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少女厕所内遭欺凌,一人连击耳光20下!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2021-08-16 17: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校园暴力和欺凌,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它对每个受害者来说都是一场噩梦,甚至可能留下一生的阴影。

可面对此类事件,成年人的态度通常是:“小孩子间的打闹而已,多大点事啊。”

两年前,一部《少年的你》引爆全网,故事中讲述的校园霸凌问题终于被搬上台面,占据了大众的视野。影片中触目惊心的扇巴掌,殴打凌辱,逼下跪,剪头发,拍裸照;还有影片中没演出来的,那些存在于社会新闻版面更骇人听闻的恶行,都在为我们呈现一个残酷的真相:

校园暴力,绝不仅仅是小孩子打闹这么简单。

14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安徽歙县有多名女生在厕所霸凌另一名女生。视频中,先后有两名女生站出来打另一名女生的耳光,其中一人连续击打了20下,打完后还让其他女生继续打,并说“出了事我扛着。” 整个打耳光的过程中,还有女生帮忙计数,另有一名女生微笑着站在旁边拍摄。

16日,@歙县公安 通报称:经歙县警方调查,网传未成年人欺凌视频内容属实。2021年8月4日15时许,侵害人王某某(女,14岁)与被侵害人朱某某(女,14岁)在城区某餐厅相遇,因两人曾在QQ上发生争吵,王某某提出与朱某某约架。后王某某等10人和朱某某于16时许来到附近一公厕内,继而发生了欺凌事件。

目前,10名违法行为人全部到案接受调查(其中8名未成年人由其监护人陪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公安机关对王某某等10名违法行为人的寻衅滋事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其中对1人处以行政拘留十四日的处罚;对王某某等3人分别处以九日至六日不等的行政拘留处罚,因该3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依法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2人因不满14周岁,依法不予处罚,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其他4人因情节轻微依法不予处罚。同时,相关部门已对被侵害人朱某某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

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篇关于“校园暴力和欺凌”的报告: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差不多每三名学生中,就有一人曾遭受过来自同龄人的欺凌!

霸凌,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看过《少年的你》的不少人,都对电影中“魏莱”这一角色咬牙切齿。

魏莱是陈念的女同学,一直以来有恃无恐,先是把一个同学欺负到自杀,后来又开始欺负陈念,打脸、号召同学孤立、扒衣服、拍裸照视频,无所不用其极。

这也很符合我们平时在互联网上看到的那些霸凌视频,视频中的男男女女使用各类令人发指的手段欺负同学。

▲一段网络上流行的校园霸凌视频截图,这样的视频可以找到上百个

电影中,校园霸凌发生的时候,旁观学生大多在看戏。当大家保持沉默,甚至添乱起哄时,也在无形中加入了这场欺凌。

校园暴力,并不是铁板一块,非黑即白。而是一股纵横交错的力量。每个人都可能是施暴者,或多或少,助长了这种行为。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01

那些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孤立、欺辱、踢打、冷暴力、性骚扰......尽管施虐方式有很多花样,校园暴力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却大同小异:

严重的人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毁容、伤残,甚至不堪受辱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

就算是不太严重的人心理上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恐惧,焦虑、社交障碍、安全感缺失、抑郁。

暴力的发生让孩子对学校失去信任,随时都是一副提心吊胆的状态,因此很难集中注意力,最终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霸凌者受到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当下,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年生活。

日复一日的排挤让他们找不到自我价值感,自卑又敏感,与人相处中,会下意识地弱化自己的需要,小心翼翼去满足别人。

也有人,表面上看似乎挺过了当年暗淡的时光,其实一直活在过去的噩梦中,成年以后选择自杀。

最严重的一种情况是,受害者长大以后,成为新一轮的施害者。

2018年4月27日,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门外,28岁男子持刀砍杀学生,造成学生9死10伤。问及原因,嫌疑人表示,自己当年在这里上学的时候遭受过校园暴力,多年来一直无法释怀,最终决定报复回来。

那些被轻拿轻放的伤害,是小小的孩子们跨越不过的鸿沟,是成年后不愿提起的过去,是夜半三更的梦魇,是往后人生自卑和恐惧的根源。

02

什么样的情况,孩子可能正遭受校园欺凌?

人民日报曾经仔细回答过这一问题——

1、突然不愿意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2、无端情绪变化

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睛不定,闷闷不乐,有弃学的念头,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3、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4、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5、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6、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出现上述几种情况时,家长应该警惕,孩子是否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遭受了校园暴力?

03

暴力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开讲啦》节目时,谈到这一问题,公开表示:打回去!

答案听着很过瘾,也十分解气,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暴制暴并不可取,如果只是一味“打回去”,很可能会使打斗升级,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后果。

一个孩子被欺负的时候,第一时间要想着保护好自己,打不过先跑,别激怒对方。事后,别怕丢脸, 请你一定要告诉父母和老师。被欺负并不是你的问题,积极寻求身边的力量,远远比自己承受要有用。

切忌不能一味忍让,否则,对方只会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地欺辱你。

平时可以多锻炼身体,拥有了强大的体格,气势上也是一种震慑,对方不敢轻易动你,动起手来也不一定吃亏。

刘北山在电影里跟陈念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句少年间相互取暖的誓言,让人看了忍不住想流泪。

校园霸凌涉及到的残忍与恶意,仅靠孩子是无法解决的。

这就更需要大人,尤其是家长老师的帮助和指引。

在我们身边,很多父母都拼命想给孩子提供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可是,过于看重成绩的家长们,可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孩子在思想和精神上的成长,以及如何用善意去和这个世界相处。

让孩子知道,父母会给予最及时的保护

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爱;建立平等的沟通机制,对孩子有充分的包容性,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较高的自尊水平,让孩子有充足的价值感。

这样,当孩子万一遭遇霸凌时,才会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且这样的家庭支持也更有利于受到校园霸凌的孩子恢复。

每个大人,都是孩子的榜样

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中,有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

我教了我的女儿二十年,让她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而你却一秒都没有教过你儿子,不要伤害他人。”

霸凌别人时,他们无法获得有效的管教约束。

言传不如身教,作为父母,我们也要以身作则,遇到问题,不逃避、不软弱,每当你扛不过去的时候,告诉自己:孩子看着呢。

另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认识何为伤害,体会到受伤的滋味以及明白伤害别人是错的。

其次,尊重孩子的意见,父母不要一味帮孩子出头,应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尊重孩子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听从孩子的建议。

当孩子前来求助时,千万不能不当回事儿,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他会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更加受伤。

也不能受害者有罪论,训斥孩子被欺负了一定是自身存在问题,这会导致他怀疑自我价值,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也不会说了。

《悲伤逆流成河》片段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成了一名施暴者,也请先保持冷静,别第一时间打骂。

你需要坐下来,好好跟孩子聊一聊,弄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恃强凌弱?那么家长要告诉他,你欺负别人,也会有更强大的人来欺负你;

情绪外泄?你需要分析孩子的情绪是哪里来的,是被骂了,还是要求没得到满足,找到原因之后,再去解决问题;

动作模仿?那做家长的就要反思了,自己在教育中是否存在不当言行,孩子照猫画虎搬到了学校,施加到别的孩子身上。

不管怎么样,你要让孩子知道,暴力是不对的。当面道歉,寻求被害者的原谅,这才是两个孩子之间最好的处理方式。

作为老师,班上有欺凌发生时,一定要认真对待,重视起来。不存在什么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有问题,就要重视,情节严重者严厉处罚。

04

《少年的你》中有一句话:高考完了,我们就成为大人了,但是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或许身为大人的我们,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因为面对许多伤害,成年人可以咬牙挺过去,不会产生更多极端的想法和可怕的后果。我们不会,但他们是涉世未深的少年。

不能让少年的热忱被冰冷的现实浇灭,不能让他们在挣扎、痛苦、残酷、压抑的环境下长大。

每个孩子,

都是一个天使,

当他们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人世间时,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

都要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

我们都要教会孩子们,

心怀善良、正义与希望。

来源:四川禁毒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秀娥眉

秀娥眉 筑精神家园 展女性风采

原标题:《少女厕所内遭欺凌,一人连击耳光20下!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