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使高昌记:北宋外交人员眼中的西域风光

2021-08-16 1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虽然宋朝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联系比较淡泊,但依旧有少数人有幸一窥西域面貌。

公元980-984年间,代表宋太宗回访高昌回鹘的王延德就是最有名的那位。他留下的记录,不仅呈现出当时的蒙古高原和吐鲁番盆地情况,也让后人了解西域多元世纪的黄昏。

亲善重任

北宋的对辽作战失败 让其需要在外交上获得弥补

当时的宋朝刚刚攻灭北汉,却在对辽的幽州战争中惨败。为了争夺两国周边的潜在盟友,遥远的西域就再次进入争夺范围。王延德奉命带领百余人的使团出行,为宋人获得足够的国际空间与良马来源。他们由回鹘使者带路,从陕西横山出发,北上进入鄂尔浑河流域的九姓鞑靼部族领地。

在草原,北宋使团度过了一段悠闲时光。每过一个部落,都会留下钱财或者布帛当见面礼。然后就将时间用于骑骆驼、喝马奶酒与捕猎大雁。最后才越过杭爱山,成功进入西域地区。

宋人使团通过草原地区进入西域

高昌回鹘国的核心地带,就是前唐帝国的西州,也位于汉朝的柳中屯田营地附近。今天在吐鲁番盆地非常常见的饮水灌溉系统,早在800多年前就开始滋润田野庄园。一批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景象,更令初来乍到的王延德感到非常欣慰,极大缓和了旅途劳顿。这里还有中国境内最早的草棉产地,是高昌王公们非常喜欢的衣服材料。从东汉开始,当地就引进了草棉种子开始栽培,乃至到唐朝成为当地的抵税物和等价交换品。而来自回鹘的棉花和棉纺专家,会在日后将西域的草棉培育技术引入内地,丰富了元代中原人的衣料选择。

在高昌境内,各种成分的居民让王延德大开眼界。除了回鹘本部人和唐朝汉人后裔,还有突厥处月部的西迁残余。当地还生活着部分吐蕃遗民和粟特商旅后裔,更有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教徒与信奉伊斯兰的波斯移民。至于黄发绿睛的黠戛司部族,就是后来柯尔克孜人祖先。

回鹘人的多元文化城市 让宋朝使节印象深刻

由于王延德来自中原文化圈,再加上北庭、西州都是唐朝故土,所以特别留心当地的汉文遗物。在高昌城中,总共有50多座佛教寺院,都挂着唐朝的赏赐匾额。里有能找到《唐韵》、《玉篇》、《经音》这样的中原音韵著作,甚至是罕见而精美的唐版《大藏经》。这些东西都让王延德感慨,唐朝的遗风流韵依旧在边远地区得以保存。他在高昌可汗建造的敕书楼里,还看到了唐太宗、唐明皇给历代回鹘可汗的诏书印玺。即使旧的回鹘汗国已经灭亡,这支在高昌的后裔仍旧带着这些信物西迁,以此作为号令其他同胞的旗帜。

除了佛教,王延德还看到过摩尼教寺院,那是回鹘人皈依佛教前的主要信仰。日趋式微的聂斯托利派基督徒,同样在回鹘可汗的宽松统治下得到庇护。所以王延德还记载,高昌境内有波斯十字寺存在。来自前佛教时代的萨满教,乃至原始的古印欧信仰都有遗存。吟诵佛经的梵唱与教堂的弥撒此起彼伏,体现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璀璨。叙利亚文、粟特文、波斯文、印度婆罗米字母、回鹘文和汉字在当地同时出现,甚至连《福音书》和《伊索寓言》都出现有回鹘文版本。当西部的喀喇汗国和萨曼王朝都想迫害境内的佛教徒与摩尼教徒,高昌可汗还写信警告:要是对方敢痛下杀手,自己也会对本国境内的穆斯林动手。

佛教在当时的吐鲁番各地占据主流

西域见闻

高昌的回鹘是当年回鹘汗国的一支流亡者

当时坐镇高昌王城的是可汗的岳父,也是王国的宰相。由于已经接受了辽国皇帝的于越称号,所以被尊称为阿大于越。高昌可汗则使用波斯封号,自称为阿斯兰汗,也就是狮子王的意思。

在这位可汗岳父的引荐下,王延德一行披着皮毛衣服御寒,有幸参观了那些出现在唐诗中的地名。一路上经过汉朝的车师国故地、唐朝的交河城,还有汉族遗民聚集的汉家寨。最后被高昌回鹘送过雪山,来到了过去北庭都护府的城池边上,那里已经被西迁的回鹘人改造成了夏都。

当时的回鹘统治者 使用波斯封号

在前唐城镇附近,回鹘人用高台上建造了佛寺。平原上随处可见大汗、王后和公主的马群。这些马匹按照毛色分辨种群,几乎漫山遍野,无边无际。由于北庭城四周广阔的平川水草丰美,极宜放养马匹,加上长期无兵灾,让养马业突飞猛进。回鹘人的卫队会在那里练习骑马射箭,妇人们则带着名叫苏幕遮的油帽在一边观看。等到操练结束,人们会杀马、射雁、烤羊作为饮食。当然,还有五谷以及丰富的水果来做配餐。

在寺庙里斋戒沐浴7天后,王延德终于见到了高昌回鹘可汗。他坐在金狮子王座上,宝相庄严,而且带王室成员和大臣向东方礼拜,对宋朝皇室问安。但面对辽国使节,也会用类似的礼节加以接待,体现了小国的圆滑世故。随后,可汗还带着使团成员,前往参观建造于公元640年的应运泰宁之寺。这是唐太宗灭高昌之后兴建的寺庙建筑。

高昌回鹘的富足生活 让宋使非常感叹

在绿洲城镇中,具有美感的花坛和人工栽培的植物随处可见。而且居民喜欢在城镇墙面涂白灰,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绿化环境和美化市容的意识。由于气候干旱炎热,夏季地面可以热晕人,所以民居都有半地窖结构。这一做法在今天的吐鲁番都十分常。长期的多族混血,让当地人看起来白皙端庄、容貌俊美,而且喜欢贸易,有各种能加工金银玉石和铜铁器皿的匠人。市场上的镔铁剑、弓箭、盔甲、玻璃器,象牙,香料,玉器等物产应有尽有,都是当地人维系与各大强权间贸易纽带的重要物资。

当然,为了争夺这个丝路上的地方小强,辽国的册封使者也来到高昌。他们和宋朝使团险些在这里大打出手。辽人教唆回鹘,说王延德过来就是觊觎你们的国土,建议回鹘可汗将宋使送给鞑靼部族当苦力。可汗对此当然是不置可否。王延德听了非常愤怒,想直接将辽国使者杀人灭口,以此威慑回鹘人。但这个冒险举动也被回鹘可汗及时制止。

地理因素 让高昌不可能不受辽国影响

事实上,两头讨好的圆滑,就是高昌回鹘汗国的常规操作。这也是回鹘汗国灭亡后,高昌回鹘人所代代相传的立国方针。在敦煌的归义军衰败后,他们会在11世纪主动归附于西夏。等到辽国灭亡,耶律大石仅率10000名残众借道。高昌回鹘也是来者不拒,亦都护毕勒哥将耶律大石及部众迎入都城。除热情招待,还赠予3000只羊、600匹马礼送出门。直到成吉思统一蒙古高原,他们还立即遣使表示归。

由于奉行和平政策,这里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人民生活安乐。但是这种政策的后果就是军事水平退化,多元文化失去了武力保证。

高昌回鹘的安逸 使得自身武力退化

一去不返

出使高昌后 宋人将与西北世界进一步隔绝

在结束外交任务后,王延德一行人花了1年多时间,才从原路回到汴京复命。他将西域之旅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使高昌记》保留。记录下陆上丝绸之路的盛世余晖。在他之后,中原人几乎无人能再返回西域。那些汉唐时期的古老地名,最终会成为了诗词歌赋中的固定符号。成为无能文人们用于地图开疆的心里寄托。

至于吐鲁番盆地的佛教势力,也在咄咄逼人的伊斯兰势力压制下迅速式微。王延德回国数十年后,西面的于阗就在1066年沦陷。11世纪中后期,同为高昌回鹘佛教中心之一的龟兹,亦为伊斯兰的喀喇汗国所占。

高昌回鹘的一些遗址

进入13世纪,高昌王室也受到来自中亚的严重威胁。蒙古西北的宗王叛乱,让察合台宗王都哇率军围攻哈喇火州长达6个月。蒙古人在破城后大肆烧杀掠抢,使得非常依赖绿洲农业和贸易的佛教寺庙受到严重削弱。到了14世纪末,蒙古察合台系统的黑的尔火者汗,又以“圣战”为名义,武力攻陷了哈喇火州和吐鲁番城,将高昌更名为伊斯兰之座。

直到15世纪初期,这里大多的居民仍为佛教徒。因此在1414年,明朝使节陈诚途经那里,还见其居民大多尊信佛法。但是在15世纪中叶之后,由于西部信奉伊斯兰教的同族攻伐,这里再也没有佛教势力和中原的联系记载。余音绕梁的佛教文化,最终消失殆尽。

原标题:《使高昌记:北宋外交人员眼中的西域风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