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万一趟的中国最壕火车,看完我自闭了

2021-08-26 11: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老艺术家 九行 收录于话题#旅行趋势25个

给你们讲一个好消息,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超豪华列车,坏消息是,你可能坐不起。

欸,先别急着走,吃不到的葡萄,也是可以酸一下的,万一以后实现了呢。

2021年7月3日晚10点,从新疆乌鲁木齐悄咪咪地发出了一趟列车。这趟列车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出发,当然也没溅起太多的新闻水花,可靠近一看,不得了,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豪华的专列——“新东方快车”。

△中国最豪华的专列,没有之一 / 微博

资深的火车迷可能看到“东方快车”这四个字就已经知道意味着什么。一直以来,“东方快车”都是豪华火车的代名词,从欧洲一路向东开到土耳其。

而今天,在真正的东方土地上,也有了一趟属于自己的“新东方快车”。

国内火车界的顶配

瞥了“新东方快车”的第一眼,对不起,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这确定是火车吗?我倒是想起了“百万富翁的移动城堡”。

这是夸张了,但说是“星级酒店”一点也不为过。人家在火车上配置的那一套,就是按“星级酒店”来的。

△把五星级酒店搬上火车?That's right

如果你对火车旅行的想象还停留在局促、密闭、散发着泡面和脚丫子混合迷人芳香的绿皮火车上,你可能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

涂上“UR”字眼的“新东方快车”,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我很高贵”的气息。这确实挺贵的,这趟攀行在南疆、北疆以及新疆全境的列车,最长的行程天数为14天,人均起步价3万元+。

这一看,好像也没啥,但你要知道,从乌鲁木齐开往和田的普通火车票价,硬卧也不过370元,这相当于直接加了两个零。

△新东方快车 / 华运文旅集团官网

在“新东方快车”,双人床只是标配。

贫穷不会活不了,但会困住你的想象:营业到深夜的酒吧、尽情高歌的KTV、充满新疆风情的美食餐吧、弹钢琴、看电影、享受下午茶、24小时的热水淋浴、奢华无比的欧式装潢……这些统统被装进一趟火车里。

△“新东方快车”餐吧车厢 / 中国铁路官网

他们的车厢,也基本和住酒店没有分别了,分金钻和蓝钻两种。

金钻自然是最最奢华的,它可能算得上是目前国内火车车厢的天花板了。1.5米的豪华大床、超大景观玻璃窗、24小时热水供应、干湿分离的独立卫浴、商务办公桌、全程空调,所有在星级酒店里该有的全齐活了,只不过这个“五星级套间”会动而已。

△拥有独立卫浴的金钻车厢,骆驼就在车窗外 / 中国铁路官网

蓝钻稍微逊色一点,但车厢内也设有两张单人床,保证绝对的私密性。每节车厢都有2个公共卫生间、一个淋浴房和一个化妆间,和拥挤、逼仄彻底割裂开来。

△蓝钻车厢 / 中国铁路官网

而且,你看车上的人员配比绝对会被吓到。

每节金钻车厢仅仅能容纳8人,每节蓝钻车厢最大载客量为28人,全列车标准载客量才134人,但车乘人员达到了50人,简直是惊人的2.68 : 1配比,几乎每两人就可以分到一个车上的服务人员。

在“新东方快车”当车乘,确实很忙,忙着兼职酒店管家。他们也确实这样做的,每节车厢都安排一位专属管家,打扫、备毛巾、递热茶只是基本操作,还甚至苛刻到可以在乘客淋浴过程中全程守候,防止摔倒。

△“新东方快车”的车乘人员很忙碌 / 中国铁路官网

更重要的是,“新东方快车”誓要打破“在火车上吃不到好东西”的传统观念。老艺术家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为一趟火车垂涎欲滴。

但这并不丢人,谁让这里的厨师会做100多种“丝路美食”呢?阿勒泰的冷水鱼、伊宁的锡伯餐、喀什的鸽子汤、百年茶馆的甜茶,烤包子、红柳羊肉、喀什地道清真餐……

△新疆冷水鱼

当流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的冷水鱼被摆上餐桌,那一口肉质紧实的咸鲜,一下子就和其他淡水鱼区别开来,还配上原产地美景,好像也还不错?

新东方快车

你为何浑身充满神秘

虽然“新东方快车”称得上“国内火车界的最高配、天花板”,但国人对其还是知之甚少,形象一直保持着神秘、高冷,甚至到了“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的地步。

除了让人退避三舍的价格,还因为这趟“新东方快车”的前身——“东方快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作接待外宾使用。

△八九十年代的“东方快车”只接待外宾

没错,从1985年到1999年,中国最豪华的列车叫“东方快车”,沿“古丝绸之路”行驶。1995年,比尔·盖茨就通过这趟列车游览了中国嘉峪关-敦煌段;钢琴家鲍惠芹、小提琴家盛中国都曾在这列火车上演奏过。

到了21世纪,这趟列车慢慢向大众开放,但也基本保持着原有的习惯,市场主要面向外国游客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游客。

在国外的旅游网站上,至今还找到不少外国游客对“新东方快车”的评价:“感谢,在中国度过了愉快的时光”“看到了很多美妙的地方”“中国丝绸之路太伟大了”……

△在国外旅游网站还有许多游客对这趟火车之旅的评价。“旅行非常顺利,我们非常开心,也游览了许多非常美妙的地方。” / chinatourguide.com

可以说,在上世纪80年代的初期,外国游客有可能是最先通过“东方列车”来了解中国的,它身上承载了太多过去的荣光。

一直以来,这趟列车都勤勤勉勉地运行在“古丝绸之路”沿线上,从北京、西安或银川出发,一路到乌鲁木齐。但2021年全新升级版的“新东方列车”,据现有资料显示是只发出5趟,路线也只在新疆、新疆-银川段内。

△南疆的铁路线 / 图虫

而且,你要坐这趟列车,还只能跟团,这就更增加了这趟列车的神秘和稀缺性。

但沿线风光是没得说了,从乌鲁木齐经可可托海、喀纳斯,再一路向南到喀什、吐鲁番等,最后回到乌鲁木齐,基本把南北疆的人文和风光都走了一遍。

△新疆风光

最后它的神秘感,可能还来自于它的名字——含有“东方快车”这几个字眼。

国人对“东方快车”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那本《东方快车谋杀案》上,东方快车是有原型的,它就是从1883年运行、从巴黎到土耳其的豪华列车。

△《东方快车谋杀案》给这趟列车添上神秘色彩

因为从欧洲一路向东,就被命名为“东方快车”,从诞生之日起,这四个字就是豪华火车的代名词。要说中国的“东方快车”和欧洲的“东方快车”有什么关系,大概就是运行在中国土地上的豪华火车吧。

如今,在新东方快车上,也没有案件,只剩满满的奢华。

花3w-5w坐一趟火车

真的有必要吗?

看到这里,可能不少人会发出灵魂拷问:我花3万-5万坐一趟火车,真的有必要吗?

毫不夸张,金钻的2人套间人均35800元+,要是单间得去到53800元+(以官方价格为准),当然,蓝钻车厢稍微便宜点。

△除了贵,没别的缺点

暗暗算一笔账,3万多的价格,足够旺季从北京飞乌鲁木齐10趟来回了。要是单纯地作为交通工具,“新东方快车”铁定是不划算的。

但它从未把自己只当作一列火车。

△它是火车,又不仅仅只是火车

你可以把它视作一个“酒店+电影院+KTV+地域人文风光+当地饮食”的结合体,在这趟满眼奢华的火车上,它可以载着你深入腹地。

就拿银川-乌鲁木齐段来说,途经站点包括那拉提大草原、可可托海、”神的后花园”禾木、喀纳斯等等,还可以在额尔齐斯河享用全鱼宴,游览敦煌石窟中不曾对普通游客开放的隐秘窟穴,探访西夏王陵、楼兰古国,最后从新疆腹地的最深处返回银川。

△新疆可可托海 / 图虫

△西夏王陵 / 图虫

光是可可托海、不曾开放的敦煌神秘窟穴、楼兰古国遗址就足够吸引人,要是对“古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着迷的人来说,这趟旅程可以说是无价的。

对于像老艺术家这种懒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这趟列车也是最大福音,什么都不用做,只管就躺着看风景就好,这不就是打工人的最大梦想吗?

△躺着看风景

说起价格,“新东方快车”现在可能也不用愁了。在疫情后时代,国人在高端旅游上花起钱来,也毫不手软。

2020年7月和9月,马蜂窝发布的《“Z世代”旅游消费变化报告》《“后疫情时代”攻略:发现中国新秘境》显示,疫情之下,中国年轻游客并未降低旅游消费预算,反而加大在住宿和交通方面的花销,在目的地的选择上,也偏向小众、秘境或者野奢。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在接受界面新闻的采访时也表示:“疫情前,中国出境旅游每年有近2万亿的消费,疫情后形成的中国旅游内循环,造就了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契机。”

△国人越来越向往深度、小众的目的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东方快车”只接待外宾,到2021年“新东方快车”开放给高端游客,它好像看到了“拥抱大伙儿”的希望。

只是老艺术家现在想坐上它,可能只得向你们众筹了。

参考资料:

1.超豪华丝绸之路铁道之旅,无人知晓的神秘版中国东方快车?铁道视界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九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你想坐这趟列车吗?

黄加宝

编辑 | 二叔公

排版 | Gloria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3万一趟的中国最壕火车,看完我自闭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