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夏天容易腹泻,吃了药还不管用?

2021-08-26 08: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很多人都有夏天拉肚子的经历:

吹空调着凉拉肚子、吃点冰的拉肚子、下个馆子拉肚子……

好像这肚子一到夏天就变得格外脆弱。

(来源:网络)

为何夏天我们的肠道如此脆弱?拉肚子后怎么快速复原?今天这份“夏日呵护肚肚指南”请收好。

首先咱们先来弄清楚什么样的拉肚子才是真的腹泻:

腹泻在医学上有着明确的定义。

一般认为,每天大便3次以上,整天大便总量大于200克,并且大便含水量超过85%,则认为是腹泻;

如病程超过3周则可称为慢性腹泻,3周以内称为急性腹泻[1]。

(来源:网络)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拉肚子都是腹泻。如果自己的症状符合腹泻的定义,那就得及时找医生进行治疗了。

今天咱们说的是日常的拉肚子,夏天容易拉肚子,主要就是以下这几点原因:

贪凉导致的肠道紊乱

夏天气温较高,人们普遍食欲差,都喜欢喝一些冰镇的饮料、水,或者吃一些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而且,夏天常常吹空调,这种外界的冷刺激变多,容易诱发肠道蠕动,进而导致拉肚子。

夏季食物更易变质

夏季气温高,食物也就更容易变质。

家里吃不完的饭菜、隔夜的西瓜水果都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细菌以及细菌的毒素进入人体内,会促使肠道分泌大量的肠液,从而导致水样的便便。

(来源:网络)

中暑后的胃肠道症状

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高强度户外活动,不少人会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常见表现,有些人还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胃肠道症状。

夏天容易拉肚子的原因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它引起的后果可不容小觑。

在腹泻严重时,除了身体不舒服、控制不住身体的“洪荒之力”,还要担心以下腹泻的并发症:

身体水分大量流失,造成水电解质失衡,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的症状;

腹泻时通常食欲下降,能量摄入不足,会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眼前发黑等低血糖症状;

中老年人腹泻时要格外担心心脑血管意外,当身体基础素质不好的中老年人身体处于脱水状态,体内血容量减少,血黏度增加,血流缓慢,很容易导致血栓形成,阻塞心脑血管,进而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塞等。

(来源:网络)

拉肚子最折磨人的一个点是:

时刻让人纠结到底该不该吃点东西。

一方面拉肚子容易让人体虚,不吃就没力气、心悸头晕;吃东西吧,又为接下来的无限跑厕所提供了原材料……

那腹泻后到底是该“禁食”还是“进食”呢?

一般来说,在腹泻比较严重时可以暂停进食,免1-2顿。

如果出现脱水,医生会给予静脉营养,比如说输入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电解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等来补充身体营养。

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补液盐,以防止出现身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2]。

当拉肚子的症状逐渐减轻时,要及时补充食物,以防出现营养不良、虚脱的症状。

此时的饮食一定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吃一些油腻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肠道的负担。

虽然夏天拉肚子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下面几种情况尽快就诊:

出现了上吐下泻、不能进食、发烧等情况,考虑可能是细菌病毒引发的肠道疾病;

腹泻情况比较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合并有其他症状的腹泻,比如说严重腹痛等,可能是胰腺炎、阑尾炎等,不能单纯当作普通腹泻对待。

另外一些不那么严重的情况,比如轻微拉肚子,可以自行吃蒙脱石散类的药物缓解。

在拉肚子的情况缓解后,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

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功能、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可以在早上空腹时或者是随餐一起服用,服用时水温不宜过高。

同时需要注意,益生菌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以免形成依赖性、抗药性。

在这里知妹还要提醒大家,腹泻时不需要立即服用抗生素,90%的腹泻可自行停止。如果随意使用抗生素,很容易扰乱肠道菌群,影响肠道健康。

审稿专家:李乾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06):64.

[2]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临床儿科杂志,1994(03):148-151.

【主创团队】

作者:郭晓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