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乡村振兴田野调研③镇:产业单一,人口老化的乡镇如何振兴

龙文
2021-08-25 13:1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写在前面】

今年暑假,笔者走访了几个村、镇、县。管窥蠡测,盲人摸象,分别形成了对山、村、镇与县的几篇田野思考。这是系列调研第三篇,关于一个镇。

走进一个小镇,几年前镇上的道路、上下水、通讯管网等都进行了整治,镇的面貌大为改观。还建了一个礼堂,大概可以坐100多人,楼上还有小会议室,用于各种会议。一些传统手艺与新式建筑成为别具一格的旅游景点。但乡镇除农业以外其他产业不多,财政收入不到200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10多万元。

该镇镇长告诉笔者,镇里户籍人口900人左右,其中18-59岁人口500多人。但常住在镇里的人大概只有600人,其中18-59岁的人口100多人。同样,镇街道很干净,很安静,因为人少,鸡鸭不允许散养,猫狗也没有见到。

镇里有一个中心小学,一幢L形的教学楼,至少八个标准教室。校园内有一个标准篮球场,几张乒乓球台,一条可能不到百米的塑胶跑道,其他地方用绿色假草皮覆盖。规划的教学楼有八个标准教室,人数或超过200人,可见昔日这里也是童声鼎沸、书声琅琅,欢呼雀跃、追逐嘻戏的热闹场景。这里五个年级共31个学生(今年六年级刚刚毕业6人),今年预计可以招到3个人,学生应该还有来自村里的。调研时正好校长在,因为要利用假期做一些修缮。与校长详聊学校经费的情况,校长表示,由于人少,生均事业费按基本保底基数拨,经费也不算紧张;六个年级11名老师都住在县城,车程一个小时左右。每周日来学校,一直住到周五返回县城。这里的小学生享受了研究生的待遇,平均一个老师带三个学生,并且时间不限,学生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过来问。所以,这里的学生平均成绩往往比其它满额的学校要好。但还是有学生没有读完就中途转学,一般是到县城或更远的地方。年轻的校长很敬业,有人跟他聊他的学校,很高兴,有很多话要跟我们说,只是我们时间有限,匆匆谢过就告辞了。

农村小学一般可以分成中心小学、村小(完小与非完小)和教学点。其中中心小学一般以乡镇为单位设立,生源涵盖全乡镇所有适龄儿童,其师资与硬件设施相对完备。村小的范围要小一些,如果村小一到六年级都有,则是完全小学,否则就是非完全小学。在非完全小学上学的学生读到村小没有的年级则需要转学到完小或中心小学去读。教学点则更加小,位置非常偏僻,没有规模,可能只有一两位老师和十来个学生,甚至更少。

199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基础还很薄弱,人口流动性还不大,很多农村儿童没有机会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建设各级小学,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另一方面从1989年10月起,“希望工程”开始实施,一所所希望小学在穷乡僻壤和大山深处建立起来,让可能辍学的孩子有书读,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希望小学学习知识,改变了命运。近些年,我们很少再谈希望小学了,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的投入已基本满足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同时,农村人口的减少使乡村小学大量撤并,对主要建立在偏远落后地区的希望工程的需要也减少了。事实上,我们还看到,很多希望小学刚刚建起来几年就闲置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生源。

我们来看三个数据:一是农民工(现在称“进城务工人员”,指户籍地在乡村,进入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1993年6200万人,2000年7849万人,2010年24223万人(2007年前国家统计局每年对7100个行政村进行抽查,2009年样本扩大并正式在统计公报上发布。前后数据有跳跃,但不影响变化的趋势),2019年29077万人,2020年这个数据出现首次下降(是否与疫情有关现在不能做出判断),为28560万人。二是城镇化率,1993年27.99%,2000年36.92%,2010年49.95%,2020年63.89%。从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1990年代到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增加了3倍,城镇化率增加了一倍,这两个数据都提示:20年里农村人口急剧减少。三是小学数,1993年全国696681所,2000年553622所,2010年257410所,2019年和2020年分别160148所和157979所,不到30年小学总量减少了77.3%,主要是农村小学的撤并,特别是村小的撤并。小学的减少是一个侧面,事实上,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迅速增加与城镇化的不断提高,1990年代末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都迅速减少,农村空心化现象凸显。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以前村小都可能是完全小学,现在镇中心小学也有可能成为非完全小学。

看完小学,再谈医疗,镇长告诉我们,镇里没有医院或医生,是县医院的流动诊疗车定期来镇里看病配药。同行的几人感慨:再过十年二十年,这里可能不再有年轻人,未来,这个镇都可能不复存在。人口迁徒的趋势是明显的,是否每个乡镇都需要搞乡村振兴,这也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该镇下辖9个村,近8000人。镇里只有2/3的户籍人口常住,主要是老人孩子,镇中心小学只有30多名学生,村里的情况可想而知。镇里近20多名财政供养人员,加上每个村1-3名部分补贴人员,财政补贴基本上就是维持农村行政机构运转。《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产业难以振兴,人将会流向收入更高的地方,人才将无法振兴。

尽管我们与镇长聊天时展望了乡村振兴的前景,但就这个镇而言,我们实在看不清这个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产业单一、人口结构老化的乡镇,未来将走向何方。

(作者龙文系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