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清山的花岗岩是如何演绎花式浪漫的?

2021-08-23 17: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 讲好自然保护地故事

这是保护地故事发表的第15个作品

作者:陈浩   设计:邓重  动效:韦星

音频:漓笙 韦星   编辑:二十六

本文共3732字,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

生态秀美,名胜遍布的江西省,素来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隶属于江西上饶的三清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

三清山全景©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请横屏欣赏)▼

自然造化成就了独特的花岗岩地貌,而栩栩如生的自然环境浸润了千年的道教文化,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创造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01  鬼斧神工烂漫“花”山

 

在地球的表面,有这么一类岩石。它们分布广泛,是构成大陆地壳重要的组分;它们蕴含着地壳演化的重要信息,又与多类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颜色丰富,色系以浅色为主;它们种类繁多,抗风化能力强,是许多名山大川的主体景观,它们就是花岗岩。

三清山©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境内花岗岩地貌较为发育,各个地质时代的花岗岩齐全,花岗岩名山很多。地质学家们在研究这些花岗岩名山类型和成因之后,选取了一些典型的花岗岩名山,作为反映中国花岗岩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代表,分别称为“三清山式—黄山式—华山式—泰山式—普陀山式”和“克什克腾式”。其中的“三清山式”花岗岩,具有世界对比意义。

数据来源:崔之久, 杨建强, 陈艺鑫. 中国花岗岩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演化

制图©脚爬客▲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主体由花岗岩组成,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三清山花岗岩受到三个不同方向的断裂带控制,形成典型的“三角形断块”,从高空俯视山体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整体山势是东、南、西陡峭,北面平缓,部分地方海拔从200米瞬间增加到1819.9米,高差巨大,山势陡峻。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制图©脚爬客▲

三清山主体发育两组方向垂直节理、一组近水平节理以及众多小型裂隙群,这些节理和裂隙强度大、切割深、延伸长,组成裂隙网络,为形成各种造型独特的花岗岩地貌打下了基础。节理和裂隙是地质学常用术语,一般是指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后,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裂缝。

三清山的花岗岩地貌类型之多样、种类之齐全,在世界同类地貌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石锥、岩壁、峡谷和造型石景等9种类型景观,比比皆是。

部分花岗岩地貌类型©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核心景区3780公顷的范围内,有奇峰48座,造型石89处,景物、景观384余处,堪称世界花岗岩地貌的天然博物馆。玉京峰、玉虚峰、玉华峰是三清山的三座主要山峰,它们那尖锥状的山体组成峰峦景观,犹如道教所尊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教祖列坐其巅,高耸入云,三清之名也因此而来。

九天锦屏似截断的万里长城,墙体直立,表面平整,为一处发育和保存较完好的花岗岩峰墙地貌。“天门峰丛”呈近南北走向排列,底部相连,顶部呈尖锥状,如雨后春笋平行排列,嶙峋瘦峻,中间两峰豁然分开耸立,拔地凌云,形如大门。

九天锦屏©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巨蟒出山”,花岗岩体在板柱状节理切割控制下,又经风化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蟒身”,沿近水平节理产生多处崩解,见多条细晶岩脉侵入,犹如蟒蛇维系着多条彩带。

巨蟒出山©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东方女神”因节理发育而被切割成柱状峰体,后经崩塌作用成为两节,再经风化剥蚀形成惟妙惟肖的女神形态。“犀牛石”为孤峰上一巨石东侧天然长出的一枝细尖长角石锥,弯曲朝天,为三组不同方向的节理所致。

东方女神©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三清山各类花岗岩地貌中,以造型石景观最为丰富奇绝,“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被称为世界绝景。这些具有象形意义的造型石,从其成因上可划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风化剥蚀作用形成,这类造型石数量较少,有球形石(葫芦石)、龟形石(神龟探海)。

葫芦石©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神龟探海©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第二种是由淋蚀、冲蚀和不均匀崩塌作用形成,如尖角石(仙人指道、仙姑晒鞋、犀牛石、鹤寿顶、蜗牛戏松等)和一些具有独特形态的石景(狐狸啃鸡、葛洪炼丹、狸猫待鼠、老庄论道等)。如此种种奇景,在三清山可谓数不胜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三清山成为“花”一样的山。

仙姑晒鞋©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葛洪献丹©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02   千磨万击塑造三清

 

三清山的花岗岩地貌,因其形态各异,拥有大量的造型地貌、象形山石,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被地质专家们称为“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那么如此美丽动人的“花”山,又是经历过何种环境才能成就呢?

花满三清山©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三清山之所以能够形成和保存如此奇妙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三清山花岗岩的性质,具有高硅富钾低钙的特征,这样的物质基础极易造景;

第二个原因是所处的构造条件,水滴尚能石穿,更何况岩石本就满身裂隙,这些垂直节理与裂隙构造,恰到好处的把三清山花岗岩体切割分隔成了“稀疏得当、大小适中”的网格状花岗岩块体,为进一步塑造千姿百态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个原因是优越的地理条件,三清山所处位置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又兼具山地气候特征,处于多雨与暴雨中心,年降水量丰富,流水侵蚀作用、融冻作用、生物侵蚀、风化剥蚀及崩塌等综合地质作用,把三清山花岗岩奇特的地貌景观雕刻得淋漓尽致。

制图©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与此同时,三清山主体仍在缓慢抬升,土壤等堆积物很少,峰体存留完好;再者三清山长期处于隐蔽状态,山体险峻,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这些都从侧面保证了原始地貌景观的留存。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生代(距今约2亿年)是三清山演化的关键时期。

中生代以前,三清山经历着海陆变迁,还没有参与到造山的历史潮流中,仅仅是个旁观者;

制图©脚爬客▲

中生代时期,地球内部活动异常剧烈,此时我国发生大规模岩浆侵入事件,而三清山正是这场地球内部环境变化的亲历者。

制图©脚爬客▲

制图©脚爬客▲

之后陆续成型的三清山在历史长河中,几经考验,不断地演化,最终成为如今的模样。

制图©脚爬客▲

在科学家的眼里,三清山现存的花岗岩地貌,完整的展现了“成岩—成山—成景”的主要过程。按时间顺序来看,三清山岩体完整地记录了起源信息,然后在大规模构造作用的影响下,形成了峰峦景观;随着时间的流逝,无数的节理裂隙充斥着岩石中,在地表各方面动力的合作下,完整的岩石被切割成峰丛、峰墙、峰柱;及至最后,一股水平的力量将柱体切割成块体,逐渐风化剥蚀成各种造型石。

原图来源:“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质特征与地貌景观研究-尹国胜等2007

制图©脚爬客▲

三清山申请世界自然遗产之际,也正是凭借广而全的花岗岩地貌赢得了评委们的心,正如专家们所说:“在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花岗岩山体多成浑圆状,像三清山这样峰林林立的花岗岩地貌在世界上极为罕见,这里的花岗岩可能构成一个地质时期、在较特殊地理与气候环境之下形成的花岗岩地貌的典范。”

 

 03   仙风道骨遍布福地

 

三清山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也正是拥有如此优良的自然资源,三清山吸引了无数道家门人前赴后继,于三清山上传承道家文化1600年而从不间断。

三清圣光©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自东晋年间始,三清山道家“开山始祖”葛洪来此炼制不老仙药,挖掘丹井,打造炼丹炉。具有传奇色彩的是,那口丹井至今还有甘冽的泉水汩汩而出,因此被后人称为“仙井”。葛洪的寻仙之路,使得三清山与道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后的唐朝、元朝和明朝,山上的道教活动越发繁荣。

古丹井©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长期的宗教活动,带来足够的人气,也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印记。相较于沉积岩类山体,花岗岩想要留下石刻,任务相当艰巨。前文提到过,花岗岩抗风化能力强,也就意味着在花岗岩身上想要留下痕迹,所需要的付出的汗水何其多;但也正因为它的这项能力,已经留在花岗岩身上的“印记”,被大自然磨灭的时间也更长,这也是三清山能遗存下如此之多石刻艺术的原因所在。

三清山石刻©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据不完全统计,三清山保留至今的石刻艺术有200多处,而石刻大多与古建筑相互依存,构思奇妙,布局精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道教名山,三清山的宫观道玄,如三清宫、龙虎殿等均为石质建筑,古朴野趣,而没有采伐触手可及的树木作建材,体现了道家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三清宫©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龙虎殿©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道家崇尚自然,三清山拥有最为纯净的花岗岩峰林,巨大的高差又使其拥有显著的山地气候,云雾常驻。三清山的云雾浩淼无边,常现狂风吹起云浪,无外乎前人习惯称其为云海。

游历三清山,如遇云海,可见那吞没了山头、填满了山谷、不断咆哮而去的壮观景象。山邀着雾,雾缠着山,氲氲成一幅泼墨山水画,那浓墨处是山,那空白处是雾,或浓或淡,变幻无穷,向游人炫耀着它卓异的构图功夫。三清山的云雾,蕴含的是自然之道,仙家气象!云雾之下,隐藏着多如繁星的造型石,或如童子、或如老道、或似神女、或似仙兽……“仙风道骨”彼此缠绕,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三清山云海©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

世人初上三清山,常会惊叹于三清之险峻,而后沉迷于缥缈的云雾、奇特的怪石。是山、不是山,三清山就是如此有神韵,滚滚红尘任他翻滚,繁杂世俗一笑了之。这或许就是道家奉其为仙家之山的缘由吧!

三清山把花岗岩的自然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形、其神,演绎的是独属于自己的浪漫!

本文版权归属保护地故事,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阅读更多自然保护地故事,请关注保护地故事(ID:NRstory)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