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男子归还捡到的iPad反遭质疑,该怎么“教女失主做人”

2021-08-29 09: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徐媛

近日,浙江南浔网友陆先生捡到一台iPad,连夜发消息寻找失主,第二天归还后,却再次接到失主姜女士的电话,怀疑他故意砸坏了平板的摄像头,并质问平板的电容笔为何不见了,这让陆先生颇为糟心。他将此事发到社交平台,网友纷纷鸣不平,将姜女士的电话打爆,在她的美甲网店留下上千条差评。

陆先生公布了他与姜女士的电话录音,对话的内容,确实让人气愤。录音中,姜女士质问陆先生是不是敲坏了平板的摄像头。陆先生一头雾水,表示“既然我要归还,为何还要砸坏它”,姜女士没有接受这个理由,她坚称,平板是过减速带时掉落的,摄像头不可能会摔坏,查看监控得知,当时没有人路过,唯一的可能就是陆先生捡到后搞了破坏。

陆先生捡到的ipad

陆先生哭笑不得,反复强调自己没有这样做的必要,姜女士不依不饶,问出了“你是真的要归还我吗?”“当天那么晚了你没有地方刷机”“我的电容笔去哪里了?”等多个问题,并要求陆先生将之前发布的寻找失主的消息截图给她看。陆先生说,他发了截图过去,表示如果姜女士再诽谤自己,将报警及曝光此事。姜女士没有道歉,而是态度不好地回应一句“你报警吧”。

陆先生气愤不已,在社交平台曝光了此事,这便有了后面的风波。后来,他收到了姜女士的道歉短信并公布于众,但网友的愤怒已经如决堤的洪水:姜女士的多个社交平台账号被扒出,她的美甲网店涌入上千条差评,几家店铺名相似的美甲店遭到“误伤”,被骂到关门,店家本人也被很多网友电话骚扰及人肉。记者拨打姜女士的电话,她的电话已关机,且界面上显示已经被1829人标记为诈骗电话。

显然,在网友的围攻之下,姜女士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困扰,乍看之下,她似乎“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她把陆先生的好心当成“驴肝肺”,在没有真凭实据的前提下,就认定对方故意摔坏摄像头,质疑其主动归还的诚意,言语之间没有基本的尊重和感激,满是咄咄逼人的审问意味。

即便陆先生将第一时间寻找失主的消息截图发给她,并展示了刚捡到时拍摄的照片,上面显示摄像头已经摔坏,姜女士也没有马上道歉,消除误会。当然,听电话录音,两人都在气头上,姜女士可能一时抹不开面子,道歉姗姗来迟。但是,如果她一开始能够体面行事,不恶意揣测对方的动机,不把人家的好心当成理所当然、横加挑剔,就不会有后面的麻烦了。

陆先生寻找失主的消息截图

无论是谁,遭遇陆先生的事,都会感觉气愤、寒心。网友最看不得好心人被欺负,担心若失主们都像姜女士这样倒打一耙,以后就没有人拾遗不昧,像倒地的老人不敢扶一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为普通人奉行的准则,故欲以集体的道德谴责,给姜女士一点教训。然而,人肉搜索、把电话打爆、网店下面堆满差评、把她的电话标记为骚扰电话……这些熟悉的整齐划一的网暴操作,虽说是出于正义感的驱使,却让人觉得可怕,已经走向了正义的反面。

姜女士有错,需要受到道德谴责,但谴责的力度、攻击的手段,不能超过其犯错的程度。此事归根到底,是她和陆先生两个人之间的事。既然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道了歉,陆先生也表示原谅,就可以告一段落。现在网友不可收拾的网络暴力,显然让姜女士承受了过高的代价,还令其他无辜的店主躺着中枪。这些攻击手段看似很解气,实则超出道德谴责的必要限度,失去了道义的根基。

我们不愿意看到好心人被辜负,也不愿意看到,一个人因为一时的错误,就要天天被成千上万的陌生人谩骂,正常的生活和生意遭到根本性的破坏。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暴制暴,动辄把人逼上悬崖。姜女士需要反思己过,参与人肉、电话骚扰的网友,也要有充分的道德自省,不要以正义之名,成为网暴的施害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