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外公为国隐姓埋名,她考上清华读基础学科,愿传续家国深情!

2021-08-20 18: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盛夏时节

清华园内众秀荷芳

清华园即将喜迎来一批新主人

他们将成为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后

首届“一字班”新生

毕业于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的

王一竣同学

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擅长琵琶,还热爱阅读与写作

虽然慢热但始终怀有古道热肠

家庭的红色氛围孕育报国之心

心底的“外交梦”炽烈澄澈

未来在日新书院、在清华园

还有更多的故事

等待她来书写

结缘清华,选择日新

于王一竣而言,成为一名真正的清华人是她对未来最大的期盼。有些遗憾的是,由于疫情,她没能通过暑校和冬令营踏入清华校园,但却也无比幸运地结识了一群优秀而可爱的清华人。“他们就像一团团成簇而放的紫荆花,每一朵都鲜艳得可以独当一面,而簇拥在一起盛放时又是那般温暖耀眼”。王一竣觉得,高三这一年若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敢于逐梦清华的女孩。学长学姐们热情而真诚的帮助让她看到,大学者非独学术之谓也,而必重塑人。

“我不会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加减乘除”,清华招生组让王一竣真正感受到清华的温度与情怀。她也愿意像千千万万个清华人一样,在这个最高学府修炼自我的同时,与同行者凝心聚力,将自己的光热传续,赠予世界。

王一竣参加新余一中的成人礼

“清华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后盾,在高三给予了我整整一年的关心与陪伴”。从暑校伊始到高考出分前,她在与清华学长学姐们的多次交流中,将各项文科专业了解得很清楚,这些一方面吸引她进入清华,另一方面更帮助她找到真正热爱且适合的专业。

至于为什么选择强基,王一竣认为应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她对人文和社会类学科有天然的好感,尤爱探究和思考人与人、文明与文明的交汇碰撞,更喜沉浸在文字和书籍中开展与自我和先贤的心灵对话。强基计划文科招生聚焦于“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与她的兴趣和天分所在恰好一致。清华大学日新书院“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的培养模式,以及书院制、导师制的特色方案让她看到了清华对强基计划的重视,师资选课的倾斜和良好的硬件设施更令她心驰神往。“我相信,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我都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遗憾后悔”。

文艺与体育:装点高三夜空的星星

王一竣从六岁开始学习琵琶,在数不清的笑与泪中收获了成长的礼物。指尖被冰冷的钢丝弦刻下伤痕,指腹上的茧一层层地生了又褪,捧回过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大赛全国一等奖的水晶杯,也曾在与时间和学业的纠缠中想过放弃……和很多同学一样,王一竣最初学习一门乐器并不是自愿的,然而熬过岁月一轮又一轮的检验,蓦然回首时惊觉,原来和它们结缘是自己一生的幸运。王一竣很感谢琵琶让自己在学业之余不知不觉中培养起对文艺的热爱和才能,让她迈出参加主持海选的第一步,敢拿起相机独自进行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敢开启学习吉他这一新乐器的课程,而且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成果。

清华重视体育,也给王一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年前的王一竣,是一个对体育课充满恐惧的典型“体困生”,看见跑道就畏缩不前;然而在一个暑假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后,经过一年在操场上不分寒暑的挥汗如雨,她克服了自认为“体质差故体育差”的心理,以实际行动和成绩证明:没有人天生就不擅长体育,习惯在赛道旁加油助威的人也可以走上起跑线蓄势待发。更有意义的是,在烈日和寒风的交叠中奔跑后,她开始对体育怀有最亲切的热爱:满心期待高一军训的魔鬼训练,在体育课解散后缠着老师学拳,拉上厉害的同学一起占领乒乓球桌,跟着篮球初级班的小弟弟们在暴晒下练习运球……高三晚自习后的深夜跑操,每当最后一百米弯道冲刺,她都很享受全身心向前奔跑的感觉——焦虑和烦恼随流动的空气从耳边呼啸而去,留在眼里的只有梦想与远方。

“无体育,不清华”,即将步入清华园的王一竣,对浓厚的体育氛围无比向往,希望在一次又一次对体力和毅力的挑战下,遇见更不可思议的自己。

王一竣参加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大赛

心有家国:扎根在强基的外交梦

王一竣的外公曾经是地空导弹部队的操纵手,立下两次一等功的他,把青春完完整整地播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上,南征北战,隐姓埋名。服役时,他为严守最高机密,几年音讯全无,家书寥寥;退役后,他为一句军中誓言,深藏荣耀过往,素衣还乡。如今,王一竣的外公已去世三年,然而他的家国深情早已深深扎根在王一竣的心底,让她深刻地体会到,青年就应该将满腔热血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不问前程,不计得失——这样的青春是伟大的。深受家庭红色氛围的影响,王一竣渴望为国发声,从小就播下了外交梦的种子。“‘文装的解放军’的历史定位使我向往,‘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要求予我启迪,我想,若要成为当今中国需要的外交人才,强基计划将会成为我的逐梦基石”。

在七月初赴京参加清华强基面试时,王一竣再次前往外公曾服役的营史馆参观,与三年前的造访相比,无限敬仰之外又多添一层感悟:“先辈于戈壁荒漠开天辟地的精神时时予我以激励,在另一个时空里,我会将外公那份家国深情传续下去,在当代祖国需要的基础学科俯首深耕,在新的领域成就同样充满意义的青春”。

王一竣在北京参观英雄二营营史馆

“请为奋斗路上的自己、

无限可能的青春写下诗篇

愿再拾起时仍是少年”

这是2020年清华暑校三行诗

创作大赛的第三个主题

彼时的王一竣即将步入高三

写下了

“愿少年铭年少愿,

登高山知山高登,

志国家效家国志”

的《愿少年》

勉励自己无畏山高水远

永怀滚烫的梦想

这三句向前读如此

从后读也如此

寓意少年心性,始终如一

如今,这句话

也送给所有一字班的少年们

愿你们不忘初心,登高千里

胸怀凌云之志

寄祖国一份深情!

往期报道

暑假去哪儿?行万里路!

高考前两个月被迫休学,励志女孩终于圆梦清华!

他是追逐“星辰大海”的清华少年!

点击查看��

来源 | 招办

原标题:《外公为国隐姓埋名,她考上清华读基础学科,愿传续家国深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