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末了,只想看大猫子

2021-08-22 15: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非洲的青山 看理想

前段时间,我们介绍了陈见星(笔名“非洲的青山”)的故事。

12年前,他在驻坦桑尼亚使馆的工作任期即将结束时,选择辞去工作,留在非洲,过上了与野生动物朝夕相处的生活。动物的世界里保留着生命最质朴的样子,令不少读者动容。

今天,我们想继续讲讲青山的非洲故事,而这次的主角是——猎豹。

青山常年驻扎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内有很多家科研机构,猎豹研究中心是其中之一。

猎豹研究中心的工作量很大,但人手太少,于是2017年之后,他就帮研究中心担负起了寻找猎豹的工作,收集一些塞伦盖蒂内的猎豹信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猎豹的喜爱与日俱增。

猎豹身上有一种优雅而坚韧的气质。虽然是草原上很弱势的食肉动物,生存比狮子更艰难,但猎豹能以一种不挣扎、不放弃的姿态应对这些艰难,坚持自己的姿态。

而且,在长时间的追踪和观察中,青山也和许多猎豹建立了充分信任的关系,这样的信任里有一种动人的纯粹。

青山说:“我和一只陌生猎豹建立互信只需要安静地共度一个下午,但跟一个陌生人则需要一个月或更长,甚至永远不可能。”

在这颗星球上,每一种生灵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式来应对生存的不易,动物的寂静生活里,或许藏着笨拙的生命谜语。

讲述 | 非洲的青山

来源 | 《像动物一样生活:非洲野生动物观察笔记》

(文字经删减编辑)

1.

猎豹是在刀尖上舞蹈的动物

猎豹是一种独特的猫科动物,它能够跑出每小时110公里的速度,其他猫科动物都没它这么快。

猎豹为什么进化出这么高的速度呢?因为斑鬣狗、狮子、花豹会在夜间活动和捕食。猎豹为了避免与它们展开食物竞争,也为了防止捕获的猎物被斑鬣狗、狮子抢走,就通常选择在白天捕猎。

白天捕猎有一个问题是,草食动物会更容易发现捕猎者,草食动物的视力跟人差不多,白天看得很清楚,而且草食动物总是集中成一大群活动,这就意味着猎豹必须在众目睽睽之下正面出击,靠凌驾一切的速度才能追上猎物。

别的食肉动物基本在夜间出击,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接近,然后突然杀出,用偷袭的办法抓到猎物,所以不需要跑得特别快。

狮子只能跑出50公里的时速,花豹60公里,斑鬣狗45公里,狞猫和薮猫40公里,胡狼60公里,都远远逊色于猎豹。

猎豹把速度进化到了极致,为此它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为了在奔跑时尽量伸长前肢,加大步伐,它居然退化掉了锁骨,这样使得它的前肢没有足够的力量,无法与草原上同体型的食肉动物搏斗;

比如猎豹在高速奔跑时需要呼吸大量的氧气,它们的鼻子发育得比一般猫科动物更大,但这样就压缩了口腔的面积,致使它的嘴张开的幅度不如狮子老虎,咬合力不强,很难单独杀死比自己体型更大的猎物;

再比如,猎豹为了奔跑时抓地牢固,爪子变得无法自由伸缩,它的爪子起到了跑鞋鞋钉的作用,但这就让猎豹无法像有的猫科动物比如花豹那样能够爬树,它不能把食物拖到树上享用,导致辛苦捕猎来的食物经常被别的食肉动物甚至秃鹫抢夺去了。

这些代价就使猎豹成为了草原上最弱势的食肉动物。

尽管弱势,几十万年来,猎豹依然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混得风生水起,原因就在于它电光石火般的极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塞伦盖蒂狮子研究中心负责人Craig Packer说过,猎豹是在刀尖上舞蹈的动物。巨大的生存压力并没有压垮它那柔弱的身躯,反而锻炼出坚韧而优雅的品性。

2.

和一只猎豹相互信任,只需要一下午

猎豹曾经遍布亚非大陆,它们的踪迹从印度的西部到伊朗,穿过阿拉伯半岛,一直延伸到整个非洲。

然而,由于人们肆无忌惮地捕杀和栖息地的减少,现在全世界的猎豹数量已从50年前的10万只,锐减到7000只左右。

1960年之后,亚洲猎豹几乎再也看不到了。生活在非洲的猎豹也举步维艰,它们的栖息地萎缩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现存的猎豹主要生活在塞伦盖蒂东南部的短草平原上。

在塞伦盖蒂工作的最初几年,我以跟踪观测狮群为主,但对猎豹的喜爱也与日俱增。

猎豹其实是一种敏感而羞涩的动物,大部分猎豹对于车辆和人会保持高度警惕,如果有车辆靠近它们,它们会立即跑开或者把全身埋伏在草丛中,只露出一个小脑袋探望。

然而,在塞伦盖蒂东部草原上,有一只母猎豹第一次对我和我的车表现出了不害怕,甚至允许我的车停靠在她身边5米以内。

我给这只美丽的母猎豹取名希拉,希拉在当地语中是“美女”的意思。

希拉

从2015年算起,我跟踪拍摄她有二年多的时间,她似乎完全接受了我的存在,满不在乎地在我的车轮边伸展打滚,露出洁白柔软的肚皮,这是猫科动物表达信任的方式。

我跟她最开始熟悉起来应该是那一天——那天下午4点多,她安静地趴在草地里休息,周围也没有其他人和车辆,只有我和她。

我轻轻地推开车门,蹲在车轮边,拿出相机给她拍照。她看到了我,并不躲避,反倒是毫无顾忌地在草地上翻来覆去。我一口气拍了几千张她的写真,一直到太阳落下,还意犹未尽。但她得寻找合适的睡觉场所了,于是她站起身,回头看了我几眼,悠闲地离开了。

青山老师第一次和希拉相处

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我隔三岔五就能够见到希拉。

她在的区域很少有嘈杂的游客,我们有很多单独相处的时间。有时候,我坐在车里看书喝咖啡,希拉就蹲在车的阴影下乘凉。一边发出小猫一样的呼噜声,一边舒展着修长的身体。

在一天中最炎热的时间,希拉甚至会跳到我的车上来休息。她有时轻盈地一跳,到我的车前盖上,然后再一窜,钻到了车梁下,躲在车梁的阴影处享受凉风。

有时离得太近,我甚至能看到她的胸腔在急速地起伏,听到她鼻孔里传来细细的呼吸声,她那长长的尾巴就垂在我的眼前,有时竟然会扫过我的脸颊,给我一种毛茸茸的感觉。

我们俩就这么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安静的下午。

希拉在车顶棚下乘凉

2016年2月,希拉生下了4只幼崽。小猎豹刚出生时,眼神呆萌,叫声细柔,几乎用一只杯子就能装下。

我不知道希拉的丈夫是谁,母猎豹都是独身主义者。它们一般会在和公猎豹交配完之后就离开,独自承担养育幼崽的任务,猎豹妈妈可能是塞伦盖蒂最辛劳的动物。

希拉生了小猎豹之后,就再没有时间跳到我的车上乘凉了,她每天都要出击捕猎,产奶喂养幼崽。她的猎食技巧很高,一旦锁定了目标,几乎手到擒来。希拉主要抓捕幼汤姆逊瞪羚和野兔,有时候也抓格兰特瞪羚。

小猎豹长得很快,大概二周大时,就能撒腿飞奔了。他们的好奇心十分强烈,会对着一段枯树桩、一块水牛头骨甚至我的相机研究半天。

有次我拍摄时不小心将摄影豆袋落到了草地上了,那四只小猎豹一齐冲过来,争先恐后地叼起豆袋就跑,好像把豆袋当成了一件猎物。还有一天,我试着把相机放在地上,四只小猎豹又闻又舔,摆弄了半天,希拉则趴在附近的土堆上,平静地望着它们和我。

3.

猎豹的“弱德之美”

在塞伦盖蒂,小猎豹的天敌很多,小猎豹一岁前的夭折率高达83%。

希拉母子遇到过的最大的敌人是狮子。

有一天,希拉母子正走在路上,没想到前面的树丛里趴着一只雌狮!雌狮见到希拉和孩子们,一下就站起身来,低着头,紧盯着它们,前腿肌肉隆起,似乎马上就要冲过来。

希拉也发现了那只雌狮,一下子就紧张起来。雌狮或许追不上希拉,但希拉的四个孩子还没有足够的速度和体能,很可能遭到屠杀。

因为这个原因,希拉没有转身逃窜,只是张开嘴巴,露出一排细牙,朝雌狮示威,与此同时,她用自己的身体打着掩护,催促着孩子们朝草原的开阔地带撤退。

每退两步,希拉就回头盯着雌狮,继续露出示威的表情。雌狮被她的举动弄得有点懵,傻愣愣地站在原地。

双方就这样对峙了十来分钟,希拉才终于慢腾腾地退到距离母狮500米以上了,这才撒开四腿奔跑起来,四只小猎豹得救了,高兴地在妈妈身后跳跃奔驰。

但好景不长,一个星期后的夜里,希拉母子还是遭到了斑鬣狗的袭击,一只小猎豹没有逃脱,被杀死了,另外三只小猎豹幸免于难。

两天以后,我看到希拉带着剩下的三个孩子迁移到塞伦盖蒂最东部的草原上。这里的斑鬣狗和狮子的数量不多,小猎豹所受的威胁要小一些。

在草原上这么多野生动物中,带着小猎豹的母猎豹生存压力是最大的。母猎豹们独自抚养孩子,却不因为艰辛苦痛就放弃了自己的职责。无论草原生活多么险恶,母猎豹们还是自己挑起养活全家的重担。

我常跟人说,我在猎豹身上看到了一种叶嘉莹先生所说的“弱德之美”。

所谓弱德,就是当外界的压力如山来时,不拼命挣扎,也不自暴自弃,而是选择默默的承受和忍耐,坚守自身的品德,经过漫长的考验,最终完成自己的使命。猎豹在生活中,在面对各种压力或者压迫时就是这样做的。

如果你恰好在日落的时候见过猎豹的身影,你会对我说的“弱德之美”更有体会。

夕阳西下,希拉蹲在高高的白蚁山上,落日的余晖会把她身躯勾勒上了一道金边。她蜷缩起修长的后腿,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圆圆的小脑袋左顾右盼,长长的尾巴勾起来,配合她的身体成了一个S形。

所有见到她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猎豹真美!但这种姿势是在压力下做出的,是为了更好地发现猎物或敌人,并非代表着轻松快乐,在我看来,这就是"弱德之美"。

4.

她知道我一定会帮她赶走这些斑鬣狗

一切的忍受和承担是有意义的。等到2017年雨季时,角马群又回到了塞伦盖蒂东部草原,希拉的三只小猎豹也都已经长到一岁,她把他们养得体格健壮,精力充沛。

小猎豹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兄妹仨经常离开希拉,跑到塞伦盖蒂和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的交界处玩闹。

我担心他们受到马赛人的攻击,经常开着车跟着他们身后。他们已经学会了自己捕猎,即使离开了希拉,每天也能抓到一两只野兔或小羚羊;他们也学会了自己寻找庇护所,会跳到岩石山上待上大半天。但过了两三天,他们又会回到希拉的身边。

但日子不会这样继续下去,在小猎豹们快16个月大的时候,两只小公豹的体型已经长得比希拉更大了。希拉也即将再次进入发情期,她必须把孩子们从身边撵走。尽管小猎豹们一百个不愿意,但分离的时候还是终于到了。

有一天希拉显得烦躁不安,攻击性十足,一旦孩子们靠近,她便露出凶猛的神情,甚至朝它们猛扑过去。小猎豹们不知所措,他们还没准备好和妈妈分开,只能依依不舍地跟在希拉身后,保持100米左右的距离。

希拉蹲下休息,他们也蹲下来,希拉站起走动,他们也跟着走动……如此再三。一周之后,我看到希拉终于甩掉了它们,独自朝塞伦盖蒂的中部走去。三只小猎豹仍然留在草原的东部。

在跟妈妈分开之后,小母豹没过多久就跟两个哥哥分开了,开始了独闯天涯的生活。她长得跟希拉一样眉清目秀,每次见到她我都感到亲切,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

有一次她和希拉在草原上重逢,母女俩站在一起时,我几乎分辨不出来,唯一的区别是小母豹脖子上的毛蓬松一些。

希拉母女

但遗憾的是,2017年12月以后,希拉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她也许离开了经常活动的区域,也可能遭遇了不测,塞伦盖蒂的猎豹的寿命通常只有5-6岁。

不过,她的女儿我还是经常能见到,我只能把对希拉的怀念都倾注在她的身上,我用小希拉这个名字称呼她。

小希拉是在我的眼皮底下长大的,简直把我当作了亲人。每当我开车靠近,她都会灵巧地跳上我的车梁,骄傲又羞涩地蹲在我的面前,用圆圆的小脑袋四处眺望,她的眼睛是琥珀色的,闪闪发亮,有时候嘴巴微微张开,会露出一对白白的小虎牙。

虽然我非常喜欢小希拉,但我从来没有摸过她,毕竟她是一只野生猎豹。

小希拉

有一天,小希拉居然利用我的车作掩护,出击捕捉了一只瞪羚,我想这只可怜的瞪羚一定死不瞑目,它没有料想到猎豹会埋伏在我的车上。

时间长了,我也会担心她会过分依赖我和车,我不再让她长时间待在我的车上。不过初出茅庐的小希拉总能给我惊喜,她的捕猎能力似乎比她的母亲还要强。

我曾经见到她在距离一群瞪羚100米就发起了攻击。奔跑的时候腰身像弹簧一样伸缩,尾巴像旗杆一样摇摆,四爪腾空,尘土飞扬,电光火石一般疾速冲向了瞪羚。

瞪羚还没反应过来,小希拉已经近在眼前了。生死关头,瞪羚们吓得撒蹄狂奔,都快飞起来了。但小希拉只用了十秒钟就追上了其中一只瞪羚,伸出前腿,轻轻一勾,就把瞪羚扫在了地上,就势咬住了瞪羚细长的脖子。

一天上午,小希拉又一次捕猎成功,正在埋头享用她的猎物。我看到两只斑鬣狗朝这边快速移动,它们一定闻到了血腥味,要来抢夺小希拉的战利品。

这时是小希拉最脆弱的时候,猎豹捕猎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体能。如果在还没恢复过来的时候就遇到敌人,不能及时逃脱的话,弄不好她会被斑鬣狗杀死。

因为猎豹在塞伦盖蒂已经属于濒危动物,我的车得到了塞伦盖蒂猎豹研究中心的授权,允许我在斑鬣狗即将攻击猎豹时可以开车赶走它们。

所以我启动车子,朝斑鬣狗开过去。两只斑鬣狗被吓了一跳,就在我的车快要撞上它们时急忙调头逃走了。我一直把它们赶到了离小希拉很远的地方,确保它们不会再返回。

当我再调转车子回到小希拉身边,出乎我的意料,小希拉居然眼皮都不抬,还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羚羊的肉,她似乎完全不在乎刚才的斑鬣狗。

难道说,她知道我一定会帮她赶走这些斑鬣狗吗?我正在困惑,她抬头望了我一眼,眼神中全是温柔。在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这就是一种默契。

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这是一种被一只野生猎豹完全信任的感动,无与伦比。

小希拉

再后来,2019年8月底以后,和妈妈希拉一样,小希拉也消失了。猎豹研究中心的同事Dennis说,小希拉可能怀孕,正躲在某个安全的地方养胎。

我也开始跟踪另一只名叫海伦的母猎豹,看着她生下了六只幼崽,也像呆在希拉身边一样,每天都在海伦母子身边转悠,防范斑鬣狗的袭击。

但就像所有猎豹妈妈会碰到的伤心事一样,一个月后,海伦的一只幼崽也死去了,她还剩五个孩子。

这五个孩子对我的车也一样好奇,一旦我靠近,就会跳到车轮胎上玩耍,等它们再长大一些,应该也会和小希拉一样,跳上我的车顶。

本文内容整理自看理想App节目《像动物一样生活:非洲野生动物观察笔记》7、8期,经编辑删减,完整内容请收听音频。

本文图片由非洲的青山提供

原标题:《周末了,只想看大猫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