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著名作家、散文家秋实“夏之语”系列——白杨树

2021-08-20 19: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字:秋实 主播:雪峰

这白杨树,自然是一种很普通的树。这种树,应该说遍及各地,几乎是人人都可以见到的。但偏偏就是这种普通的树,在我的记忆中,却有着特殊的情结。

我的故乡是一片平原,路旁,河边,田野里到处都生长着白杨树。白杨树几乎成了家乡的标志。每次从东海之滨的烟台到省城济南,又从济南再回到烟台,必然是要经过家乡的。有时也会走下高速公路,回到村子里去看一看年迈的父母。但总是匆匆的,很快又回到了高速公路上赶路。有时也只能是坐在疾驰的车子上,望一望家乡。但一到五月的下旬,高速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就叶满枝干,绿油油地筑起了一道屏障,使坐落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的家乡,藏在了白杨树的身后。

每年一到了这个季节,家乡就是一种调子“绿”,一种是“平面”的绿,那就是小麦,一片片的麦田,麦浪随风滚来,心神舒闲,思绪飞扬;另一种是“立体”的绿,就是眼前这些绿杨。它们生长地很快,要材有材,要荫有荫,颇有点慷慨。他们潇洒地生长着,没有人去特意的修饰,叶子撒娇似的从根部一直长到树梢,浑身看不到树干,颇潇洒自然。微风吹来,叶片摆动,像群鸽齐飞时发出的声响,也像波浪一样,泛着阳光。那高矮不同而又自然舒展的树梢,在天空的映衬下,像山峰一样起伏。

像这样从不修剪,只是任其自由自在的生长的树,在我小的时候是不多见的。那时种树不光是为了绿化,更重要的是为了经济上的收入,人们总是希望白杨树长地直直的,不时把树干上长出来的枝条铲掉。在我的记忆中,白杨树的树干和树冠是那样的分明。大人也经常取意来教育孩子,尤其是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或者是改正孩子不良习惯之时,总说小树要修理,弯了要揄正,分叉要铲除,这样才能长成大才。而现在的大树任其生长,倒也没有长的歪歪斜斜的曲弯不直,反倒长出了一种艺术的形状,有一种个性的美。

记得上小学读书的时候,我家的院子南边是另一人家的房子,男主人像猴子一般。女主人胖的出奇,村里的人都叫她泥胎。十分形象,上下一般的粗,两只眼睛如鼠目。总嫌我家的白杨树枝长到她家的空中去了,以此找茬欺人,并雇人拿一把长铲把树冠伸向她房顶的一面铲掉。被雇的人是一位傻子,是我们村子里的一个光棍,名叫柱子,经常被人利用驱使。来铲我家树的时候,总是偷偷的铲完就跑,可每次都惹怒我的奶奶。奶奶拤着腰站在院子里大骂那些“土鳖”。猴子躲避起来,泥胎没有脖子,只有那些小“土鳖”从她的房子的后窗伸出头来对抗。但是现在想来亦觉好笑,给我留下了颇多的回忆。

老房子的北面是一片废墟,里面长满了许多的白杨树,一到秋天,树叶发黄,开始飘零的时候,我们就用一个竹扦子,一头是尖尖的,一头则系着一根长长的细绳。用扦子去串落下的树叶子,然后再撸到绳子上。最后叶子串满了细绳,像一条大大的毛毛虫。拖回家里,把细绳后尾上的挡头松开,树叶便落下来堆到院子里,以此向父母邀功。用竹扦子拾叶子很有点游戏的味道,是一种乐趣,有时是很有点成就感的。但有时地面比较硬,竹扦子会磨痛手掌,但即使这样也乐而为之,当父母亲看见后,再表扬几句,那就更忘乎所以,这就是最大的快乐。那发黄的树叶,带有水份,并没有干枯,像是腊做的一样,非常的精美,有些叶子是特别的漂亮,不忍心穿碎,也常常拾一些,规规矩矩地叠在一起,爱不释手。

村子的西面是有名的潍河,沿河向南走几里地,便是一片白杨树林。村里的人都叫它“河崖地”。好大的一片白杨树林,林里长满了各种草,那是我童年春夏常去割草的地方。每到了深秋时节树叶落尽,满地枯黄的时候,便成了人们耧草的地方。父母亲往往是半夜里就背起筐子,拿着竹耙到河崖地去了,总是睡觉之前跟我说:“明天早上起来做饭,水已经添好了,烧开后,下上碴子,等我们回来吃饭。”所以家里常常就是我和弟弟妹妹。早上起来炊火烧饭,要到院子里拿草,却发现一夜之间起了一个小草垛,我便知道父母又一夜未合眼。接连几个晚上,一年的草便积攒起来了,再不愁做饭没有草烧。劳累一夜的父母,早晨归来,匆匆吃上一口饭便到生产队里领活去了,就这样连轴转。所以我至今记着那片白杨树林。

冬天大雪纷飞,烧草无忧虑,但是父母仍不能安生,尤其是母亲,为了生计,用蒲子叶或玉米叶编草辫子,通宵达旦。每当我醒来,总是看到她在灯影里不知疲倦,甘于寂寞,机器式的劳作的身影。后来在村北面盖起了十间大房子。父母的勤劳养育了我,在我的心目中父母就像是顶天立地的白杨树。

这就是白杨树留给我的记忆。现在许多年了,也再没有耧过草,穿过树叶,不用说城市,农村也不再烧草做饭了。童年时期做的这些活儿,不曾再做。白杨树带给我们的快乐也不再体味,现在的生活也与过去完全不同了。白杨树已不带有半点纯生活的气息,现在的白杨树则是一种艺术的品味,使生活带有了诗一般的色彩,春时的鹅黄、夏时的郁葱,冬时的枝桠的峭楞,还有那喜鹊的窝巢,都给人一种愉悦的美。

作者:秋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以清澈眼光观察生活,以温暖笔触记录美好,创作了大量有情怀、有品质、有感染力的作品。尤其擅长于景物描写创作,他的文字如春天的清泉般悦耳,如冬天的阳光般暖心。

主播:雪峰,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中国好声音联盟成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演讲学会会员、烟台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在职新闻主播、主持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邮箱:lxf0535@126.com。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