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是小小修复师,妙手良医焕新生 ——武威市博物馆《石窟密语》系列活动(四)

2021-08-16 18: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天梯山石窟开凿于北凉沮渠蒙逊时代,距今1600多年的历史,它不但影响了中原云岗和龙门石窟的开凿,而且影响了新疆以东河西地区早期石窟的开凿,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源头。由于天梯山石窟开凿年代久远,保存了不同时代的壁画,天梯山石窟壁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历代重层,在有些窟内,如第一窟和第四窟的壁画层数竟达到了七八层,甚至十层之多,这在其他洞窟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由于天梯山石窟山地山体地质结构松软,在历次地震中,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再加上历次搬迁及自然老化,石窟壁画主要存在颜料层起甲、颜料层脱落、白粉层脱落、烟熏、裂缝、划痕、覆盖等病害。经过壁画修复师的妙手良医,使天梯山壁画焕然新生,为我们展现出它新的魅力。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壁画修复的原理,体验壁画修复的过程,感受文物修复的趣味,8月15日,武威市博物馆开展了《石窟密语》系列活动第四场“我是小小修复师”社教活动,让孩子们在博物馆体验了一场趣味横生的“壁画修复课”。

活动期间,孩子们整齐有序走进武威市博物馆展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天梯山石窟专题展”,通过展板详细了解壁画病害分析、修复步骤,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当他们看到经过修复专家们妙手良医修复好的壁画后,发出了一连串的惊叹;当看到修复专家的手稿以及修复工具时,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讨论了好久。在参观中,他们深切感受到修复壁画是一代又一代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不畏艰苦、刻苦钻研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才让残损的壁画重新焕发出生机。

在“武博小课堂”中,社教老师带领孩子们了解了壁画的分类,壁画的病害以及壁画的修复步骤,借助ppt、图片、视频,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使小朋友们掌握与壁画修复相关的知识。孩子们看到原本破损起甲、病害重重的壁画在文物修复专家的手中重新“康复”,纷纷赞叹不已,幼小的心中种下了保护文物的种子。

在修复壁画环节,小朋友们发现上一期活动中自己描绘的壁画,悄悄地“生病”了。孩子们化身小小修复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社教老师的指导下,为壁画“诊断治疗”。通过分析壁画的病害,用合理的方法,小心翼翼地修复壁画。在小小修复师们的努力下,“生病”的壁画一点点被修复,重新展示出缤纷的色彩。通过本次社教活动,使小朋友们对壁画的修复和文物保护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小朋友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崇敬与向往,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文物保护观。同时,通过近距离参观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突出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了博物馆科普教育作用。

至此,武威市博物馆2021年暑期依托两个常设展览特别策划的两组系列社教活动圆满结束。从《丝路探古》到《石窟密语》,博物馆已成为孩子们暑期增长见识、学习知识、游玩体验、丰富生活的首选地,博物馆教育逐渐成为家长和孩子们认可的教育方式之一。未来,武威市博物馆将继续深入研究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拓展,进一步扩大博物馆在素质教育和区域教育上的影响力,成为青少年成长之路上的良师益友。

原标题:《我是小小修复师,妙手良医焕新生 ——武威市博物馆《石窟密语》系列活动(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