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袁氏旧宅 | 一世戎马一段家族兴衰

2021-08-20 20: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有人说,天津是一本中国近代历史教科书,此言不差。

万国建筑、人文荟萃,从影响世界的平面媒体、引领全国视野的现代音乐、中国话剧的北方摇篮、中国电影第一城、通俗文化的“聚处”视角来看,天津,可以“聚天下之粟,致天下之货”,亦可以“艺绝天下之姿”。

当然,如果你非要在这历史洪流截取一段最为人所感叹的城市记忆,我想非天津意风区莫属。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在洋楼旧居中,倾听中国百年风云。

袁氏旧宅

袁氏旧宅位于海河东路39号。该楼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其管家袁乃宽以廉价在奥租界金汤二马路(今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海河之滨买到地基一块,占地5.714亩(3109.35平方米)。

袁氏旧宅是一座十六至十八世纪德国风格的小洋楼,分主次楼,主楼平面为“L”形三层砖木结构,局部设地下室。

袁氏旧宅外部

从外部看,它的风格是属于中世纪“罗马风格”的演变,掺进了日尔曼民族的建筑手法。集中的堡式平面布局,塔楼高耸,红色的陡坡屋顶,坡面檐口处开设老虎窗。

屋顶正脊中间,建造了一座精巧玲珑的采光亭。亭顶是红色,呈扣钟状,系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建造,面外形又比意式建筑增加一道反向曲线,形成德国建筑的独特风貌,在天津建筑中颇为难得。

袁氏旧宅内部

从内部结构上看,入口处建四层塔楼,门廊方柱与圆柱相结合,底层有大客厅、书房、餐厅等,客廊外有柱廊,二层为卧室。全楼大小房间20多间。

主楼东侧有二层楼,上部有一个拜占廷风格的小尖穹顶,与塔楼相互映衬,饶有情趣。屋内筒拱连券,图拱垂直相交或并列。楼梯反向而上,灵便壮观而又有气魄,为德国民族建筑的特色。

袁世凯

袁氏旧宅不仅外观气势雄伟,做工精细,结构独特,而且楼内楼梯转角处都有可藏身处。二楼暗设小门,由小门内可直通地下室到后花园,这是当年建楼时,为防范意外的措施。

尤其奇特的是,建楼时楼前恰值海河河流回旋处,每值春夏登楼顶俯瞰海河,朝夕都可以看到回旋的海河潮水涨落,恰似“百川朝宗”,在当年来说实为风水宝地。

袁乃宽

袁世凯在1916年6月忧郁而死。当时此楼尚未完成,至1918年该楼竣工,所以袁世凯未能进住。该楼由袁世凯族系亲侄袁乃宽经营管理,后由南京财政部直属统税局占用。

“七·七”事变后,敌伪“津海道署”曾设于此。1997年6月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站练兵园

2010年6月,天津,小站练兵园。袁氏家族的三十多位成员在这里相聚,这是他们自2009年9月后的又一次聚会。上一次他们相聚的地点是袁世凯的家乡河南项城;这一次他们选择了袁世凯发迹之地——天津小站。

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此督练“新建陆军”,小站练兵,揭开了清军编练近代化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军制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这里,也是袁世凯仕途的转折点。

甲午战争海上图

袁克文

出生于1928年的袁家楫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小儿子,对于自己的祖父,他没有见过,但命运却受其影响。

不止是他,袁家第二、三代子孙中几乎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曾因“袁世凯”三字发生过一些改变。如今,袁世凯的第二代已全部故去,第三代的男孙中,也只有三人还在世。

袁家的第四代、第五代对于袁世凯已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了,除了他所给予的血缘,对于父辈、祖辈曾经历过的那些或苦难或荣华的日子,他们与其他国人皆是观者。但他们还是秉承着袁家人的一些共性,袁家楫说,袁家人性格上都有一些特点,比如果断、善于交朋友、办事能力强、遇事沉着。

几十年来,他们听周围人关于袁家的众多言论,却没有人动气的。因为他们知道,时间会冲淡一切。世人只会记得一刻历史瞬间。

文章来源:历史钩沉--河北区名人旧居概览

责编|陈丹烨

原标题:《袁氏旧宅 | 一世戎马一段家族兴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