向了曹操一方,不久他就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大捷,最终灭掉袁绍,统一了北方,曹魏政权的基础也就此奠定而成。所以夜袭乌巢是改变三国政治格局的第一场火。

第二起 · 火烧连营

再来说第二场,曹操统一北方的雄心壮志再一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打算灭荆州、扫东吴,进而一统华夏。

公元二百零八年的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十余万进逼荆州。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依附于刘表的刘备也从新野县带领百姓向南逃亡。九月,曹操率轻骑追击南逃的刘备,在当阳长坂坡将其击溃,刘备率军民退至了夏口,派诸葛亮赴柴桑觐见孙权,共谋联合破曹大计。

这年的冬天,曹操凭借军威,骄纵轻敌,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孙、刘联军自夏口宿江而上,与曹军对战于赤壁。曹军的水师乃新建之军,还不习水战,加上瘟疫流行,致使出战不利,退到长江以北与孙、刘联军夹江对峙。当时曹操为了规避自己手下北方士卒不习坐船的短板,决定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如此人马于船上就如履平地。

东吴收集到这个情报,周瑜的部将黄盖就十分敏感,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舰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破曹军。”就此定下了火攻之计。于是孙、刘联军选取蒙冲战船数十艘,装上干草和枯柴,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随后黄盖先派人给曹操送信,谎称打算投降,曹操很高兴,马上约定投降的日期。

等到了那天,黄盖把事先准备好的满载柴草的战舰向曹军驶去,等距离差不多了,黄盖下令点火,这家伙可把曹军给吓坏了,着火的舰船趁风快速向前飞驰,犹如一条火龙冲向曹营。当时东南风正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这火大的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都被点着了,有的不想被烧死就跳入水中,但发现不会水,又被淹死了。倾刻间是浓烟烈火、遮天蔽日,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也杀了上来,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只得率军从华容道狼狈的撤退,走前还下令把没点燃的战船全部烧掉,以免资敌。

这一战,曹军虽被烧死甚多,但大部分还是因为饥饿和疾病而死。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便立即北上,只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后又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最终胜利。战后刘备趁机拿到了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自任荆州牧,作为西取益州的基地,这把火可以说烧光了曹操统一天下的美梦,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第三起 · 夷陵之战

现在再来说最后一场火,这把火烧在刘备和孙权之间。

公元二百二十年,曹操病死,十月,曹丕代汉称帝,次年四月,刘备也在成都称帝。第二年,公元二百二十一年,刘备为报荆州被占、关羽被杀之仇,于七月率领大军伐吴。公元二百二十二年的正月,蜀汉的吴班、陈式二将领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蜀军进攻之时,陆逊率领的吴军主动后撤,诱敌深入,把长江东岸一带数百里的峡谷、山地都让给了刘备,使蜀军战线延长、缺陷暴露。两军相持半年后,吴军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准备实施火攻。

当时江南正值盛夏时节,气候闷热,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栏所筑而成,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陆逊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趁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趁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武将朱然领兵五千。首先突破了蜀军先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登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进攻。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相继阵亡,杜路、刘宁等将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的马鞍山,命蜀军还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其他军用物资损失殆尽。蜀军的尸骸随长江漂流铺满了江面。刘备收集残兵败将退回了白帝城,于次年病故。

这把火不仅燃尽了刘备的生命,还把蜀国烧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刘备本来想借此一战培养出一批军政人才,结果全都死于战争,更重要的是这把火也彻底烧毁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政治蓝图。

决定三国政治格局的三把火

我们就此讲完了

那么历史上还有哪些火

左右了战役的胜负

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呢?

敬请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原标题:《《“三把火”烧出了三国的政治格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