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长激素:颜值时代的“板蓝根”

2021-08-24 14: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芦依 远川商业评论

似乎每隔几年,生长激素的滥用问题及其略带灰色的销售网络就会被舆论拉出来批评一遍。

2013年8月,《中国经营报》、《证券市场周刊》接连发文,指出生长激素龙头企业长春高新的销售模式是让患者在公立医院开具处方然后到小医院拿药,这过程可能会让医生赚回扣。

2016年,湖南的儿科医生向媒体曝光生长激素在当地存在滥用的情况。

今年8月4日,新华社记者发表了一篇名为《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的报道,讲述了部分家长由于对孩子身高有焦虑,每年花几万块钱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文中还指出,“国内一家生长激素龙头企业,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其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收入90%以上都来自生长激素相关产品”,而且存在医药代表用高额回扣来引诱儿科医生滥开处方等问题。就差直接报长春高新的身份证了。

资本市场反应很快,文章一出,第二天就把长春高新的股价砸了个跌停。

但在多年的质疑中,长春高新已经成了千亿市值的大公司,而它的财富密码正是其子公司金赛药业。金赛药业从事生长激素研发,2020年为长春高新贡献了超90%的利润,且金赛药业每年贡献的利润已从2001年的0.33亿增至2020年的28亿,增长近百倍。

在国内生长激素市场,金赛药业市占率高达78%,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龙头。

那么问题来了:

1. 为什么生长激素市场规模的增长会如此显著且持续?

2. 生长激素为什么会被滥用?

生长激素,俗称“增高针”,主要应用于儿童的矮小症治疗,其市场渗透率较低。2020年,平均患者数量约为17.8万人,而治疗人数仅占5.7%[1]。儿童生长激素只能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等,不能擅自扩大治疗范畴。

生长激素主要分为粉针、水针和长效针三种。金赛药业是国内最早研发使用生长激素的企业,且布局最全。

(图片来源国元证券)

三种针剂各有优劣。从疗效来看,粉针效果不如水针和长效针。从使用频率来看,长效针只需每周一次,而其他需要每天使用。但长效针价位偏高,大多需要长期治疗的家庭难以担负,因此水针成为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水针堪比金赛药业的扛把子产品,过去一年金赛药业的28亿净利中,光水针就贡献了超70%。而粉针和长效针合计占比在20%左右。

(金赛药业推出的生长激素长效针“金赛增”)

由于生长激素只有三种针型,产品的同质化很高,迭代也比较慢。长春高新之所以成长为行业龙头,靠的并不是生长激素本身,而是产品之外的能力。

(1)“销售+渠道”才是硬实力

酒好也怕巷子深,用在医疗消费品上再合适不过了。在渠道和销售的双重加持下,一些产品甚至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生长激素,就是一个需要强推销、重渠道的医药消费品类。

由于大型公立医院受到“药占比”、药品招标采购等政策的限制,其开药量及规格剂型无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因此患者大多在公立医院首诊开具处方,在院外门诊药店拿药[2]。

由于上述特性,生长激素的销售重点并不在公立医院,而是其他医疗机构。像长春高新在公立医院的渠道只占不到30%,超过70%都是合作的医疗机构,未来合作机构的比例还会提升。

当前,包括长春高新在内的生长激素企业,都在寻求与门诊机构的排他性合作。可以说,在院外销售主导的医疗消费品赛道,谁能把握“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渠道,谁就占据了行业的话语权。

长春高新与从事儿童生长发育的健高儿科交情不浅,这家有15家分店的连锁医疗机构已经是其战略合作伙伴。长春高新还在内部调研时指出,会向爱尔眼科学习,同时发展公立和民营渠道。

但长春高新合作的一些民营小诊所,带来了“科室合作”的争议。

《证券市场周刊》曾对长春高新2009年来的客户进行梳理,发现前五大客户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民营门诊部、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或者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下属医院。文章直指长春高新合作门诊体量小,与其报表所述的千万元营收贡献不符[3]。

为了增加话语权,长春高新还重金砸向销售。2020年公司在销售上花了25.82亿,而同期的研发费用只有4.75亿,尚且不及销售费用的1/5。

不过,虽然公司渠道铺设广、销售砸钱响,但人口生育率给长春高新带来了新的危机。

2021年的一次机构调研显示,子公司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销售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占其销售收入六成以上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4]。但近年来一二线城市的生育率骤降,这给做儿童生意的金赛药业带来危机,转战出生率更高的下沉市场,或者开辟成人生意成为新的选择。

(2)隐针笔:让儿童接受打针

“矮小症”及生长激素用药属于慢病管理,其平均治疗周期往往要一年多。90%的患者都因治疗流程繁琐而半途而废。那么,如何让孩子接受长期打针呢?

2016年,金赛药业推出了全球第一支隐针电子注射笔。传统的粉针需要注射器,孩子往往会被打针劝退。而使用电子注射笔,不仅减少了儿童打针的恐惧,还将原来流程从13步减少至4步,操作更为简单。

(图为隐针电子注射笔与注射器的区别)

在三款针剂中,水针是唯一可以搭配隐针笔的产品。也难怪水针会卖的最好,毕竟花最多的药钱,也得孩子愿意坚持才行。

人们的身高焦虑从电视购物时代就已经彰显。彼时,电视广告里循环推销着增高药、增高鞋垫等长高神器。而今,本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生长激素,也大量流向了身高焦虑的人们,成为家长们“拔苗助长”的神药。

那么,为什么生长激素会被滥用?这离不开企业的推波助澜,更离不开社会审美的风气变化。

(1)“家长买、孩子用”的产品天然可以涨价

在知乎上有关生长激素的讨论中,有家长曾花10万元让孩子长高9厘米,也有人花了48万只长了1厘米。

有专家指出,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治疗,因制剂不同、体重和敏感性不同,每月费用在3000元至15000元之间,往往需要注射2至5年。无论效果如何,对普通家庭而言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但家长通常是苦自己不苦孩子,所以儿童用品才能坐地起价。

像防近视爆款产品“OK镜”,价格动辄上万。OK镜厂商欧普康视2019年毛利率高达91%,被投资人称为“眼科茅台”。在儿童产品赛道上,各种暴利、智商税产品已经不胜枚举。

也正是因为这种暴利,生长激素厂商都在有意激发、或引诱家长对孩子的焦虑。

《半月谈》杂志曾在暗访中发现,医院有些医药代表穿着白大褂向家长推销生长激素,劝说其为4岁孩童打激素,而且要打2-5年时间。新华社也报道,生长激素药厂和医药代表也会用高额回扣来引诱儿科医生给孩子滥开生长激素处方。

这种灰色地带往往屡禁不绝。

(2)颜值时代下的审美焦虑

2016年,知名儿科教授叶义言曾曝光长沙贝诺医院对儿童滥用生长激素,直言“由疾病导致的儿童身材矮小症其实并不多见”。

但随着社会审美越发一元化,整容成网红脸还不够,连身高也可以“揠苗助长”。这种风气也助推了国内外厂商探索成人生长激素的应用。

在美国每年有约30万成年人用生长激素来抗衰老和增肌[1]。而在国内,长春高新称生长激素在成人适应症上有很大市场潜力,并会推进生长激素产品未来在大龄女性备孕、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抗衰老、医美等方面的合规应用。

专家对生长激素的滥用早已示警,称其或会给使用者带来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即便厂商推出了合规产品,追求极致美的人们也难保会打开“潘多拉盒子”,将生长激素作为一种消费品,滥用伤身。

总而言之,孩子长高、女性抗衰、男性增肌,种种医美属性让长春高新跟华熙生物、爱美客等公司一样,成了“东亚审美焦虑etf”。

自5月以来,集采传闻和央媒批评让长春高新股价一路下行。金赛药业创始人金磊的频繁减持,也连累了股价,引发投资者不满。

作为金赛药业实际的掌舵人,金磊与长春高新的故事可谓是始于投契,归于“同床异梦”。

1996年,刚获得美国生物学界至高荣誉“克莱文奖”的金磊归国,想在生物科技领域施展抱负,却苦于没有资金创业。而另一边,资金雄厚的长春高新需要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双方一拍即合,合资成立了金赛药业。其中,金磊以技术入股持股24%,长春高新持股70%,另一自然人林殿海持股6%。

虽然长春高新持有金赛药业70%股权,属于绝对控股,但金赛药业实际的掌舵人一直都是金磊。

在金磊带领下,金赛药业成为业内龙头,也成为长春高新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可他本人却一直是金赛药业总经理,并未在母公司长春高新担任职务。

对于长春高新而言,如何把这块聚宝盆真正收入囊中才是重点。2012年,长春高新曾计划收购金赛药业30%的股份,但因交易价格没谈拢终止。金赛药业也曾在2017年寻求新三板挂牌,后因监管等因素放弃。

终于在2019年,长春高新以56.37亿元收购金赛药业29.5%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到99.5%。但金赛药业与长春高新似乎仍然不是一条心。

去年9月,金磊在调研会上透露公司2021年的业绩展望从增长35%下调至25%,他还透露年底自己会做减持,此举让长春高新的股价盘中跌停。

长春高新对此解释称,因2019年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安排,金磊产生了近10亿的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需要不断减持套现来交税。

从股票解禁开始金磊进行了多次减持。长春高新公告显示,从去年12月至今年5月金磊以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809.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997%。

虽然交税的理由情有可原,但这种对公司业绩“悲观”的做法引发投资人质疑。在全资控股金赛药业之后,长春高新还要发愁的,更多还是如何保证股东的利益一致性,让大家真的劲往一处使。

男人的面子、女人的颜值、老人的健康、孩子的未来,可谓消费品投资的四大黄金法则。

但在新能源汽车面前可能都是渣。

毕竟,一口气喝不完一瓶茅台、去颈纹的嗨体要打三五次才有效果、保健非一日之功、打针也不能立刻长高,但电动车时速从0到100只需要几秒。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1] 生长激素龙头地位稳定,疫苗板块未来可期,国元证券

[2] 生长激素龙头,疫苗板块未来可期,东方财富证券

[3] 长春高新:小门诊支撑的百元股神话,证券市场周刊

[4] 全国2.5亿青少年都得打生长激素?为何今年生长激素大卖,健识局

[5] 集采隐忧背后,生长激素靠“滥用”生长,界面新闻

[6] 生长激素空间还有多大?重点推荐长春高新等,东吴证券

原标题:《生长激素:颜值时代的“板蓝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