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田子坊改造背后:没有强大开发商,靠模式和情感博弈成功

澎湃新闻记者 李继成
2016-01-17 12:4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泰康路田子坊。 澎湃资料

石库门是上海独具特色的建筑。说起石库门的改造,上海的新天地、思南公馆是一种改造模式的代表,而田子坊则是另外一种。

1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期“SEA-Hi”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于海表示,田子坊成功背后的博弈,除了利益,更多的是理念、模式、价值和情感,这为博弈论提供了一份非经济学理性人的案例。

“田子坊作为很好的社区复兴的案例,希望在今后的城市更新中不是孤案。”于海如是说。

城市更新不能舍弃社区复兴

上海石库门开始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黄浦区、虹口区、闸北区和静安区等中心城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开始了,动迁成为改造的主要模式,石库门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据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现存较为完整的石库门街坊约173处,共有石库门里弄1900余处,建筑居住单元5万幢,目前仍有约200万居民居住在石库门里弄中。

2015年,上海各领域知名学者联名发起了“石库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倡议书”,力争将上海石库门申遗列入“十三五”规划。

在石库门的改造案例里,改造后的新天地和思南公馆不仅保留了上海城市最具特色的建筑外壳,而且让更多人看到了历史的价值。

而相比于田子坊的改造,于海认为,新天地和思南公馆的背后都有很强大的发展商,但田子坊没有。而且按照原先规划,作为日月光项目的一部分,这片里弄是要被拆掉的。

拆与不拆的两种方案在不断博弈,这并非只是为利益展开。

于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田子坊虽然并没有很多优秀历史建筑,但其重要之处在于生活、社区,之前住在新天地的居民都搬走了,而田子坊的居民还在,邻里关系还在维系。

“原先的动迁模式中,一个地方的砖块拆掉了,人和人的关系也随之消失,社区联系也没了。未来的做法应该是在改善原住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仍能保留、延续他们已有的社会交往。如果物理环境改变了,人却变得更孤独,这会让人很揪心。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人、情感。”

而关于田子坊的成功,于海认为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田子坊将一个旧里弄空间做成了新的创意产业和时尚消费空间。

于海表示,虽然这是上海过去三十年空间生产和重组的大文章中的一篇小文章,但足以发展出新的空间理论,“原来我们将行动者的能力换算成他的知识能力、金钱能力、组织能力等,很少想到空间能力,包括对空间的支配能力、创造能力、营利能力等,这也将成为未来考验行动者的因素之一。”

虽然没有土地开发、居民动迁,但田子坊却从一个普通社区脱身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新的改造项目。田子坊和日月光商圈可谓相辅相成。

在于海看来,不能只有城市更新,却没有社区复兴,“田子坊作为一个很好的社区复兴案例,在未来的上海城市更新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存在感、牵绊和温暖让城市有温度

据了解,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我的上海情怀”。虽然嘉宾们各自的角度不同,但情怀中离不开历史、文化,离不开社区和记忆中熟悉的环境。

SMG东方广播中心首席节目主持人秦畅认为,在城市更新中,应保留人们在生活过的街区里的存在感。

她举例说,有一位89岁的老人不愿离开老房子,不愿搬去与儿子同住,她每天会到家附近的面馆里找人聊天。在小面馆里,老人们可以喝茶聊天,什么都不买,服务员会帮他们把茶水添满。到点了,老人们便各自回家烧饭,下午还在这儿见。老人们成了面馆的常客,而面馆生意再忙,也不会撵他们走,“因为他们把这里当成了家,当成了这个社区最温暖的记忆。”

在秦畅看来,无论是城市中的居民还是过客,无论他们是散步还是短暂停留,抑或长久居住,如果他们能在这个城市中找到温暖、感受到暖暖的气息,“那么,这就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

对于保护石库门的呼声反映了上海人浓浓的乡愁,在同济大学教授王伟强看来,即将开始的春运同样是乡愁的一种反映。因为回到家乡意味着能触摸儿时的景物、和亲朋好友交流,同时,乡愁也是对故乡的眷念、对建筑即将消失的一种无奈。

王伟强表示,中国乡村在快速城镇化中流失非常快。据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改革开放初有600万个自然村,到了现在,可能消失了300万个。而中国的城市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不仅要从城市角度出发,也需要从乡村的角度来规划,既需要鼓励农民进城,也需要做制度安排,鼓励市民下乡。国家从城乡统筹两个方面来安排规划,才能使得城乡之间的人有序流动。

在发展中保存石库门的故事

穿过小弄堂还连接着大弄堂,在回旋的空间里玩耍嬉戏,这也许是很多上海市民儿时的回忆。可如今,这样有趣味、有故事的空间正在渐渐消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燮君表示,这种小弄堂连着大弄堂的空间结构,会让人们想起很多故事。而如何在城市发展同时,保存好城市中的故事,值得深思。现代社区设计中,应考虑怎么从思想方法论上吸取石库门的思维方式。比如社区、会所,这是功能设计,不能没有但要活用,要让它有精气神的流通,体现出空间的人文情怀。

而对于老建筑的情怀表达,还表现在对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选址上。陈燮君认为,上海博物馆是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于上海来说非常重要。但同时,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上海历史博物馆比古代历史博物馆显得更为重要。

陈燮君透露,很多同行都希望在南京西路325号上海图书馆老馆上新建上海历史博物馆,如果有新馆和老馆可供选择,同行们宁可选择地方小点、条件差点的老馆,“这也是一种情怀的表达。”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