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近十年A股最大IPO,中国电信回A背后发生了什么?

2021-08-20 20: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图源:上证所

30秒快读

1.中国电信以历史最佳姿态回归A股,上演了近10年来A股最大IPO。

2.截至8月20日收盘,中国电信股价为6.11元/股,涨超34.88%,市值突破5580亿元。自此,中国电信正式实现“A+H”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全布局。

3.“用户说了算”的5G,打开个人市场新空间;聚焦全场景数字生活,转型智家显著提升价值;产业数字化“蹄疾步稳”,云改数转走向纵深;科技为核心,安全差异化,为5000亿提供澎湃动力。

8月20日上午,上海证交所大厅被包围在喜气洋洋的红色氛围中。

9点半,“5、4、3、2、1”倒计时话音刚落,戴着红色长围巾、手持红绸锣槌的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一起敲响了中国电信A股上市的锣声。

这通响亮悠扬的锣声,“敲”出了中国通信发展的新里程。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这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天。

作为今年首家回A上市的大型央企,中国电信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询价阶段,便有超2000家投资者参与,创下近年来大型主板IPO项目数量之最,有效申购倍数超100倍。

截至8月20日收盘,中国电信股价为6.11元/股,涨超34.88%,市值突破5580亿元。自此,中国电信正式实现“A+H”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全布局。

中国电信以最佳姿态回归A股,上演了近10年来A股最大IPO,树立了央企回归A股市场的成功典范。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关键词是“云网融合”“云改数转”。近年来,面对数字经济新蓝海带来的新机遇、新业态、新模式,中国电信率先提出云网融合发展理念,加快云改数转转型发展步伐,面向个人、家庭、政企市场提供连接、云、应用、安全的全业务通信及信息化服务。

中国电信的转型举措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个人和家庭市场规模和价值“双提升”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收入规模运营商第一、云收入规模运营商第一、国内最大IDC服务提供商、移动用户净增规模国内第一、NB-IoT连接数全球第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成功回归A股,对中国电信来说是新起点。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将中国电信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后的企业定位,明确为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相较以往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更加强调服务之外的科技创新与网信安全能力。

“以A股上市为契机,将资本市场和用户市场紧密结合,充分倾听投资者和用户的声音,用好市场大平台,优化公司治理,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中国电信上市后的未来,柯瑞文充满信心。

01 “用户说了算”的5G 打开个人市场新空间

“什么是5G?我们说了不算,用户说了算;什么是5G?我们说了不算,用户体验好才最重要;用户不认可的5G,不是真正的5G。”2019年4月26日,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电信5G创新合作大会上,中国电信集团董事长柯瑞文阐述了中国电信对5G本质的理解。

这是柯瑞文任中国电信董事长后首次公开亮相。50天后,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带着一份沉甸甸的“用户承诺”,中国电信进入5G时代。

5G建设,图源:上海电信

对于如何发展5G,中国电信一直有着坚定的选择,“始终坚持以SA为目标的5G发展策略。”5G发牌后,柯瑞文多次公开表态。

中国电信大力推进SA技术创新,致力于推出让用户满意的、真正的5G。因为,只有5G SA才能淋漓尽致发挥出人们所期待的5G全部“本领”,才能让个人用户满意,也让企业、政府用户满意,赋能千行百业,从而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2020年11月举行第十二届天翼智能生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官宣,全球最大规模的5G SA网络投入商用,同时发布5G SA定制网。

对于中国电信5G个人用户来说,更满意的5G来了,只要拥有一部支持SA的5G手机,不换卡、不换号即可升级为5G SA,感受更好的5G体验,在下行速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SA模式的上行速率是NSA的2倍左右,时延可从50毫秒降低至4毫秒。

对于企事业用户来说,所思所想的5G来了,5G SA发挥出5G高带宽、广连接、低时延三大特性,基于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SA特色能力,还可以在5G定制网领域开展大量创新实践。如在青岛,中国电信联合青岛国网,打造了全球首个5G智慧电网实验区,实现了基于5G SA切片的智能分布式配电、变电站作业监护及电网态势感知、5G基站削峰填谷供电等新应用,由此5G单基站将节省电耗20%,每年一个基站可节省电费1.38万元。

进博会实测5G网速,图源:IT时报

如今,中国电信拥有全球最大的共建共享5G网络,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电信已完成 5G一期、二期工程项目建设,争取年内5G在用基站达70万座,全部覆盖县城和部分发达乡镇。

时间会给出“坚持”的价值。正是这种百年电信积淀的沉着与坚持,让中国电信在两年的5G市场发展中,始终保持领先身位。

2020年,国内运营商中只有中国电信保持移动用户规模正增长,全年净增1545万移动用户。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延续着在移动用户市场上的优势,净增1147万户移动用户,远超友商。

同时,在5G业务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移动用户ARPU止跌并持续回升,从而推动移动服务收入明显增长,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9%,为中国电信经营收入的快速增长贡献了巨大力量。

有了坚实的5G网络底座,中国电信开始转变战略视角,跳出存量竞争束缚,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浙商证券研报分析,中国电信正以5G为引领,不断丰富融合场景下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打造优质的5G业务体验,强化生态合作,推出AR/VR、超高清、天翼云盘、云游戏等差异化创新应用,从而将进一步驱动移动用户的规模和价值双提升,为未来5G低时延、高速率等技术特性的广泛应用,拓展潜在价值空间。

时至今日,当你在上海人民广场用30秒下载一个长达一个半小时的1080P高清视频时,当你和小伙伴开始讨论戴上VR头盔,变身虚拟人到底能不能活在另一个“元宇宙”时,你不会再考虑是否有足够快的网络。5G,正像空气和水一样,成为生活中无感知的必需品。

5G XR体验,图源:IT时报

02 聚焦全场景数字生活 转型智家显著提升价值

这天上午,曹俊华来到一位家中正在装修的市民家中,对照装修图纸查看屋内情况。曹俊华的身份有些特别,他不是家装设计师,而是上海电信的一位金牌智慧家庭工程师。这样的工作场景,和以前相比大不相同,但曹俊华已经习惯,因为这是新的潮流趋势。

曹俊华上门的目的,是结合用户家庭装修情况,设计家庭综合布线方案,为打造家庭信息化做好准备。“以前是用户家中装修好之后,再找我们上门接通线路、调通网络,现在我们直接参与家庭装修,为之后的家庭组网、智能安防、智慧应用的打造做好准备。”曹俊华说道。

一部手机控制全屋灯光,图源:IT时报

曹俊华工作内容的变化,是中国电信在家庭(To H)领域转型升级的缩影和直接体现。

在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和宽带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的带动下,还有泛智能终端的普及下,近年来用户对于家庭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电信率先进入此领域推出了智能组网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信在家庭信息化领域逐渐形成战略体系,重要程度不断提升。

2019年5月,“中国电信智慧家庭生态合作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电信提出构建以“五智”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家庭体系。柯瑞文明确提出,智慧家庭应由智能宽带、智家平台、智能应用、智能安全、智能服务这“五智”组成。其中,智能宽带是基础,智家平台是载体,智能应用是方向,智能安全贯穿其中,智能服务是目的。

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这全面吹响了在家庭市场转型发展的号角,积极布局家庭信息化,构建智慧家庭DICT产品服务体系,基于5G契机,进一步推广“5G+光宽+WiFi6”三千兆接入和全屋 WiFi 服务。

为了支撑家庭业务市场的转型,拓展智慧家庭新蓝海,中国电信对安装和维护人员展开了大规模培训和技能提升,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曹俊华是上海电信首批金牌智慧家庭工程师,“以前我们是线务员,要经过线务员认证,现在是进行智慧家庭工程师岗位认证,不通过就不能上岗。”

从线务员到智慧家庭工程师,不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工作内涵的巨变,以前只是接通线路,现在不仅要接通光纤宽带,还为用户提供全屋WiFi、智能产品安装等众多服务,要从为客户提供从传统固网通信向智慧生活升级的综合信息服务。

十万名以上的智慧家庭工程师,是中国电信在家庭信息化领域发力的根基,为客户提供快速支撑,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在智家业务的带动下,中国电信的家庭用户价值不断在提升,宽带接入ARPU和宽带综合ARPU双双增长。2020年,中国电信的宽带接入ARPU和宽带综合ARPU分别为38.4 元、44.4 元,分别同比增长 0.79%、4.23%。而到2021年上半年,增速更快,宽带接入ARPU和宽带综合ARPU分别达到 39.4 元、46.8 元,智慧家庭价值贡献显著提升。

一方面是宽带用户规模继续增长,一方面是用户ARPU在提升,中国电信很快就在2020年推动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重新恢复增长。2020年全年,中国电信实现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1090亿元,同比增长3.1%。进入2021年上半年,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加速增长,同比增长5.2%。

在整体家庭宽带接入渗透率水平已经较高的情况下,更大的成长空间在于智家业务。中国电信已经找准了方向,接下来,毫无疑问会持续加快宽带用户规模发展,提高智慧家庭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宽带综合ARPU,推动家庭通信及信息化服务收入良好增长。

03 产业数字化“蹄疾步稳” 云改数转走向纵深

2020年4月初,上海电信数字政务服务中心从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拿回一张中标通知单,“你方已中标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政务云基础设施服务项目”,短短几行字背后,是一次志在必得的中标。

这是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第二次中标上海市政务云项目。2017年3月第一次中标后,中国电信以雄厚的网络和技术实力、个性化的服务优势赢得上海市政府信任,到2020年6月30日,有近50个委办局千余个系统完成“上云”,比原定计划提速一年。

上海市政务云是中国电信云网融合能力在政务领域的最佳样本。

2019年,中国电信提出以建立新一代云网运营体系和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按照云、网、系统深度融合方式建立领先的生产运营和管理体系。

作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底层新基建建设者,中国电信全面参与了市/区两级政务外网的全光网化升级改造,并组建上海电信数字政务服务中心,承担市级和11个区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和日常运营保障。如今,当“两张网”成为上海的“政府新名片”时,上海政务云成为“云、数、网、端一体化”的朵朵云,实现了“应用入网、系统上云、数据入湖、服务一端”。

“中国电信正迎来难得的、宝贵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电信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投资者交流会上,柯瑞文表示,以5G、AI和云为主要代表的技术要素相互融合,正在推动用户需求升级和商业模式变革,开启数字化发展的新未来。

中国电信正在进行一场“云转数改”的战略转型,这艘“电信巨轮”第四次调转了船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云网融合为基础,数字化平台为枢纽,生态合作为关键,机制体制改革为动力,网信安全为支撑,建设云网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基石。”一系列转型目标显示,这是一场与全社会数字化深度绑定的企业变革。

“网是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云网一体”,云网融合是中国电信正在打造的新型基础设施,也是此次回归A股募资的主要目标。

多个分析机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电信在产业数字化领域规模业内第一,是国内最大的 IDC 服务商和运营商公有云。而且,中国电信NB-IoT 连接数超 9000 万,位列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

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图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招股书显示,中国电信在全国已经形成“2+4+31+X+O”的云和IDC资源一体化布局,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其中,2是指内蒙古和贵州的超大规模IDC园区、4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陕四个国内经济最发达区域,31是指在国内部署的31个省级数据中心。截至2020年底,中国电信共拥有约700个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过42万个。

2021年,中国电信云计算相关业务发展迅猛,上半年,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达到14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09.3%,超越2020年全年收入,IDC业务收入超160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包括全云业务在内的产业数字化加速增长,收入达501亿元,同比增长增長16.8%。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半年度财报会上表示,产业数字化市场空间很大,运营商在这里面的比重比较小,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全年增幅要进一步提升到20%以上。前瞻网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互联网相关、垂直行业云计算市场规模分别为 760 亿元、1449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将分别达到2875 亿元、4365 亿元,复合增速分别为 30%、25%。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的产业数字化道路走得最快,积极以5G和云为核心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云网融合转型与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不仅收入和增幅居三家之首,政企客户数达 1302 万家,在政企业务规模上,也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数字化转型,图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04 “朋友圈天团”扩大 共筑产业生态向未来

再次回到2020年11月所举行的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这是中国电信和产业链合作伙伴一起度过的第12个大“Party”。从当初的手机交易平台到云生态,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完美见证了中国电信“朋友圈”的不断扩大。

中国电信上下游“朋友圈”,图源:中国电信

2009年8月,当6000名观众踏入首届“天翼3G手机订货会”时,中国电信刚刚拿下CDMA不到一年,产业链颇为羸弱。这是一块久盼而至的移动牌照,中国电信终于不再是“固网运营商”,而是可以提供“全业务”的信息服务商。

十多年来,从3G、4G到5G,从“天翼3G手机订货会”、“天翼3G互联网手机交易会”、“天翼终端博览会”到“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变化的不仅是名字,还有“朋友圈”,中国电信的朋友从手机厂商扩展到智能家居、互联网金融、无人驾驶等智慧全生态。在2020年的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云手机、云Pad、云摄像头、云路由器、云XR、云电视、云电脑等悉数亮相,云终端新生态出现。依靠云端提供的应用、安全、AI等数字化能力,终端本身不再需要更多堆料,而是随需加载海量云上应用,于是,这一年,出现了第一款千元级云手机“天翼1号”。

中国电信利用累积多年领先的精品网络资源、共创共赢的开放平台、产业链上默契的合作伙伴、海量的用户基础,联合终端厂商、本地服务商、互联网公司和内容应用商打造的智能终端生态、生活娱乐生态、互联网生态和垂直应用生态相互融合,呈现出一个越来越立体的智能生态“朋友圈”。

截至 2020 年底,由中国电信主导的5G 产业创新联盟发展成员单位超过 200 家、天翼物联产业联盟成员超过 650 家,聚焦社会民生、公共管理、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打造一个开放多样、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生态合作体系。

这次回归A股IPO,中国电信引入了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华为、哔哩哔哩、安恒信息、东方明珠、深信服等在内的20家战略投资者,堪称史上最豪华的战略配售天团。

20家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进一步壮大中国电信朋友圈的力量。纵观这些战略投资者,华为自不待言,既有国有资本投资,也有地方性资产投资,也有与海外市场发展相关的发展基金投资,还有年轻一代聚集的B站投资,合作领域面面俱到。

与战略投资者强强联合,强化协同,共筑产业生态,对于中国电信来说,这是水到渠成之事,为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强力量。

05 科技为核心 安全差异化 为5000亿提供澎湃动力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量子通信在全球是最领先的。”2020天翼智能生态高峰论坛上,科大国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电信量子科技总经理彭承志在大会演讲中如是表示。当日,中国电信与科大国盾量子宣布合资成立中电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通信行业中最先启动量子通信安全产品创新。量子通信的产业化,中国电信始终走在全球电信运营商的第一队列。

图源:东方IC

如果近几年关注中国电信,你会发现,量子、6G、区块链、MEC、云 计 算、人 工 智能、云网融合、5G、数字化、网信安全等最新的科技名词频频出现在柯瑞文、李正茂、刘桂清等中国电信领导人的各路演讲中。招股书中亦如此表述:“打造科技型企业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实现企业增长主要源于科技创新贡献。”

从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站在数字时代开端的中国电信很清楚,这是百年通信继续走下去的命脉。不久前,柯瑞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到2025年,中国电信营收有望突破5000亿元。与2020年3936亿元总营收相比,只有千亿之差,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即可。随着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具备了充沛的技术储备和强劲的动力。

不久前,李正茂在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现场会上透露,中国电信将以自立自强为目标,加强科技创新,提升5G客户定制化掌控能力。目前,中国电信主导的无线网络标准数在全球运营商中排名第一,申请MEC相关发明专利43项,牵头完成了首个MEC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科技创新是中国电信“云改数转”战略的核心,作为在全国运营商中第一个喊出“全面上云”的电信运营商,如今电信云网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以天翼云为例,已在 50 余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自研突破,大量核心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比如在弹性计算领域已实现全技术栈自研,并基于全自研技术推出一云多态的公有云/私有云/专属云/混合云服务;天翼云自研分布式存储,是中国首家通过 ISO27040 认证的云存储服务商;天翼云自研数据库,支持十亿级用户承载、千万级并发服务的超大规模处理能力,平台高可用达到 99.999%,高于传统 IT 架构 2 个数量级;天翼云自研 CDN,提供十毫秒级内容分发能力,业界领先,已为众多头部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天翼云手机在核心协议领域全面突破,可支持 4K/60fps 极致云游戏体验,带宽占用降低 30%以上。

“把中国电信建设成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无论是几天前的上市路演,还是8月20日的上市仪式致辞,柯瑞文反复强调,中国电信除了是服务型企业,还要做科技、做安全。

做一家安全型企业是中国电信的关键差异点,而这同样需要科技创新做背书。中国电信自主研发的“云堤”平台是国内唯一有全网覆盖能力和全球触达能力的网络攻击防护平台,全球分布式部署了 36 个 DDoS 攻击防护节点,DNS 域名防护具备全国监测能力和覆盖 31 省的 DNS 秒级同步修正能力。

作为一家央企,中国电信正在展现出作为“共和国电信长子”的担当与前瞻性,国家级科技创新实力日益显现,2018 年以来,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6 项。

招股书中,中国电信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度,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0.84%、1.49%和 1.62%,三年几乎翻了一番。以2020年为例计算,中国电信营收为3936亿元,研发投入为63.8亿元。而作为募资项目的“三驾马车”之一,到2023年,中国电信的科技创新研发项目预计投资规模300亿元,主要包括自研云能力平台、云网融合运营系统、云网安全能力平台、5G 边缘服务、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前沿技术。中国电信此前发布的“十四五”科技创新关键目标则显示,到2023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将达到3%,到2025年持续保持增长。

9个月前,2020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发布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要成为一家“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企业第一阵营。”如今,回A之后的中国电信,将踩着“科技”和“安全”两个风火轮,在数字时代全面起飞。

作者/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钱立富

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

排版/季嘉颖

图片/中国电信、上证所、上海电信、浙商证券研究所、IT时报、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