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猪食论”引发思考:互联网时代,人更聪明了,还是更蠢了?

2021-08-27 08: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杨美云 39深呼吸 收录于话题#健康新知24个

“爱的魔力转圈圈,想你想到心花怒放黑夜白天……”

“被我的可爱咬一口,灵魂都失重……”

躺在沙发上,指尖飞速地在手机上滑动,看着屏幕上的视频,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感动哭泣,时而愤怒生气……

这是不是平时刷抖音的你?

日刷抖音三百条,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萌宠、美女、吐槽,各种题材的内容,被压缩成一条条十几秒的视频,一旦沦陷,便令人难以自拔。

如今,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碎片入侵战”,正伴随着洗脑音乐走进亿万人的生活,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短视频的猛烈抨击。

01

腾讯副总裁:刷短视频是吃猪食!

网友:骂谁是猪?

6月3日,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腾讯副总裁孙中怀发表了惊人言论:“现在短视频平台的个性推荐实在太强大了,你喜欢‘猪食’,看到的就全是‘猪食’。”

此言一出,网友纷纷表示自己有被“内涵”到:若说短视频是猪食,那刷短视频的人,不就成了猪吗?

“猪食”论调,一语三关,既拉踩了对手,抹黑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还得罪了用户: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人,既知悉天下事,又会玩手机,怎么可能会是“猪”呢?

02

“猪食论”引发的思考:互联网时代,

人更聪明了,还是更愚蠢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天的变化,只要周围有wifi,手机有流量,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信息汪洋中获取最新知识,成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才”。

明明更“博学”了,却被人以“猪”、“低智”等词汇加以调侃,这不禁让人思考:在互联网时代,人是更聪明了,还是更愚蠢了?

提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下著名的“弗林效应”理论了。早期,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弗林通过不同人种的智商测试调查,发现1932年-1978年间,人的智商提高了14%。此后,人们就将人类智商上升的这种趋势称为“弗林效应”。[1]

◎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弗林。/ 网络图片

不过,随着科学家对人类智商的深入研究,“弗林效应”出现了悖论。比如:

2018年 PNAS 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分析1970-2009年间的73万份数据,结果发现:人类的IQ值一直在下降,平均每隔10年智商就下降7分,与“弗林效应”明显相反![2]

◎ 1975年,人类智商发生明显转折。/ PNAS

此外,法国精神学家米歇尔·德米尔在其发表的《数字傻瓜工厂》中也引用了多项研究,证明“Z一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与“千禧一代”(1982-2000年间出生的人)的智商正在下降![3]

智商悖论的出现,似乎在阐明:人类可能越来越愚蠢了!这也难怪我们在读书时,每位老师都会吐槽说:“你们是我教过最差的一届”了。

03

是谁偷走了你的智商?

如果“弗林效应”确实已不复存在,那么,又是什么在令我们悄悄变笨?

其实,身处互联网时代,许多因素都在推动人类迈进“傻瓜”的深渊。

1

走不出的信息茧房

2006年,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发表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首度提出“信息茧房”概念。大数据时代,你喜欢看什么,互联网就给你推什么,慢慢地,就像蚕一般,将自己桎梏于逼仄的“茧房”当中。

近段时间,网络的“瓜”让人应接不暇:从林生斌到吴亦凡,从东京奥运到阿里丑闻,资讯传播的速度简直比苏炳添还快。通过键盘和屏幕,网友既能激扬文字,又能指点江山,看似像皇帝般日理万机,实际可能仅是一只无法挣脱茧房的蚕蛹罢了。

长期身处信息茧房,人将逐渐失去接触其他信息的机会,而当大脑被巨量八卦资讯裹挟时,看似更博学多才了,但其实只是在同一维度的内容中不断循环转圈……

◎ 凯斯桑斯坦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 网络图片

2

蚕食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

互联网产品更迭日益加快,人类生活也更加方便,如:外卖平台实现了“天上掉馅饼”,搜索引擎让人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然而,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智能手机正在影响人的智商水平,令大脑变迟钝![4]

以GPS工具为例,它在拯救“路痴”的同时,其实也让人变成“路痴”。当你找不着北时,只需在搜索框输入地址,就能轻松到达目的地。但实际上,人的每一次迷路,都是大脑与陌生环境的连接重建,若长期使用GPS工具,大脑熟悉环境的能力就会逐渐退化。

将思考交给机器,人脑海马体功能将会弱化,有学者预测,未来20年人类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年龄将会越来越提前![5]

◎ 高科技AR地图导航。/ 大象新闻微视频截图

3

麻痹大脑的“精神鸦片”

前阵子,经济参考报一篇以《“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为题的文章火遍网络,作者以犀利之言辞,一阵见血地抨击了电子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荼毒,让人深感共鸣。

其实,“精神鸦片”又何止电子游戏?短视频、热搜、网购等由互联网衍生而来的消遣方式,何尝不是在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让人像吸食鸦片一样迅速上瘾?

研究显示,上瘾会使大脑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脱敏、敏化、大脑前额叶功能退化。在各种娱乐的不断刺激下,一个人获得快感的阈值会变得越来越高,而且学习、推理、思考等认知能力也会逐渐下降。[6]

沉迷“电子鸦片”,带来的只是短暂的欢愉,剩下的则是无尽的空虚……

科技渗进日常,人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变化。所谓“抖音1分钟,人间3小时”,当眼花缭乱的电子娱乐产品刺激大脑时,人往往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并且总会在不知不觉间熬夜。

此前早有研究表明,熬夜会令大脑的有害废物难以排出,让人逐渐“变傻”;[7] 而如果长期缺乏锻炼,闷久了也会影响大脑组织,使认知能力不断下降。[8]

说来好笑,人类用智慧发明了现代科技,最后自己的生活却又不得不被科技操控,这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身处互联网时代,现代人的日子更舒坦了,信息获取也更方便了,且能以更便捷的方式参与社交、得到快乐。然而,信息茧房、人工智能、精神鸦片对智商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猪食论”刺耳却真实,倘不加以自律,假以时日,人类大脑这一带领我们上天入海、傲视万物、闪烁着宇宙间最美丽的理性之光的锋剑利刃,终将会日渐沉迷,并钝化成一坨坨黯淡的废铁,让你废而不自知。

参考资料:

[1]弗林效应.百度百科.

[2]Bernt Bratsberg,Ole Rogeberg. Flynn effect and its reversal are both environmentally caused. PNAS (2018) doi:10.1073/pnas.1718793115.

[3]外媒:数字原生代智商低于父辈.参考消息.2020-11-03.

[4]美媒:研究表明智能手机会使人智力下降 大脑变迟钝.参考消息.2017-11-06.

[5]技术,真的在让人变蠢吗?.好奇心日报.

[6]假期里有效避免“低级快乐”.大连日报.2021-07-27.

[7]Fultz, N. E. , Bonmassar, G. , Setsompop, K. , Stickgold, R. A. , Rosen, B. R. , & Polimeni, J. R. , et al. Coup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scillations in human sleep. Science, 366.

[8]闷久了会变傻!有氧运动能抑制大脑衰老,有助于降低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前瞻网.2021-07-28.

RECOMMEND

原标题:《“猪食论”引发的思考:也许,你就是一头不自知的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